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卫建国 《社区》2013,(5):55-55
20世纪以来.晋商文化研究可谓长盛不衰、硕果累累,但对于晋商伦理文化的研究却相对滞后。早先关于晋商商德的论述.或散见于一些文献记载.或是些只言片语式的评论,直到21世纪初,晋商伦理道德的专题性研究才逐渐受到关注。近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山西大学博士生导师薛勇民教授等著述的《走向晋商文化的深处——晋商伦理的当代阐释》一书,则伦理学视角对晋商文化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是晋商伦理研究的第一部学术专著。下面主要就该论著的研究内容谈点认识与体会。  相似文献   

2.
<正>《走向晋商文化的深处——晋商伦理的当代阐释》(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是薛勇民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也是一部关于明清晋商商业伦理思想研究的学术力作。作者从伦理学的视角,对明清晋商文化进行了深入系统而独到的分析。通读全书,作者主  相似文献   

3.
有关晋商与边疆经济社会变迁关系的研究先后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清末民初对票号成败的描述;第二阶段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主要是对票号资料的收集与研究;第三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对晋商及其资本的探讨;第四阶段为20世纪最后20年,有关晋商与边疆关系的研究在区域和研究方法上的进展;最后一个阶段为21世纪初,研究领域和研究理论与方法进一步发展。现阶段有关晋商与边疆经济社会变迁关系的研究,在史料扩展、研究视角以及理论方法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有关晋商与边疆经济社会变迁关系的研究先后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清末民初对票号成败的描述;第二阶段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主要是对票号资料的收集与研究;第三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对晋商及其资本的探讨;第四阶段为20世纪最后20年,有关晋商与边疆关系的研究在区域和研究方法上的进展;最后一个阶段为21世纪初,研究领域和研究理论与方法进一步发展。现阶段有关晋商与边疆经济社会变迁关系的研究,在史料扩展、研究视角以及理论方法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此研究以人格特质理论的词汇学假设作为方法学基础,从心理学视角尝试对明清晋商巨贾的人格结构进行量化分析,同时由16名晋商研究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评定产生“明清晋商巨贾人格检测表”,自编了《明清晋商巨贾略传》阅读材料。在要求被试对晋商巨贾人格进行评定后,152份有效数据的因素分析表明:明清晋商巨贾的人格由“诚信义礼”、“聪慧自信”、“稳重坚毅”和“果敢有为”四个因素构成;并且使用305份有效数据对明清晋商巨贾的4因素人格结构进行验证,各项拟合指数均在合理范围。此研究的结果与已有“中国人人格”和“古代中国人人格”的研究成果比较,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与重叠性。将此结果进一步与徽商人格对比发现二者存在差别,且晋商巨贾人格具有深刻的山西人人格特征印迹,表明了人格特征的文化传承性与区域人格特质的独特性及延续性。  相似文献   

6.
正宁波大学商学院吕建锁教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该书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最终研究成果。全书22.5万字,分五章。浙商与晋商素有"金融界执牛耳者""东方犹太人"之美誉。浙商钱庄与晋商票号是本土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对历史制度分析的产生、形成及其理论创新进行详细阐述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其博弈均衡的制度观、博弈论与历史经验的归纳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特征,试图构建出一种适合晋商信用制度及其变迁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模式,归纳晋商信用制度的演进轨迹,以期通过此方法的引入,推动晋商信用制度研究乃至整个晋商学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史角度研究晋商与地方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晋商研究方兴未艾,成果卓然,但对于晋商与地方社会变迁的丰富内涵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研究。文章提出从社会史的角度对晋商与地方社会做跨学科的深入研究,以揭示晋商与地方社会的人口流动、职业结构、婚姻观念、民风习尚、地方文化、经济生活、公共建设、社会赈济等问题的关联与互动。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地域题材电视剧的研究,由于文本偏少而基本处于搁置阶段,山西题材电视剧以其起步早、质量高从而使研究有了可行性。以文化学为类型建构依据,将山西题材电视剧分为晋商题材、抗战题材、农村题材、先进人物和其他题材五个系列,以求对山西乃至中国地域题材电视剧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晋商"专指明清时期的山西商人,为明清十大商帮之首。晋商倡导"学而优则商"观念,优秀学子将商作为本业,开创了中国传统社会多元价值取向的格局。"学而优则商"观念的实质是崇商、重商,是传统思想与三晋大地的自然、经济、历史因素高度契合的结果。它架起了传统文化的底蕴、精髓与商业行为、商业伦理有机融合的桥梁,进而锻造了熠熠生辉的晋商群体和晋商文化,是儒商精神的典型代表。晋商对儒家传统经济伦理进行了批判性继承,形成了独特的义利观、诚信观、勤俭观,是优秀的商业文化遗产。研究此观念,不仅有利于弘扬晋商文化,而且对现代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今时代,以电视、网络、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媒介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行为习惯和交流方式,媒介素养是二十一世纪合格公民必需具备的素养之一。国内外学者对媒介素养的定义、目的、内容以及公民媒介教育的意义和实践路径等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梳理国内外媒介素养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发现当前国内外学界对媒介素养的研究尚存在着一些缺陷:缺乏对老年人群媒介素养的研究、本土化研究程度不足、将媒介素养教育上升到全民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少等。在媒介素养后续研究中,应加强对社会其它群体媒介素养的研究、强化媒介素养理论研究的本土化、树立全民媒介素养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2.
基于晋商股份制中相互信用关系而产生的委托代理链条,具有在晋商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后相对脆弱的特点。文章运用均衡策略制度观,结合“内部人控制”的具体观点对晋商部分经济活动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来解释晋商股份制中相互信用关系维持及转换的内在机理和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以来,学术界围绕全面从严治党的价值和底蕴、向纵深发展与向基层延伸的路径、与高校党的建设的关系、与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关系、与意识形态建设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总体而言是热点突出、内容广泛、视角多样。为了更加系统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研究,学术界还应该从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等方面寻找新的突破点。具体而言,在研究内容方面,要强化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贯彻落实方面的研究;在研究视角方面,要有更加开阔的视野、更为多样的维度;在研究方法方面,要善于运用实证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  相似文献   

14.
当代陶行知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以生活教育为中心,从理论研究走向实践探索,加强了国内与国外的联系,呈现出一种历史研究与现实借鉴、理论探讨与实践总结有机结合、互补共进的新局面。建国后,人们一直在争论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到20世纪90年代已不再是人们的关注热点。现在学术界展开热烈讨论的问题主要有生活教育理论、创造教育思想、陶行知与中外文化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当代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等。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五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刘孟伉书法研究成果:一是作品研究;二是比较研究;三是人书合一研究;四是分期与影响研究;五是支撑和补充史证基础研究。分析了论者在研究中的创新之处。刘孟伉书法研究的文论较少,一方面反映了针对刘孟伉书法研究的史料相对较少和运用的困难,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刘孟伉书法研究的价值。本文认为,刘孟伉书法研究存在着许多亟待填补的空白,关于刘孟伉书法研究的史料在挖掘和利用上尚存在着较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国外从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史学、社会学等角度对苗族进行了大量研究,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资料,但相对而言,这些作品的汉语译介却为数不多。本文基于国际研究的视角,通过厘清不同时期国外苗族研究的译介脉络与价值,不仅发现苗族在不断的变迁中演变成为跨国族群并进入国际视野,呈现出别具一格的魅力;而且展现出译介国外苗族研究的文献、作品对于全面了解苗族在异域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中的生存现状,以及在世界大同、文化大同的大时代下,促进多民族、多文化的和谐共存,逐步缩小"我者—他者"之间的人为藩篱,存在重要意义。今后对国外苗族研究的译介可从译者对国际视域下苗族研究译介的影响,意识形态对国际视域下苗族研究译介的操纵,赞助人对国际视域下苗族研究译介的操纵,国际视域下苗族研究作品译本序跋研究,新时期跨境苗族纪实文学译介研究,跨境苗族英文小说译介研究等方面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金融市场上各种异象的累积,经典金融理论受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金融学研究范式开始出现转换.当前,金融学研究呈现新的特点和趋势:从原来完全理性、线性的现点到有限理性、非线性的转变;从主要研究市场宏现层面到对市场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在回顾北朝诸国长城研究概况的基础上,重新探讨魏、齐、周诸国所筑长城的历史真相,逐一审视和剖析北朝诸国长城的分布及起讫地,首次对高齐洛州西界"长堑"位置及走向提出个人见解。肯定"西河总秦戍至海的长城,营造于天保五至七年(554-556),历时两年有余"的说法,符合历史实际,迄今仍具科学性。同时,对相关学者的研究结论提出商榷,指出其研究方法、史料应用、历史地名、长城走向、长城长度诸环节存在的舛误,对其研究中未采纳文物普查和实地考察资料提出批评。  相似文献   

19.
太平天国历法(天历)的颁布,为中外所关注,清王朝对此竭尽咒骂、诋毁之能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谢兴尧、郭廷以、孟森、罗尔纲、董作宾等前辈学者对天历作过卓有成效的研究,主要弄清了天历历理,证明了天历纪支干支、礼拜较阴阳历日"差一日"。建国后,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对天历研究的内容进一步拓展,成果更为丰富,但天历的研究并没有终结。  相似文献   

20.
近百年来,国内外对廖平的研究均有许多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国内对廖平的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不同阶段的研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当前对廖平的研究正日益深入与细化;日本与美国学者对廖平的研究也出现了令人注目的成果。但客观来看,这些研究成果都还存在一定的局限。今后对廖平的研究应该在研究方法、研究领域、研究视角、研究目的等方面进行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