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朝峰片是《中国语言地图集》中的一个方言地域名,是官话大区中北京官话区的一个方言片。其行政辖区包括内蒙古赤峰市、通辽市的部分旗县和辽宁省朝阳市的部分县市。远古华夏系、东夷系、东胡系等多民族语言在这里长期发展,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与四周方言相交融,为朝峰片汉语方言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朝峰片汉语方言,实际上是晋、冀、鲁、豫、京以及东北等多种方言与早期的"朝峰话"经过长期的相互渗透、逐渐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弱化了上述方言特点的,比较接近于普通话的汉语方言的变种。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综合分析,朝峰片汉语方言更接近于东北官话。因此,朝峰片汉语方言,应归属于汉语官话区的东北官话。  相似文献   

2.
朝峰片汉语方言是东北官话和北京官话的过渡方言。作为"过渡地带",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的一些语音特点兼容并存其中,加之本地区语言的发展与演变,与普通话比,朝峰片汉语方言韵母的发音呈现出了自身鲜明的个性特点,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普通话中的单韵母ɑ,在朝峰片汉语方言中读为[調];二是普通话中的单韵母o,在朝峰片汉语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东北方言中俄语借词的角度论述了俄语借词的汉化现象.东北方言中的俄语借词在进入到汉语中有其自身的特点,又反映了外来词的汉化现象.希望本文对汉语外来词的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4.
清代满语中动词类汉语借词与满语固有词相同,具有构词功能,即在汉语名词或动词后面缀加动词词缀.根据构词特点,满语中动词类汉语借词可分为两类:一是依托于派生词缀的派生动词类借词,二是不依托于派生词缀的非派生动词类借词.其中,派生动词类借词在满语动词类汉语借词中占绝大多数.根据词法上的特征,非派生动词类借词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n或ng辅音结尾的,一类其词干是以元音结尾的,在该类借词中,对n型词干的构拟进一步明确了一系列具有相关特性的语素变体.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近代汉语在邯郸县方言遗留情况、词语的重叠类型、词缀的情况、词类的用法、主动句和被动句这五个方面叙述了邯郸县方言区别于普通话的特点及用法.  相似文献   

6.
朝峰片汉语方言是东北官话和北京官话的过渡方言。作为“过渡地带”。东北官话语法、北京官话语法兼容并存其中,加之本地区语言的发展与演变,与普通话比较虽差异较小,但朝峰片汉语方言语法也呈现出了一些自身的特点,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特殊词语的用法。在朝峰片汉语方言中。一些特殊词语如“从(逮/搁)”、“整(治)”、“拿”...  相似文献   

7.
汉语东北方言的形成与汉民族向东北移民密切相关。从东北方言形成的过程来看,辽金元时期的汉族移民人口来源复杂,还不能由某一种方言占主导地位,应当是东北方言形成的初级阶段;明清时期是该方言形成并不断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期东北方言的诸种特征都已具备,并且跟北京官话产生了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8.
辽宁境内共有三种官话: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和北京官话。将从词法、词类、句法和范畴四个角度对辽宁方言语法的调查研究进行分类梳理。但目前辽宁方言语法研究的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值得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旨在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中国各县域的语言实态进行调查记录,保存建库,研发利用。辽宁省境内拥有汉语、蒙古语、朝鲜语、满语、壮语、锡伯语等多种语言和方言资源。辽宁库的建设,有利于了解辽宁的语言实情,对发掘语言资源有较大参考价值,可以为辽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开发开放沿海经济带营造良好语言文化氛围,有利于提高辽宁省的综合经济实力,有利于保存、继承和弘扬辽宁的优秀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0.
赤峰汉语方言是一个东北官话和北京官话的过渡方言。与普通话比较,语音差别较大,词汇次之,语法最小。本文只讨论赤峰汉语方言较有特色的词缀。词缀往往能体现方言的个性,所以历来为方言研究者所重视。赤峰汉语方言的词缀较为丰富,后缀最多,中缀次之,前缀最少。普通话中的词缀,赤峰方言也常用,但很多词缀都跟普通话有所不同。赤峰汉语方言前缀主要有“老、小、二、初、第”等,这些前缀除与普通话用法相同外,在赤峰汉语方言中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意义和用法。赤峰汉语方言后缀甚丰,除“子、儿、头、性、气”等外,还有许多较有特色的后缀,如“巴、咕、拉、乎、嗒、查、登、悠、嘎、楞、摸、送、异、不拉叽、拉巴叽、不(巴)楞登、搭撒、鼓(个)伦敦儿、拉古拽(拉咕叽或拉嘎叽)、呼拉、拉(溜)哄、拉撒、唔的、个、半个(迈儿)拉”等等。赤峰汉语方言的中缀主要有“不、个、里、达”等。本文就赤峰汉语方言词缀问题作了初步考察总结及简单的分析论述。有些词缀并非赤峰汉语方言所独有,在整个东北方言、北京方言、山东方言里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所以要作深层次的详细分析总结,还有待对这些方言乃至整个官话方言的深入调查研究,才能更深入地揭示其结构特点、规律以及历史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1.
黔东苗语形容词和动词的形态和句法特征没有本质的差别,它们互相容纳,并不排斥,可以合并为一类,称之为谓词。因此苗语的主要词类格局是体词和谓词两大类,苗语应该属于形-动不分类型的语言。  相似文献   

12.
词的兼类现象是目前现代汉语语法学界无法回避而又分歧严重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兼类现象的微观处理上,如判定一个词是不是兼类词,兼属哪几个词类等问题上分歧较大。本文就兼类词的判定及所兼词类总结出几个较明确的标准和判定的原则,同时对“N的V”结构中V的动词词性从语言接触即欧化语法的角度进行论证。以期对兼类现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轭式搭配悖反常理,其搭配看似硬套强加,却又能协调并进,达到一种极富艺术感染力的修辞效果,实现了它求新求奇达意功能,让人过目不忘。翻译这种修辞手法,一定要实现它的修辞效果,以功能目的论为翻译的指导理论,在无法用汉语的修辞手法拈连进行套用直译时,要大胆突破,引申词义,用汉语的其他艺术手法如四字格、对偶以及排比等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4.
试论"经(经过)"的词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作“经过”义时的词类归属问题,汉语学界主要有三种看法:介词说;动词说;动词介词兼类说。就其语法功能来看,我们认为把“经(经过)”归为动词更符合汉语实际。  相似文献   

15.
"多"和"少"作为一组反义词,它们的使用频率却并不相同,以至出现了不平衡现象。本文首先从语法和语义两个方面分析了"多"和"少"在使用中所体现的不平衡现象,然后对造成这种不平衡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多"具有数词、形容词、动词、副词四种词性,而"少"只有形容词和动词两种词性,词性的差异致使他们在使用中表现出种种不平衡现象。另外,语义场划分中的二值倾向和多值倾向的交叉、"多"所具有的特殊附加义及认知基础也是造成它们不平衡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四川北部方言中存在大量的词语兼类现象,本文讨论的是一词兼有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中的两类或三类。  相似文献   

17.
在汉文回译成满文的过程中出现了与汉文"尔"、"勒"相对应的满语音素(位)的选择问题,由于受发音规律及发音特点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汉文"尔"选择了满语音素"r"的促音形式,汉文"勒"选择了满语音素"l"的促音形式;而在满文资料中尤其是在涉及到人名、地名、部落名称时,则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特殊情况,一方面从时间、空间以及笔贴式三个层面分析有可能导致满文书写错误造成的,另一从发音学的角度分析是因为受发音学上常讲的同化现象和异化现象的影响导致发音部位的转移造成的.总之,在汉文回译满文时,凡是涉及到人名、地名、部落名称的词,与汉文"尔"相对应的满语音素是"r"的促音形式,与汉文"勒"相对应的满语音素是"l"的促音形式.  相似文献   

18.
1.归纳汉语北方方言中“郎当”一词之词义,纠正对于该词之误释;2.根据词义起源和词义引申,把该词词义分成两大类:悬挂义和摇摆义及其变体;3.揭示该词的来源:从汉代“锒铛”一词独立出来的动词,并形成了动词词义。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被动句中“被”字词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字在现代汉语被动句构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关于"被"字的词性,学者们观点很不一致,目前主要有介词说、动词说、次/副/助动词说、助词说和双重词性说.本文综述了各家之说,认为相比而言,双重词性说比较合理,但仍缺乏有说服力的证据,因而现代汉语被动句中"被"字的词性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不同的标准,每种语言的词汇均可分为不同的类别。词类是影响语言正确运用的一个重要因素,词类问题是语法研究的重要内容,具有辨别词类的能力是正确使用词汇的前提。英汉词类在担当句法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成分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