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1996-2016年间CEPII-BACI数据库的HS6分位数据,采用基于离散时间的生存分析法研究FTA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向FTA成员国农产品出口的风险率更低;在FTA成立的作用下,开始于FTA成立之前的贸易关系持续时间延长,开始于FTA成立之后的贸易关系持续时间则因不确定性因素而缩短;中国农产品出口关系生存概率随FTA成立时间和条款深度增加而提高;由于对贸易成本的降低幅度不同,FTA对加工农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的影响大于初级农产品。基于此,提出坚持和完善自由贸易区战略、合理引导企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和澳大利亚启动了建立自由贸易区(FTA)的谈判。如果两国正式建立FTA,将会进一步提升两国经贸关系。中澳两国的经济具有互补性特征,FTA的建立对两国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都将产生正面效应。对中国而言,这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因为这有助于中国突破美国欧盟等国家对华进口产品的设限。  相似文献   

3.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并且信息不对称可能严重损害整个供应链的利益。文章通过比较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两种情况下线性契约的设计,分析供应商的绝对风险规避度、产出方差、成本系数、能力水平和市场繁荣程度等因素对核心企业的影响。模型分析表明,由于核心企业收益与代理成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在获取最优收益以及减少代理成本层面上,供应商的绝对风险规避度、产出方差和供应商的成本系数越小,供应商能力水平和市场繁荣程度越好,核心企业收益和付出的代理成本就越趋于最优。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阶段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出现的双边FTA(自由贸易协定)浪潮的现象,运用中点选民模型,从社会福利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双边FTA对缔约国社会福利的影响,以及从双边贸易协定走向多边贸易协定过程中缔约国的得与失。解释了在全球一体化和多边贸易协定被广为推崇的背景下,双边贸易协定更受缔约国偏好的原因,并在WTO框架下对这一经济现象进行深入阐释。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控制选择偏差的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了自由贸易协定(FTA)对我国农产品的贸易效应。为了提高估计结果的稳健性,运用2015年和2017年的横截面数据先分析了与我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影响因素,其中,一国的人均GDP水平、总人口以及贸易平衡均为正向影响因素。以及2015年之后,我国越来越偏向于与地理位置较为相近的国家签订FTA。其次,分析了2015年和2017年FTA处理效果的差异,FTA对我国农产品的贸易效应略有不同,具体取决于所采用的匹配方法。但是,所有估计的平均处理效果值(ATT)的影响均是正向的,说明FTA对我国农产品存在贸易创造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韩国进出口贸易情况,将贸易引力模型和双重差法结合起来,实证分析检验、预测中韩FTA建立对韩国进出口产品产生的贸易效应。计量分析结果显示,韩国产品出口异质性影响非常明显,韩国与发展中经济体签署FTA能够显著促进其对贸易伙伴的商品出口,但韩国与发达经济体签署FTA却显著地降低其对贸易伙伴的商品出口;另外,韩国对外签署的FTA对韩国的进口影响不显著。因此,构建中—韩FTA不仅有助于推动两国双边贸易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中—韩FTA将为东亚合作提供新动力,帮助中韩两国更好地参与新一轮的国际贸易规则重塑。  相似文献   

7.
免费资源的寻求及其利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一经济主体在获取或使用某项资源时,无需向任何一方直接支付获取成本就可以无偿使用的一种资源即为免费资源。免费资源在社会中是客观存在的,它具有获取成本为零、运用具有公众性、在使用中可能具有竞争性等特征。合理有效应用免费资源,从微观上看能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收益,降低经营风险,从宏观上看对整个国民经济而言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经济的高效、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韩FTA作为中国目前为止签订的贸易额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贸易协定,其正式签署使得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有了新的发展,在促进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同时,更有助于中国参与全球的经济融合。在中韩两国贸易近几年的发展中,产业内贸易所占比例不断增长,工业制成品占两国双边贸易额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在中韩FTA背景下研究两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将会对中国的经济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为两国的协调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韩建交二十三年以来,两国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中韩双边贸易得到了快速持续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双边贸易结构形成了鲜明的特征.中韩FTA的正式签署标志着双边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的进一步加强,进而将影响中韩双边贸易结构的变化,并使之更加趋于合理化发展.但是,中韩FTA是双刃剑,中国应正确认识自己的比较优势与比较劣势,在优化双边贸易结构的基础上争取双赢.  相似文献   

10.
FTA深度一体化能否有效促进成员国的价值链关联及贸易利得的提升,备受学界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基于结构引力模型和中国签订贸易协定的相关数据,可实证研究FTA深度一体化对贸易增加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FTA深度一体化整体上显著促进了成员国出口增加值的提升,且对成员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的正向促进作用大于对出口的国外增加值的影响,意味着FTA的深度一体化有利于提升成员国的实际贸易利益。(2)区分中间出口和最终出口后发现,不同的深度指数对中间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和国外增加值均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而对最终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和国外增加值的影响都不显著。这表明,FTA深度一体化主要是通过加强成员国之间的价值链贸易关联来促进贸易增加值和提升贸易利益。进一步区分货物与服务贸易来看,FTA深度一体化对货物中间出口增加值的促进作用显著强于服务。(3)从衡量FTA深度一体化的不同深度指数来看,具有法律可执行性且拥有争端解决机制的FTA实际总深度指数对贸易增加值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表面总深度指数;而代表贸易议题未来发展趋势的WTO-X指数相比于代表传统议题的WTO+指数对贸易增加值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亚太区域的经济合作从整体上存在两条路径,即美国所主导的以TPP为代表的“美国自贸区版图”和东盟等16国所开展的以RCEP为代表的“亚洲自贸区版图”。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双向投资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TPP协定的签署和RCEP的谈判使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格局变得更加复杂和微妙,加上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出口竞争关系,使中国-东盟自贸区面临着受冲击、被稀释的可能。在此情境下,中国需要以开放的姿态对待TPP中的“新一代”高标准规则,明确RCEP谈判中的攻守利益,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尽快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自贸区体系,这样才能更加从容淡定地在TPP、RCEP框架下建设好中国-东盟自贸区。  相似文献   

12.
建立FTA(自由贸易区)最重要的经济效应是能带来成员国间贸易规模的扩大,把代表自由贸易安排的虚拟变量纳入引力模型,对中印建立FTA的贸易扩大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认为中印两国间还存在巨大的贸易潜力,两国若能在目前经贸关系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FTA这种制度性合作,将使双边贸易产生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构建自由贸易区是中韩两国的重大举措,必将激起区域内各种关系相应调整,进而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本文通过梳理中韩贸易现状及自由贸易区建成对两国的影响,解析其构建的可行性、制约因素及其思路。  相似文献   

14.
近年WTO多边贸易谈判停滞不前,而双边FTA则快速发展,并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针对目前世界FTA发展的现状及其兴起的原因,分析WTO协定对双边FTA的有关规定,研究发现双边FTA虽然与WTO多边贸易体制有不同之处,但二者的原则和目标基本一致,这有利于促进WTO所主张的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实现,双边FTA终将融入WTO多边贸易体制。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席卷全球的FTA热潮的影响,东亚、东盟地区也掀起了一股FTA热。东亚、东盟FTA热的兴起,除了有全球FTA热潮形成的一般原因外,也有来自东亚自身的特殊动力。面对东亚FTA的迅猛发展,既要看到其发展的有利因素,也要看到制约其发展的不利因素。刚刚加入WTO多边贸易体制的中国,应妥善处理WTO与FTA热之间的关系,把握机遇,迎接新的挑战。FTA是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必要补充和完善,它符合国际贸易发展的一般规律。从长远看,FTA的发展将推动WTO多边贸易体制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成员国的数量,自由贸易区通常被分为单边和双边自由贸易区。这一分类是静态的,其所能反映的自由贸易区的特征非常有限。从地理区域范围的角度,自由贸易区可以分为次区域、区域和跨区域三种。跨区域自由贸易区具有较低的政治风险和建设成本,能提供锻炼谈判能力的机会和进入第三国市场的捷径。实践上,欧盟和美国是在完成其区域一体化进程后才开始跨区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而因为历史、政治和领土等因素的影响,亚洲的日本和韩国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都是跨区域的。我国不仅要重视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更应该特别注重跨区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视角下的中韩自贸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各国早已摆脱了单一发展的模式连成一个整体,创新合作机制、寻求新的合作方式成为实现经济增长的必然要求。中韩自贸区的建设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实施,是在新机遇与新挑战下,我国同周边沿线各国一道,积极探索国际发展新机制与构建新型国际格局的有益尝试。本文从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贸网的视角出发,着重研究中韩自贸区建立的必要性、必然性以及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索其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对巩固地区繁荣、稳定地区局势、加强各国交流、构建世界新格局的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机制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日韩三国签署国际投资协定,自由贸易区建设势在必行.本文基于较长时间跨度(1992-2011年)中日韩三国区域内贸易数据,研究三国区域内贸易总量和贸易产品结构,运用拓展贸易引力模型重点研究中日韩FTA贸易流量与发展潜力问题,实证研究结论对于加速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提升三国经贸合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日韩两国都有明确的FTA(自由贸易协定)战略,两国政府认为日韩之间虽然存在历史问题,但经济合作将会产生巨大效果,也会进一步促进相互间的理解、克服历史问题的制约。中国担心日韩先行建立FTA,使中国在东亚地区合作中陷于被动。另外,由于日韩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日韩FTA具有向心力,因此,中国应积极推进中日韩三国间FTA的同时,不可轻视日韩FTA进程及其可能触发的贸易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