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突飞猛进,但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也随之而来.按照经济学理论,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较传统方式更具优势.世界环境保护的发展实践用事实证明,构建环境税法律制度是解决我国当前环境保护困局的有效办法.基于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奠定的良好基础和国外开征环境税的丰富经验,我国建立环境税法律制度已具有现实可能性.汲取我国环境保护制度的经验教训,环境税不能变成政府增加其财政收入的工具,其征税对象、税率设定、征收管理等方面的设计均要体现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的设立初衷.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模式下排污收费标准的制定应该以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边际成本为依据.通过时是否采用循环经济生产模式情况下的排污收费标准进行比较研究,证明了以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边际成本为依据所确定的排污收费标准比Pigou标准和Baumol-Oates标准都更有效率.由此建议,环境监管者应该相对地降低实施循环经济生产模式厂商的排污收费标准,这将有利于促进厂商自觉实施循环经济生产模式,也有利于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目前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运行状况进行了系统考察。在此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对策建议。在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4.
完善我国排污许可证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主要以排污总量控制为目的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既缺乏立法的规范与支撑,又与其他制度之间存有冲突之处,未能满足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的需要,其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加强排污许可证立法,完善污染物排放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快制定排污许可证条例,就排污许可事项做出全面规定,以保证排污许可证制度的依法施行。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生态税法律制度在减轻或消除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仍存在缺少针对环境保护的专门税种、税种分散、费多于税、缺乏系统性等缺陷.构建与完善我国生态税法律制度,应在确立生态税法律制度的立法原则的基础上,改革排污收费制度,开征环境保护税;同时,对现行资源税、消费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及税收优惠政策等进行改革与完善,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毕云  郑有旺 《中南论坛》2007,2(4):36-39
美国是一个高等教育十分发达的国家,高校收费制度相当完善。其中政府对高校收费制度的健康发展给予的服务与援助,对高校收费进行价格补贴、法律规定及诉讼等的相关管制与引导,对美国高校收费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动态博弈的斯塔克博格模型,对长江流域各地区污染排放的调控机制进行了讨论,给出了模型的均衡条件和政策的动态一致性条件,提出用排污权交易制度代替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以及对排污企业征收排污税等手段进行环境污染的调控管理,是完善长江流域环境治理政策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自从 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扩大招生以来 ,高教收费开始提高。如何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 ,减轻学生家庭负担 ,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 ,要完善高等教育收费制度 ,建立科学的教育成本核算制度、收费决策听证制度和收费公示制度等 ,以此不断推进高教收费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收费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回顾了1989年国家建立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以来教育收费的发展历程,探讨了教育收费的理论依据和历史沿革,客观地介绍了高等教育收费的现状,分析了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以及收费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肯定了教育收费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从依法保证高等教育办学经费,科学指导和管理收费管理体制,赋予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方面提出了健全教育收费的见解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背景音乐收费制度尊重和保护了著作权人的利益。我国的现行法律及加入的国际条约已为其实施奠定了基础。健全的集体管理机构和合理的费用分配是其良好运作的前提。背景音乐收费制度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体现了“公”利益和“私”利益的平衡,其实施也是我国履行相关国际承诺的必然。目前其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促使我们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力度,完善有关立法,健全集体管理机构,提高其实施透明度。  相似文献   

11.
因为土地用途管制和土地位置不可移动,农地经过征收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可以产生巨大级差收益.征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如何分配经过征地产生的土地级差收益.本质上讲,城市建设用地级差收益来自经济发展,如何分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土地级差收益,是关系到中国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的根本问题.文章讨论了土地级差收益的性质和土地利益分配的原则.文章认为,当前中国土地征收制度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基本制度安排,这一制度大体合理.完善而非改变当前征地制度,应是征地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我国开征遗产税的必要性,分析了开征遗产税的可行性,提出借鉴国外遗产税开征的经验,构建合理的遗产税税制,同时展开相关配套机制改革,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开征遗产税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遗产税是否应该开征以及在什么时候开征,一直是我国税收制度改革中的热点问题。目前有一些人对于我国是否有必要开征遗产税,是否具备开征遗产税的条件提出了质疑。文章论证了我国征收遗产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征收遗产税的方法提出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4.
高校不纳入编制管理是近两年来中国探索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一大重要突破。这一改革实际上是对高校法律主体地位进行再定位的过程,高校不再是行政权力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而是享有独立的法律主体地位。不纳入编制管理在推动高校去行政化的同时,也意味着高校不正当行为所可能遭受的管控减少。因此,必须在这一改革时期内重建非编制化的高校监管体系,以确保改革的风险可控。应当同时从增强内部控制和外部约束两个角度健全高校监管体系,一方面从创新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角度实现"自我监管",另一方面则要从革新高等教育管理方式的角度实现"他人监管"。  相似文献   

15.
产业转移承接地企业和政府环境责任缺失导致农地土壤污染加剧,其根源之一是相关法律制度供给不足。通过寻求产业转移承接地农地土壤污染加剧的法律根源,找出制定法律的因应对策:国家应当强化企业和政府环境法律责任,健全农地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体系;设定多元制裁与救济手段,完善法律责任追究程序;扩大农民参与范围,健全农民环境参与权;增强承接产业转移政策的刚性,科学承接产业转移,切实防范污染转移。  相似文献   

16.
王文革《关于我国碳税制度设计的关键问题》一文探讨了碳税制度设计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而设计了碳税制度的具体内容.颜士鹏《欧盟航空碳税之合法性质疑及中国的法律应对》一文对欧盟航空碳税性质进行解读,质疑其合法性,并提出中国应对欧盟航空碳税的法律路径.陈红敏《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博弈看中国的碳税发展前景》一文从缓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碳减排压力、为参与绿色经济时代世界规则的重新制定积累制度经验、中国税制的绿色化改革的需求以及发展方式转型的需求等角度分析了中国开征碳税的必然性,并通过对发达国家碳税发展经验的梳理,对中国未来碳税的开征提出了几点建议.邹敏、张璐《论中国碳税制度的建立》一文提出中国已经初步具备开征碳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应加强对碳税开征时间、税率标准与征税对象的确定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等问题的研究,为中国碳税制度的逐步确立与完善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一方面需要致力于工业化、现代化,另一方面全球性的后工业化也对中国社会构成了巨大压力,它必须解决后工业化的课题.在后工业化的历史背景下,伦理学的研究需要有着远大的社会目标,那就是努力追寻道德制度确立的可能性,以求通过道德制度的建构去解决后工业化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国家司法考试制度的确立对中国律师教育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律师教育在培养目标、学科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都应该符合司法考试的精神.同时,在适应司法考试的前提下,律师教育改革仍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兼顾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方面,在法学教育共同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有关中国乡村文化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整体上看,仍存在许多问题。克服这些问题,需要超越现有学术话语体系,在价值层面承认乡村文化的独特性、多元性并确立其在整个中国文化体系中的特殊意义。在学术方法层面要突破现有的学科体系,一方面,要将宏大叙事与微观探查相结合,以重塑乡村文化的基本面相;另一方面,要凸显长时段、历时性视野下的文化转型研究,以考察文化变迁中的基本规制力量,提炼乡村社会的真传统;同时,也要开展以村落为基础、以事项、事件与人物为中心的文化实践历程的细密梳理,以考察文化延续的机制,重新认识乡土文化自觉与理性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20.
发展区域循环经济,推进经济集约型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性经济增长方式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投人、组合和使用。经济增长方式可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物质要素的投人来增加产品数量,以实现经济增长;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要素质量改进和优化配置来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