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化条件下,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本土价值观与异域价值观交织于中国社会价值观的总图景之中。对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本土价值观与异域价值观,不同代的人也出现了相对不同的价值态度,从而导致了价值观的代际差异。面对价值观的代际差异,如何实现价值观的代际传承和代际整合,就是当今中国在全球化条件下价值观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的代际变迁主要呈现以下基本规律和特点,即价值观的代际变迁方向与改革开放的实际进程相一致;价值观的代际变迁与社会整体价值观的变迁在变迁性质和变迁阶段上总体上相同;在社会价值观变迁的过程中,青年价值观发挥着新价值观的肇始作用和对社会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代际价值观经历了从价值观的代际分化,到代际碰撞,再到代际动态整合的过程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文化和谐是社会和谐的灵魂和根基,没有文化的和谐,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文化是人类历史的积淀,是世代传承的产物。文化和谐不仅有横向的不同文化形态和层次之间和谐,还有纵向的代与代之间的文化和谐,即代际文化和谐。代际文化和谐无论对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还是对人自身的发展来说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具体来说,它有价值导向、整合凝聚、规范塑造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中未成年人的道德境况一直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关注和研究.其实,在中国文化中,未成年人的道德境况只有放在中国"孝文化"及其所建构的特定代际关系的背景下才能得到深刻的说明.中国的孝文化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未成年人的如下道德境况: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代际关系决定了未成年人处于极端不平等的道德境地;老年本位和过去本位使未成年人处于文化和社会的边缘地位;孝文化通过特定的代际传承机制使未成年人道德价值观得以形成;孝的社会功能使统治者保持着对未成年人之遵行孝道的强势道德期望.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观作为人类行为的总体指导,是社会工作的灵魂。源自西方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因其社会思想环境而带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在其中国化的过程中,与更倾向于集体主义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种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在中国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构建中,要立足我国实际,分析对比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异以及二者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不同影响,有所拒纳和扬弃,尤其注意对个人价值和尊严的尊重,使个体意识到其应有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价值冲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个人主义价值观与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冲突、个人价值选择多样性与社会要求统一性的冲突、此岸肉体价值和彼岸精神价值的冲突。对待这种冲突,一是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引导和整合;二是要切实建构起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价值观体系;三是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社会公正在空间维度主要处理代内关系,在时间维度需要处理代际关系。代际正义通过论证未来世代享有道德意义上的权利和义务对当代人的理论和行为进行引导。代际权利和代际义务可以通过两个标准衡量社会公正延伸至未来世代的程度,即免于伤害和分配补偿。免于伤害保障未来世代生存的正当需要,适当地调整当代人任性的思维和行动;分配补偿注重改善最不利者的现存的不平等,增进未来世代受到公正对待的平等价值。据此标准,代际正义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尚未确立的代际正义、基本限度的代际正义和高等级限度的代际正义。代际正义具有发展为现实的内在动力,也存在限定条件,化为现实取决于当今世代以其标准推进间接互惠和保持净积累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代际传承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取向的影响十分显著,直接或间接制约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关涉社会稳定与发展。研究大学生就业取向的代际传承,阐释代际传承机理,丰富就业理论,为高校有效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理念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为政府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论代际伦理的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际伦理是一种基于代际关系之上的代与代之间伦理关系的伦理形态,它主要表现在道德价值观的代沟及其沟通、家庭代际伦理、可持续发展与代际公平以及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代际伦理问题等各个方面.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代际伦理在现代社会开始日益出现全球化的趋势,并成为了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国外家族企业女性成员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二十年来,国内学界很少有人涉足家族企业女性成员这一研究领域, 而国外的相关研究却呈不断增长之势.从女性成员个人境遇、家族企业经营管理和传承延续的脉络视角,可将国外研究关注的问题归纳为以下三个层面: (1) 女性成员在家族企业的困境是由宏观环境和个人因素共同造成的,同时家族企业也给她们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机遇;(2) 女性组织和管理的方式更加人性化,其企业绩效受社会资本构成与婚姻状况影响,单纯财务绩效不足以全面衡量女性领导的企业;(3) 女性企业主选择女性后裔作为继承人的几率更高,而女性继承人在代际传承过程中的阻力主要来自其父母和家族内部.家族企业女性成员的处境、经营管理特点以及女性企业主的代际传承问题,应是未来颇具研究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交流与传播是文化的本质特征,当华人华侨走出国门之时,中华文化便开始了丰富而多元的海外交流与传播,并对世界不断地产生影响?华人华侨,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神话历史——从“中国神话”到“神话中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神话在今日学科体制中归属于文学是一个大错误.因为神话概念远大于文学.神话作为初民智慧的表述,代表着文化的基因.后世出现的文、史、哲等学科划分都不足以涵盖整体性的神话.作为神圣叙事的神话与史前宗教信仰和仪式活动共生,是文史哲的共同源头.中国早期历史具有"神话历史"的鲜明特点.文学人类学与历史人类学的会通视角,是重新进入华夏文明传统,重新理解中国神话历史的门径.从<尚书><春秋>到<周礼><说文解字>,古代经典体现着神话思维编码的统一逻辑.参照玉神话与圣人神话的八千年传承,呼吁学界从文学视野的"中国神话"转到文化整体视野的"神话中国".  相似文献   

13.
中国拥有令西方人钦佩的古代文明,西方人把中国与西方对“帝国”的不同概念相混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对中国文明产生了敬畏,甚至畏惧,但事实上中国向来不具有侵略性。明清期间,西方社会的发展与中国文明的相对滞后使中国文化在外国人心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中国人从“五四运动”到20世纪80年代对自身文化与文明进行了批判。过去20年来,中国经济的腾飞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但值得中国注意的是,实现国家富强必须与发展民族文化并重。  相似文献   

14.
在2007年10月27日"人类学与中国传统"圆桌论坛的大会中,徐杰舜教授提出"人类学的中国话语",引起了各方的激烈论争.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国人类学学科发展未来走向的命题.同时,问题也不止于此.在"中国话语"论争的表征背后所触及到的,应该是一个更为坚实和更为深刻的基底--中国传统.人类学如何面对多元一体的中国传统?这关涉到中国人类学研究的理论诉求、方法范式,以及现实关怀等一系列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因此,作为对圆桌论坛的"人类学的中国话语"学术论争的一种回应和延伸,人类学与中国传统的圆桌座谈会的意义就显得格外重要.本刊将陆续发表由徐杰舜教授策划、主持的"人类学与中国传统"圆桌系列座谈会的纪实,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对于学习和研究日语的人而言,汉语中的缩略语不论是读音还是书写都很方便。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现行中日缩略语在形体上已存在很大差异。对日语中部分缩略语形式进行分类排列,揭示出日语的“略語”与汉语的缩略语在省略形式和意义上存在的不同之处,以期对一些缩略语形式有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中国风"于近年特别是2008年以后,在文化、艺术领域里流行甚广,以其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散发着特有的魅力和个性。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性吸引了大量的歌手以"中国风"为主旨进行创作演绎。以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性为焦点,以中国风式的现代音乐对古典诗词"中国风"元素的文化传承为线索,探讨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现代传承,挖掘中国古典诗词更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古为今用(穿越),可进一步提升现代流行音乐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基督宗教在中国社会处境中究竟应该如何适应和发展,这是在理论和实践中仍然存有分歧的问题。基督宗教在华应不应该"中国化"以及如何实现其"中国化"的议题看似容易实则不易。基督宗教在中国处境的复杂性既有政治原因,也有文化因素,由此使之在中西政治对话和文化沟通上赋有特殊使命。在过往历史中,基督教会顺应西方政治势力的东扩而在中国留下了种种阴影和遗憾,但这种整体氛围中的缺陷也并没有完全掩盖相关地域或地方教会及其宣教人员努力践行的服务和奉献。因此,这种双重图景使基督宗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形势下获得了新的机遇,可以弥补过去的不足,开创未来的业绩。在仍旧延续的中西政治纷争和文化隔膜中,基督宗教信徒若以"超越东西方"的境界来在中国社会处境中积极适应和忘我奉献,则有可能重新构建真正沟通中西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山寨文化是一种在山寨产品影响下产生的、主要基于网络媒体的、大众化的、非主流的、具有嘲谑和创新性质的流行文化形态,它具有巴赫金所言的狂欢化性质。因此,山寨文化的出现乃是网络语境下中国人狂欢精神的复苏与回归。这种复苏与回归,具有令国人狂欢精神不致因长期压抑而被扭曲异化,为官方与民间、主流与非主流文化之间提供一种对话方式,打破庙堂语境下的“一言堂”话语模式,促进社会文化和文化创新主体的多元化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易经》是哲学,是自然哲学、社会哲学与人生哲学。《易经》乃中华文化之源之本之根,《易经》乃生变中和之道,《易经》乃顺逆进退、利弊得失、存亡生死之术,真正能代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首唯《易经》。对《易经》,我们应破除"五个误区",树立"五个新理念",即"五正":正名、正位、正源、正本、正意。对易文化,我们应继承、创新、丰富、发展,实现《易经》"四化":时代化、科学化、通俗化、世界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小说《天堂树》主人公陈雨津祖辈的移民经历的探讨,揭示了美国华裔自我身份的变化,首次指出了社会成员具备多重身份的事实,从而在本质上刻画了美国华商及少数族裔融入主流社会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