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融城与逆城:新生代农民工两难选择——基于GGF监狱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农民工已经悄然更新换代,“第一代”(或称“老一代”)农民工随着年龄老化逐渐回到农村,“第二代”、“第三代”或称“新生代”农民工登上了城镇化进程的舞台,并成为新产业工人阶层的主体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往往把自己看成“准城里人”,希望在公民权利、择业就业、工资待遇、生活方式、社会保障等方面,能够与城里人享有同等待遇。然而,他们却与农村渐行渐远,叉与城市若亲若疏,且处于城镇生活的“显歧视”和“潜歧视”之中,如果他们融入不了城市,又退不回农村,必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湖南武冈——一个劳务输出重地作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深度访谈,揭示农民工返乡后在农村的生存状况:文化生活极为单调;或闲置在家,感觉“真无聊”、“郁闷”、“失落”,或认为“危机是暂时的”,“赶上了好时候”,积极另谋出路。提出了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吸纳农民工在家乡就业;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强化就业服务,拓宽农民工就业门路;营造宽松环境,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服务;转变城市管理思路,变农民工返乡潮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契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后,“低碳”一词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广州、中山、深圳和珠海4个城市的问卷调查,分析了14个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状况、交通出行状况与城市背景的关系、居民收入水平对交通出行方式的影响以及居民低碳意识对交通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提出了交通出行“低碳”化的对策和建议,包括根据不同城市的背景促进交通出行低碳化、发展新能源技术和加大政府的宣传力度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住房是农民工进入城市、融入城市的安身立命之所,而建设保障性住房(简称“保障房”)是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关键举措之一.在此背景下,结合最新的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保障房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居住在保障房的新生代农民工比例仍然偏低,意味着针对农民工的保障房建设依然任重道远.第二,相比于租房,保障房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加入其他解释变量后,结论保持一致.考虑到模型中潜在的选择性偏误,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建反事实框架加以纠正,并通过逆向概率加权法、逆向概率加权回归调整法、调整变量衡量方式等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第三,保障房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相比于90后农民工,保障房对80后农民工的影响更明显.由此,提出要发挥保障房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作用,应当突出保障房建设的多样性与差异化、优先考虑就业居住超五年和80后农民工等方面实施更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制度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5.
普遍认为女性农民工在就业中处于边缘地位是教育水平低、劳动技能缺乏等自身素质决定的,本文通过对女性农民工就业特征和过程的分析,认为女性农民工在就业方面面临城乡差别和性别差异双重挤压,使女性农民工游离于城市的边缘,社会权利得不到保障.提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就业保障制度、倡导性别平等、增强就业的正规化等方式解决女性农民工面临的就业困境.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江浙沪7个城市劳工生产与生活状况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发展遭遇如下困境:职业发展的内卷化、生产与生活的双重异化、生命历程的“钟摆效应”、身份认同的模糊化.基于此本文提出破除新生代农民工发展困境的政策建议:赋予其完整的就业权利,逐步纳入流入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民工城镇生活社会融合问题的深入凸显,农民工城市就业融合相关研究成果日渐增长。已有国内外研究成果主要以农民工市民化、社会融合同化论、认同论和多元化为逻辑主线、以农民工城市就业融合问题为核心,重点研究了农民工城市就业融合内涵、就业融合结构、就业融合制约因素、就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就业融合水平测度和就业融合政策等问题,但农民工就业融合内涵、就业融合内在矛盾和就业融合模式方式等问题的研究严重滞后,亟待拓展完善。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农民工就业市场出现“民工荒”与“民工慌”并存的现象,用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分析是农民工就业在“发展价值取向”、“发展目的”、“发展质量”、“发展方式”、“发展措施”等方面存在预期与现实的差距。农民工就业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实现农民工就业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9.
金晶  刘丽 《调研世界》2015,(2):34-38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传统农民工的延续和发展,在权益观念、价值取向、社会认知、未来愿景等方面都与传统农民工存在较大差异。基于个体资源禀赋积累的差异性、组织环境赋权与社会制度政策的特殊性,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就业与城市融入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本文选取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的苏州市、南通市、宿迁市的758位"新生代农民工"的典型调查数据,从微观个体层面、中观组织层面和宏观社会层面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状况,剖析其城市就业困境的原因,研究其城市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以期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和自我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社会融入的理论视角出发,基于对中国五大城市农民工抽样调查资料的数据分析,发现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度”偏低,主要涉及居住、社区、经济、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就业、健康等7个关键的影响因子.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过程,既有自身因素的限制,也有经济因素的复杂影响,特别受制于广泛的社会因素的影响,是经济融合与社会融合的结果.所以,要以限制排斥、促进融入为农民工政策行动的目标,积极构建经济、社会及文化条件,加快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