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1 毫秒
1.
建炎三年五月至绍兴三年,南宋在川陕地区设置宣抚处置司,以张浚为川陕宣抚处置使,赋予川陕宣抚处置司“便宜行事”的权力,导致地方权力强大,触及中央集权统治。川陕宣抚处置司“便宜”之权的授予、运作、废除的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南宋中央集权体制下地方行政运行的绝佳个案,从中展现出了南宋中央与地方之间权力互动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2.
公元一一三○年九月,南宋川陕主帅张浚集中陕西五路数十万宋兵,在陕西富平同金兵进行决战,史称“富平之战”。这场会战以宋兵惨败告终,并导致了陕西五路的全部失陷。由于川陕战场在宋金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富平之战”对整个宋金战争的战局也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张浚组织这个战役的得失,八个半世纪以来,人们一直有不同的评价。有的说它使南宋永无收复中原之期,“此后而议恢复,亦萎人之望起矣!(高宗)倚秦桧以偷安,固势所必然”,“富平之战”是张浚一大罪责。有的则说,富平一战“关陕虽挫,而东南遂高枕无事矣”,是张浚在抗金斗争中的一大功劳。今天,多数论者对之仍持肯定意  相似文献   

3.
南宋川陕战区战略地位重要,在南宋国防安全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为确保充足的粮食供应,南宋通过和籴、科籴等方式籴买粮食,筹集到大量军粮.南宋将川陕各地籴买到的粮食通过陆路和嘉陵江水路两条路线运往边防前沿,这为川陕边防的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川陕战区军粮籴买与转运中,出现了诸多弊端,成为当地民众的沉重负担,体现出军队物资供应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南宋川陕战区军粮的籴买与转运问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军队物资供应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4.
绍兴二年末,南宋中央宣布召回张浚,以王似出掌川陕宣抚司。张浚之所以被召还,除以往研究所强调的地方权力过分集中外,还在于他与朝廷在川陕战区攻守战略问题上存在重大分歧。王似具备丰富的地方大员任职经验,政治上又非张浚“私人”,加之其“镇重宽厚”“能坚守”的特质颇符合宋廷对川陕的收缩防御战略,这些都成为他继掌宣司的重要因素。王似帅蜀后,充分继承张浚遗留下的财政、军队人事格局;至于蜀口三大将的屯驻格局,则明显呈现战略收缩态势。  相似文献   

5.
南宋高宗朝的川陕军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陕边境地势险峻,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宋朝廷出于捍蔽四川、固守东南的目的,对川陕防务亦格外关注,于此集重兵把守。关外之地因常遭战火躁践,所产粮米不足供军。为解决关外大军的粮饷供给,宋廷曾作了种种努力,主要是从蜀中水陆转槽。但由于嘉陵江河流湍急,沿途道路崎岖,加之又是逆流而进,欲将蜀中粮米运抵关外是何等之不易。正因为如此,南宋时期关外大军的军食供给一直比较紧张。  相似文献   

6.
赵开酒法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开是南宋初年的一个著名理财家.从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到绍兴七年(1137),他曾相继担任同都大提举川陕茶马事、川陕宣抚处置司随军转运使、专一总领四川财赋.四川都转运使等要职,创立了一套新的财政模式,大体上奠定了南宋四川赋税体系的基础.绍兴七年,四川的财政岁收高达3667万缗,其中,“劝缗激赏等项窠名钱物共二千六十八万”,都是新增税收.这比北宋末年四川的1599万缗财政岁收几乎多了一倍.  相似文献   

7.
试论南宋时期四川的战略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宋前期的宋金战争中,女真贵族曾多次重点进攻川陕;在南宋后期的宋蒙战争中,蒙古贵族也出于同一战略意图,不断攻夺川蜀,蒙古国主蒙哥甚至为此而败死于合州钓鱼城下.四川为什么会成为金宋、蒙宋必争之地?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对南宋的定都、以及宋金战争和宋蒙战争的基本情况作一些分析,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从唯物史观角度去阐释川陕苏区精神,能发现川陕苏区精神的历史形成具有丰富的哲学底蕴:川陕苏区的革命斗争与根据地建设是其形成的实践基础,巴山文化传承与马克思主义传播是其形成的文化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川陕人民群众是其形成的历史主体。同时,川陕苏区精神体现了物质与精神的辩证统一,深度彰显了群众史观。新时代,进一步深化川陕苏区精神研究,弘扬川陕苏区精神,要将继续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与坚持党的领导相结合,丰富川陕苏区精神的实践载体,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9.
南宋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年)闰八月,宋宁宗赵扩去世.专权多年的宰相史弥远定谋拥立宗室赵昀即位(是为理宗),而令宁宗所立皇子赵竑出居湖州,次春则有“(?)川之变”,进而将赵竑逼死.是为南宋后期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0.
南宋立国江南,江防成为事关国家存亡的要务。南宋构建了以江防为根本,川陕荆襄为屏障,淮防为藩篱,海防为辅助的对金防御体系,建立了专门的江防水军和多层次的江防要塞体系。在对金防御和弹压水贼中,南宋的江防体系发挥了有效的作用,但其轻上游,重下游的缺陷导致蒙古从鄂州突破江防,加速了南宋的灭亡。  相似文献   

11.
抗战前夕,川陕交通处在由古代驿站交通向现代公路交通的过渡阶段。秦岭南北的川陕地区是中国西部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特别是1932年,国民政府作出了以西安为西京、以重庆为陪都的决议后,川陕交通举国关注。在此背景下,何庆云、李文一、吉尔门、林散之四位风华正茂的中外学人,从1932年至1935年,通过秦蜀古道畅游川陕,记录了古蜀道最后的辉煌,全方位展示了古代栈道向现代公路过渡时期的川陕交通面貌。何庆云在1932年9月12日到9月20日,从汉中到宝鸡,用八天时间。此时川陕公路还未动工。李文一的汉中至宝鸡之旅,从1935年的6月8日至6月15日,前后用了8天时间。美国记者吉尔门由成都到汉中大约用了九天时间,由汉中到凤翔大约用了六天左右的时间。书画家林散之自汉中至成都,一千四百余里,用了十九天。李文一与林散之都看到正在建设的川陕公路,但他们经行的仍然是“连云栈道”。连云栈道仍然是川陕交通的官驿大道,在1937年之后川陕公路完全取代了沿续千年的古栈道。  相似文献   

12.
川陕苏区曾被毛泽东誉为“第二大苏区”,历史地位显著,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川陕革命老区至今依然贫穷落后,被列为国家十三五重点扶持的贫困革命老区.在老龄化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需求为川陕革命老区的振兴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生态资源丰富是老区发展康养产业的后发优势,康养产业有望成为带领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3.
也评赵开酒法——与杨倩描同志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兵入侵,宋室南渡,筹集军费开支成为南宋朝廷的第一要事.作为负责四川财赋和总揽军费大权的赵开,为了应付这严峻的局面,开始大变茶、酒、盐法,以剧增的税收来保证川陕军队和地方日益激增的开支.其中酒法之大变,即隔槽酒法(或称隔酿法)的创建.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四川烟叶物流最发达的是川西平原区,其次是盆中丘陵区和盆周山地区,整个物流格局基本上以平原区为中心,平原区烟叶输往川内及省外。民国时期四川烟叶运输通过水运和陆运实现。水运依赖沱江、岷江、川江运输,主要有三条:沱江-川江线,平原区烟草沿沱江、川江输往湖北及长江下游;岷江-川江线,平原区烟草沿岷江、川江下运;渠江-川江线,渠县烟草上运宣汉、绥定,下运合川、重庆、万县、湖北等地。陆运主要有川陕线、川康线、川黔线和川滇线四条:川陕线,烟草由平原区经过川陕路而达陕西、甘肃;川康线,烟草由成都起运,经川康驿道或公路达泸定;川黔线,烟草经过川滇公路运黔、滇各地;川滇线,烟草输往由贵州毕节转运或直接入云南。  相似文献   

15.
《诗经·甘棠》历来被认为是一篇美召伯之德的诗作,对于其“伯”有三种理解:文王时,召公是“一州一牧二伯”的伯爵之伯,实是受文王之命佐治雍州;武王时,召公居上公与周公一起分陕,为东西二伯分治天下;成王时,召公位列三公尊为“太保”与周公一同执斧钺辅佐成王,亦是二伯.《甘棠》所记当是文王时召公与周公并分岐邦之事,而非武王分陕之事.诗云“召伯”正是以“二伯”身份来称颂召公当年在召南之地的德政功绩.  相似文献   

16.
云顶城位于四川金堂海拔968米,相对高度513米的云顶山巅。它东与炮台山锁江相望以扼沱江金堂峡江防;西控成都平原以拱卫成都;南凭水磨河之深谷险水以临怀安军通往成都东山五场之通道;北恃危隘高定关与小云顶山互为依托而控成都至潼川府之孔道,实扼成都东面之门户而为东西川之要冲。宋代建国之初,即以此地形势险要而于山下建立怀安军,以使东西川有事皆可扼之于此而不得越境以西东,使之成为东西川之锁钥。南宋末抗蒙战争中建城于此,确有卓见远识。 云顶城是由于南宋末年宋蒙战争形势需要而筑设的。公元1234年宋蒙联合灭金以后,蒙  相似文献   

17.
<正>中山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曹家齐:《弦音惓惓:南宋遗民情怀与元明浙操江操琴》指出元明时期,古琴音乐中被人指责为“亡国之音”“衰世之音”的“浙操”和“江操”,主要是南宋遗民创作和演绎的琴曲。其琴谱和音乐风格与北宋以来的“浙操”和“江操”并不完全相同。南宋时期,在浙江、江西等地,本就有以琴与诗之同好结成的文人群体,入元后,不少人成为遗民的重要代表。其中擅琴的汪元量、毛敏仲、徐天民等,除以诗歌创作表达遗民的失落心态和精神取向外,  相似文献   

18.
在南宋,“绍兴和议”之后,曾经作为南北交通要道的“淮河”正式成为宋金两国的界河。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南宋的很多诗歌作品中涉及到了“淮水”意象,这些富有爱国情感的篇章再次奏响了南宋文学的爱国情调。这一时期形成的“淮水”意象主要呈现出三方面的涵义:其一是深沉的边境之感;其二是真诚的恤民情怀;其三是强烈的忧国之心。它还具有易感发性、历史性和相对稳定性等三个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川陕苏区是在我党领导下,由红四方面军用枪杆子打出来的一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在开辟川陕苏区的斗争中,红四方面军不仅经历了与同时期其它各苏区红军相同的斗争任务,而且还经历了其它苏区所没有经历过的一种新的斗争任务——禁除鸦片烟运动。这是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经历的一个独特的斗争任务,在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支持下,红四方面军胜利地完成了这个任务,取得了伟大的成绩,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今天,我们探讨川陕苏区的禁烟运动,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 1932— 1935年间川陕苏区土地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政策措施及经验教训等问题。为了解决川陕地区土地占有不均、地租剥削沉重、人民生活困苦等诸多问题 ,川陕苏维埃政府广泛发动农民群众 ,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 ,废除了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建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这一深刻变化 ,初步改变了当时川陕苏区农村的阶级结构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和根据地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