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全球海洋治理的提出与发展推动了中国与菲律宾的海上安全合作。在双方合作进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意识的强化与能力的提升、中菲关系的正常化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为双方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南海主权争端、双方海上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美日等第三方势力的干预因素又不利于双方海上安全合作的发展。这要求中菲双方加强战略互信,积极实施战略对接,以双边磋商的方式解决南海争端,推动海上安全合作,共同推进全球海洋治理。  相似文献   

2.
中非友好关系源远流长,随着中国同非洲国家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中非经济合作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已成为中非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相互依赖不断加深的新形势下,中非建立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关系,符合双方的利益,顺应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我们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非经济合作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3.
2018年4月中印领导人的武汉非正式会晤推动了中印关系的回暖,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印度靠近“印太战略”的步伐,也为中印海洋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中国和印度的海洋地缘态势与海洋地缘认知为中印两国的海洋合作实践提供支撑。当前,中印两国相似的发展定位、实现海洋政治目标的“借力”诉求以及应对海洋非传统安全问题的需要为双方海洋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不过,中印双方脆弱的政治关系、海洋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威胁以及美国和其主导的“印太战略”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中印海洋合作。未来,中印海洋合作将呈现出持续深化并逐渐丰富合作层次的发展趋势,同时也会产生一系列影响。一方面印太地区将成为全球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的下一个中心地带,中印海洋合作的开展会使印太地区态势更为复杂;但另一方面中国未来的发展将面临有利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美国和印度开展了越来越多的海上合作,对印度洋地区甚至亚太地区海洋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印海上合作主要是出于双方战略需求、防范中国的影响、双方海上共同利益需求和印度“搭便车”的动机。美印海洋战略根本目标具有不可克服的矛盾,长期来看合作难以持久。美国霸权政策、中美印关系的互动和美印之间其他矛盾都将影响美印海上合作。  相似文献   

5.
1975年中欧建交,双方关系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欧盟互访频繁,中欧在交往中彼此增进理解,相继制定了指导发展相互关系的政策文件,大大促进了中欧关系的发展,显示出良好的前景。展望未来,有理由相信,中欧目前的“建设性伙伴关系”将向更深层次推进,并开创一个崭新的合作模式,即互信、互利、平等、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中欧关系将成为世界事务中一个新的轴心。  相似文献   

6.
1975年中欧建交,双方关系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欧盟互访频繁,中欧在交往中彼此增进理解,相继制定了指导发展相互关系的政策文件,大大促进了中欧关系的发展,显示出良好的前景。展望未来,有理由相信,中欧目前的“建设性伙伴关系”将向更深层次推进,并开创一个崭新的合作模式,即互信、互利、平等、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中欧关系将成为世界事务中一个新的轴心。  相似文献   

7.
《今日南国》2010,(3):16-17
从近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实践和对今后的发展预期来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中国与东盟将进一步在各领域全面发展合作,双方关系将更加富有活力,双方合作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过去18年里,韩朝经济合作有了显著的改善。许多政治学者和经济学家认为应该更进一步加强这种合作,从而有助于改善双方在包括社会、政治与安全在内的各领域的关系。第二次韩朝峰会即将召开,双方应抓住这一契机,就如何进一步促进韩朝经济交流展开讨论。届时双方将为韩朝中长期经济合作设计“路线图”,并探讨如何清除阻碍其实现的“绊脚石”,具体说来,即探讨如何通过建立经济共同体来实现共同繁荣。同时,韩国政府应致力于基础设施和体制的建设,以促进南北统一。双方应通过合作关系的改善,为最后一跃成为东北亚主导力量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中亚五国因其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在“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建设中有着重要地位。中国与中亚五国开展高等教育合作,既顺应高等教育全球化发展趋势,也适应推动双方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且拥有彼此间睦邻友好等坚实基础。“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与中亚五国在双边签订的协议框架下,采取了鼓励学生国际流动、加强人才培养、成立大学联盟、共建“上合大学”等举措,提升了中国与该地区的高等教育合作水平。展望未来,中国应坚持“适应性”“引进来”“走出去”“信息化”等战略,做好双边合作政策规划,优化来华留学生结构,鼓励对外合作办学,依托互联网优势创新合作形式。  相似文献   

10.
相互依存使中国-东盟之间的共同利益不断增长,双方关系迅速发展,且正在向深度与广度拓展。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东盟合作正在继续推进,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1.
中亚国家毗邻中国新疆,是典型的农牧业国家,是亚欧大陆桥贯通的必经之路,是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对我国实现东西部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分析了中亚国家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中国与这些国家间的农产品贸易现状,指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国尤其是新疆与中亚国家发展农业合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钓鱼岛问题,是历史遗留在中日之间的领土主权归属问题。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日本对钓鱼岛的实际占领,以及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所持的强硬立场,使钓鱼岛问题日益复杂化,已成为中日关系中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它不仅关系到中日关系的发展,而且涉及亚太地区战略格局发展的大局。中日必须从21世纪两国关系发展大局出发,妥善处理分歧,和平解决争端。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上基本采用双边主义模式发展与东亚国家之间的关系。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实力的增强,以及中国参加多边外交经验的增多和预期目标的实现,中国逐步转变了对多边主义的传统认识,越来越多地在地区多边主义的框架下建构与东亚国家之间的关系,多边主义就成为中国与东亚国家关系模式的新选择。在多边主义模式的推动下,中国在发展与东亚国家关系的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并展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世界格局的变化及其全球化的加深,使中国与东亚周边国家的关系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合作的趋势加强。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促使了东亚国家有了对这种变化的应对成本的考虑,大多国家选择了可替代策略,进而遏止中国的发展。由于该地区本身面临一些传统的历史遗留问题,使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合作中充满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5.
地区稳定是任何国家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安全问题已成为东亚国家相互关系中的中心问题之一。目前,东亚安全合作的程度远不适应地区安全保障的要求,亟待各国努力提高。中美俄日大国关系对东亚安全合作具有复杂重大的影响,东亚安全合作需借助大国合作关系的加强来加以推进。中国应在促进东亚合作的过程中妥善处理大国关系,这是它的一项长期的重要外交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中国提供对外援助已有六十多年历史,对外援助总额巨大、援助方式多样、援助对象广泛。在实施对外援助过程中,中国一直注重于人道主义和外交方面的考虑。应当适当调整援助政策,将对外援助与经济合作相结合,实现互利共赢。由于国际经济地位的转变使得其他国家对于中国的对外援助存在过高期待,求中国承担更多的援助义务。但从性质上而言,中国的对外援助是一种基于自愿、立足于平等的发展中国家闻的舍作型援助,援助并非中国的国际义务,提供对外援助以不妨碍中国自身发展为前提。实施对外援助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良好关系和经济合作,也有利于彰显大国地位、加强国际经济话语权,同时是实现共同发展的需。  相似文献   

17.
“史迪威事件”起源于太平洋战争时期中关两国对日战争的战略方针及有关问题上的分歧,是二战时期中关关系变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史迪威事件”不仅清晰地折射出中关两国的战时利益之争,也充分显示出中关两国在二战时期既合作又矛盾的关系,它对战后中关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在地缘政治色彩比较浓厚的中亚民族关系中跨国民族的地位和作用比较独特,哈萨克族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哈萨克斯坦的独立,并逐渐成为中亚国家的领头羊,同中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都为哈萨克族发挥其桥梁纽带、沟通作用和不可替代地位提供了条件与空间。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后半期的亚太国际关系史上,东盟国家与中国的关系是疑惧与尊崇相存、敌对与合作并立、利用与友谊同在。随着全球和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变化,东盟国家与中国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由于东南亚地区是多元文化、多元种族的地区,各国情况差别较大,同时,东南亚地区在二战后出现的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故在同中国关系上,东南亚国家可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