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俄罗斯外交政策自普京总统上任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中亚地区成为俄罗斯外交政策关注的重点对象。在俄罗斯“务实外交”的引导下,俄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不断改善和加强在安全领域和经济领域方面同中亚各国的关系。不但重新获得了中亚各国的信任,而且还巩固了自己在中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通过概述新"丝绸之路"计划的由来和新"丝绸之路"的路线,论述中亚各国在构筑新"丝绸之路"方面的进展,分析美国、欧盟、俄罗斯、土耳其、伊朗和中国等国际力量在中亚新"丝绸之路"外交中的作用,本文认为:新"丝绸之路"改善了中亚各国的对外交通,促进了中亚各国的对外经贸联系,也促进了中亚国家间的一体化及其全面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美欧通过构筑新"丝绸之路"削弱了俄罗斯对中亚各国的控制,巩固了中亚地缘政治多元化的现实。美国、欧盟、俄罗斯、土耳其和伊朗等国际力量在新"丝绸之路"等领域展开的外交争夺,增加了中亚地缘政治形势的不稳定性。新"丝绸之路"加速了中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建。  相似文献   

3.
美国“新中亚战略“及其对中国战略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研究和重视不够,目前中亚战略价值被严重低估,对发展与中亚关系缺乏应有的力度。笔者从美国“新中亚战略”对中国战略安全的影响这个视角,提出必须进一步发展与中亚各国的关系,从经济入手,加强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等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最大限度地维护和促进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全面利益,从根本上保障中国的战略安全。  相似文献   

4.
中亚各国宗教现状的特点是宗教组织与宗教活动发展迅速,外部势力插手中亚地区宗教事务严重,各种宗教在同一地区竞相发展,中亚地区宗教极端势力活动由南向北节节加剧。中国应当增强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与中亚各国发展睦邻合作关系,加快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中亚政策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化,从最初的"经济援助"到"丝绸之路外交",再到"中亚+日本"对话机制以及"建立自由繁荣之弧",日本不断加大对中亚的外交力度,中亚地区已成为日本外交决策中不可忽视的存在。关于日本进入中亚并不断升级其中亚政策的原因存在许多观点,比较流行的有"能源说"、"经济合作说"、"日美基轴说"。与以上说法相比,本文认为谋求成为"政治大国"并确立日本在亚洲的领导地位才是促使日本进入中亚并不断升级其中亚政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但近年来东南亚邻国却频频染指这片海域。为了全局的利益 ,综合考量了经济、军事以及外交的多方因素 ,我国在南沙问题上始终坚持务实的外交方针 ,以“睦邻、富邻、安邻”为出发点 ,坚持“主权在我 ,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的原则 ,以期在“和平的崛起”的框架下找寻妥善解决南海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前苏联解体之后,中亚在世界地缘战略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日本自1997年以来逐步加强其中亚外交。2006年8月小泉首相在卸任之前出访中亚两国,更标志着日本中亚外交的深化。除了能源安全这一地缘经济因素外,加强和中国在中亚地区的油气竞争,遏制中俄以配合美国的中亚政策也是日本积极发展中亚外交的动因所在。  相似文献   

8.
以普京担任俄罗斯国家总统为背景,浅析普京时期俄罗斯在中亚及里海区域的能源外交活动。中亚里海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成为美国、欧盟及俄罗斯争相夺取的"心脏地带"。中亚里海沿岸主要国家历史上隶属于前苏联,虽然苏联解体后各国出现"去俄罗斯化"倾向,但普京执政后为了巩固独联体的团结与发展,在这一地区开展了一系列能源外交活动,既满足了自己的能源需求,又促进了中亚里海沿岸国家的能源开发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同中亚国家建交三十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倡议。三十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间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树立了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典范,中亚五国成为中国周边“战略伙伴集群”。中国共产党精准把握“时、度、效”,根据不同时期中亚国家政党政治发展、政治转型特点和趋势,积极调整与中亚国家主要政党间关系,在打击“三股势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维护地区稳定与繁荣等问题上凝聚共识,互利共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最本质特征,政党外交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扮演国家间总体外交的“排头兵”角色。在“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出的历史契机下,中国同中亚国家间的政党外交必将彰显其独特的战略价值和作用,为深化国家间政治互信和全方位互利合作提供全方位指引,推进中国一中亚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中亚国家同为转型中的国家,面临着发展和稳定两大问题,都在加快制度变革,实现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积极扩大各方面的合作领域,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双方有合作的基础和意愿,在“和谐世界”外交理念下双方关系深化发展。上海合作组织也为双方的进一步深入合作提供了机制和平台。目前,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与中亚的关系发展势头良好。  相似文献   

11.
“颜色革命”之后的吉尔吉斯斯坦政局动荡,影响到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哈萨克斯坦却避免了重蹈覆辙,政治与经济的密不可分在中亚得到了又一次很好的诠释。尽管面临“颜色革命”的挑战,中亚国家目前也存在巨大的发展机遇。由于中亚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较大,国情不同,中国在发展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时应当区别对待,在发展贸易合作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发展产业合作,确定合作的优先重点领域,使双方合作真正从量变到质变。  相似文献   

12.
2011年以来暴发的北非中东地区动乱是这些国家社会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街头政治”是此次动乱主要表现形式。中东北非国家的的结构脆弱性是动乱的诱因,而这种结构性的脆弱归根到底是西式“民主”与“前现代”的东方式的帝王情节的碰撞和对决的结果。目前中亚国家结构脆弱性同北非中东国家也有类似之处,这种潜在危险也逐渐开始影响到中亚国家未来政治走向。  相似文献   

13.
中亚社会的“俄罗斯情结”始于俄罗斯的中亚殖民主义进程,是“俄罗斯化”政策的结果。中亚社会的俄罗斯化,使得中亚社会的发展中增加了俄罗斯民族文化与情感因子,已成为影响中亚社会发展的内在因素之一。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共谋发展的“上海精神”及其实践活动,以及俄罗斯与中亚之间的各种一体化机制,是中亚人应对时代变革和地区共同问题所做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4.
评中亚五国独立十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介中亚五国独立十年来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方面的变化 ,分析了中亚五国将来可能出现的不同前景。由于中亚五国不同于东欧国家和俄罗斯 ,对这些国家的研究用阐述发展中国家的理论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新疆与中亚跨国民族问题对我国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中亚国家的独立,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各民族政治、经济生活地位的起伏和民族关系的变化,使新疆与中亚跨国民族问题表现得异常突出,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三:一是民族意识增长;二是以哈萨克族为主的跨国民族向境外移民问题;三是民族分立主义倾向.它对我国的军事安全、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构成了程度不同的威胁.  相似文献   

16.
中亚水资源问题难解之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各国近期围绕新建水电站的问题争执不断,基于各国在新建水电站问题上的不同立场,形成了对立的两派。下游国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上游国家(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就水资源的合作问题无法达成妥协。究其主要原因,包括:其一,中亚各国用水计划中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上游的国家追求能源独立,下游的国家追求灌溉水利的独立;其二,民族利己主义。即所有各方都只从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并且限制流域内其他国家的利益;其三,水资源问题政治化。水资源问题不仅成为中亚国家内部的政治工具,而且也会成为一些国家和组织利用的地缘政治工具。  相似文献   

17.
浅析中亚的地缘态势及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地区地缘战略极其重要,具有现实的和潜在的地缘政治价值。冷战后,各大国纷纷介入,使中亚成为大国和地区力量角逐的又一个新的焦点。由于中亚各国是中国的近邻,因此,在中亚展开的激烈地缘竞争态势必然与中国的战略利益密切联系,对中国的边疆稳定、能源安全造成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与中亚经济合作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危机不仅使美国和欧洲等西方国家遭受沉痛打击,也让深居内陆的中亚五国经济发展深陷寒冬期。在此背景之下,中国与中亚的经济合作环境有些许变化,在新环境下寻求双方之间合作的新重点,积极拓展中亚市场,展开与中亚合作的新篇章,帮助中亚国家走出困境的同时,确保我国的能源安全,能带来双赢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