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循环经济与企业经营管理绿色变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循环经济技术特征表现为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再生化,其核心是提高生态环境的利用效率。在工业体系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形式有三个层次,即单个企业的清洁生产、企业间共生形成的生态工业园区以及产品消费后的资源回收再生。清洁生产的实质是减量化,生态工业园区实现的途径是产业链间的资源充分利用,企业协调发展,资源回收再生的本质是废弃物的再生资源化。企业实施循环经济必须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管理理念、经营目标、设计技术、管理体系、营销策略的绿色变革,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循环经济研究进展及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球环保思潮的发展为脉络,循环经济思想的演进可分为3个阶段:萌芽阶段、诞生阶段、快速发展阶段。至循环经济思想被提出以后,国内外学者将循环经济看作是生态经济学的一部分,进而对经济活动中资源、能源、产品的生产过程及使用效率做了大量有关立法、模型、技术、应用的单项研究。通过这些研究可知,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3.
借鉴瓦尔拉-卡塞尔模型,在三个层次上分别研究了循环经济模式的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以资源利用的福利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了福利经济学模型,对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并利用最优化方法对其求解,通过对模型解的分析,得出使循环经济资源配置高效的条件.以此条件可以对资源利用效率及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进行分析,并作为判断各种循环经济实现手段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理论标准.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谈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循环经济是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先进经济模式。它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以实现资源使用的减量化、产品的反复使用和废弃物的资源化为目的,用“资源一一产品一一再生资源”的环状反馈式循环理念重构经济运营过程,最终实现最优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  相似文献   

5.
参照经济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的国内外实践,探讨了由减量化、再使用和资源化子系统组成的循环经济的系统结构。在对减量化,再使用和资源化子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子系统的功能运行过程和循环经济系统的整体循环运行过程,以期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循环经济运行模式、技术创新和制度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生态经济。它的理论基础,既来源于生态学、物理学和系统科学等自然科学理论,更离不开以资源配置为核心的经济学理论支撑。本文论述了循环经济四个主要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即经济外部性理论、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7.
塔山工业园发展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将煤炭流动方式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线型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闭合循环模式。通过在生产过程中贯彻“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的减物质化原则,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从而达到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本文以冶钢集团对钢渣的处理和利用为例,说明冶钢集团钢渣的特点、处理方法以及处理终产物的利用,尝试性地从循环经济学角度对钢渣的资源化策略提出了新的建议,并对其可行性、开发利用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科技推广应用必须遵循循环经济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型经济。循环经济有三个最基本的原则:即资源使用减量化原则;产品再使用原则;废弃物再循环原则。发展循环经济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科技成果的应用与循环经济关系密切,科技成果应用必须符合循环经济原理。本论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必须遵循的循环经济原理。  相似文献   

10.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是人类反思自身经济发展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产物,循环经济模式强调与环境友好,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中国人口众多、重要资源紧缺,资源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社会、经济发展遭遇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这种状况决定中国必须走循环经济的新型发展道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倡勤俭节约的生活消费方式.为发展循环经济,政府的职责是政策支持及推动立法,调整发展目标,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从长远来看是难以为继的。从根本上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压力,减少环境污染,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基本原则,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形式,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社会发展效益。根据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对1999—2008年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旨在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发展循环经济本质上要求对经济活动的物质代谢循环和资源价值流动进行统一管理,但传统水泥行业对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消耗大、成本核算不符合循环经济要求,与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要求不相符。循环经济资源价值流转分析具备核算、评价、决策的管理功能,围绕管理功能实现的“物质流-价值流”信息集成、成本效益对比和改善持续控制是构建分析体系的关键。案例表明,水泥生产中引入资源价值流转分析是良好的微观循环经济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循环经济的本质特征,通过辩证分析方法对循环经济的缘由进行剖析。分析表明: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支撑人类理性选择的经济、制度、和文化三个方面的原因是促成循环经济性兴起的合力。结果表明,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做出的一种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作为人们生活和生产的生命线,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加强黄河水资源集约利用为目标,从三次产业方面提出了解决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循环经济方程,为黄河水资源集约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同时,本文提出了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隧道"假说:在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提高黄河水资源集约利用的程度,经济的发展不再翻越水资源消耗的高山,而是在半山腰开凿一条"隧道"实现穿越,从而以较低的水资源消耗代价,使经济达到同样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系统化建构中的循环经济立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它渗透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多个领域,涉及资源、能源、废物管理与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包括减少投入、清洁生产、综合利用、废物合理处理等方式。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载体和途径,关于它的立法已列入国家立法规划。循环经济立法出台后,需要对《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进行适时修改,以解决现有法律之间的交叉和重复问题。我国应当建立以《循环经济促进法》为基础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6.
将传统上孤立研究的生态、经济系统利用系统动力学耦合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对生态产业链模式下企业层面上的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运用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建立了人力资本子系统、污染存量子系统、资源子系统、生产技术子系统、经济利润子系统五个子系统,研究了企业经济增长与污染控制和资源消耗之间的反馈关系,并用Vensim PLE软件建立了生态产业链模式下的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对以生产热轧板材的钢铁联合企业为例进行的仿真分析,得出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达到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性。最后,从政府的扶持、企业的积极参与以及公众的引导三方面探讨了促进企业实施循环经济、达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循环经济发展的内涵、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结合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从资源减量投入、污染减排、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和经济发展等方面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相关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上升的态势,但其发展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具体原因有:竞争的盲目性、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生产力发展与市场相对狭小的矛盾、批发商业和货币信用的膨胀、主要消费品和固定资本生产过剩、生产比例失衡、经济跳跃式发展以及进出口贸易等。这些因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存在,流通过程还是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因此经济危机在我国也有发生的现实性。并不因为我们消灭了资本主义制度就消灭了经济危机,只要有市场经济就有经济危机的可能,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的“生理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