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艰苦奋斗精神既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重要思想保障,彰显着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当今社会中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社会的发展。高校应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危机感、使命感,不断满足大学生个人和社会发展需要,体现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财富和治党治国的传家宝。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特殊消费群体的当代大学生,其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都在发生明显变化,特别是他们对“艰苦奋斗”的态度不容乐观。因此,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艰苦奋斗的时代内涵,指出当代大学生对艰苦奋斗的思想误区与成因,进而探索加强大学生艰苦奋斗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是高等学校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而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是以艰苦奋斗精神为强大动力支撑的。科学把握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充分认识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意义,采取有效措施,把艰苦奋斗教育与大学生人格塑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是高等学校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必须认真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是高等学校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而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是以艰苦奋斗精神为强大动力支撑的。科学把握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充分认识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意义,采取有效措施,把艰苦奋斗教育与大学生人格塑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是高等学校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必须认真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精神的形成机制主要在于:深深地植根于中国革命实践的肥壤沃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与西方文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深受其亲人、好友和伟人精神品格的影响。孙中山精神的基本内容有:反帝反封建,救国、建国的爱国精神;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艰苦奋斗精神;崇尚德治,强调德教和修身的重德精神。孙中山精神对于我们准确、完整、深刻、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孙中山的思想理论或学说、实现民族精神的现代化、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国民素质,培养时代新人、提高现时代领导者素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随着社会转型和发展,我们在实践艰苦奋斗精神的同时要与时俱进,要不断赋予其新的特色,补充新的形式,充实新的内容。新形势下,应当从3R原则的视角对领导干部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赋予艰苦奋斗精神以时代内涵,在践行艰苦奋斗精神的实践中强调正确认识与有效实施、学习政治理论与学习科学思想、他律与自律等三个结合。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不是将荣辱观念作为一种抽象的道德范式,而是将其融入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之中,赋予中国传统荣辱观以与时俱进的新的时代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关系、人格、尊严、国格,崇尚教育和科学,尊重知识和人才,尊重劳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等方面都对中国传统荣辱观进行了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8.
论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但在新的历史时期 ,党内出现了种种背离艰苦奋斗精神的不良现象。要克服这种不良作风 ,永葆党的先进性 ,必须加强学习教育 ,加强世界观改造 ,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对中国小康社会的设计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 ,是符合中国实际的特殊的现代化模式 ;是用质和量的统一来确定的我国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这一思想实现 ,主要是依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推行改革开放 ,科学制定和执行各项规划 ,发扬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这些措施对我国今后现代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开放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执政兴国的攻坚阶段时期,为迎接创业创新的新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五种卓越伟大的精神:大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彻底反教条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民族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实现共同的理想、目标的精神支柱。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这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时代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民族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部分和集中体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时代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新时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时代精神,就要充分认识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丰富内涵,准确把握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时代价值,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通过文化创新培育中华民族时代精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弘扬中华民族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一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历史。党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就必须认真学习党的历史。以史为鉴,资政育人,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汲取并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它对于整个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具有整合协调的作用,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其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高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当然,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是一个长期、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应做好以下工作: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塑造新时代的民族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文化的感受力、领悟力。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青年学生道德教育问题做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提出,加强青年学生道德教育要以崇高的理想信念作为核心;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基础;要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作为基本内容,并特别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堂、高校校园文化熏染作用、新媒体的育人传播渠道、青年学生的道德实践等道德培育路径。深入学习、把握习近平关于青年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论述、对于新时期加强青年学生道德建设、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学的今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什么是国学、怎样看待当前的"国学热"、对"国学"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以及弘扬国学的目的是什么等问题,在当今时代是需要展开深入讨论的。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核心部分,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是一个国家"国魂"的载体。当前国学的兴起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也存在虚浮的弊病。而我们对待国学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批判地继承。国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对于加强当代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健康发展,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具有宝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忧患意识即主体对对象客体的关注态度,就中华民族而言,忧患意识即其民族精神的内在核心;忧患意识由于中华民族成长过程的特殊性质而获得其特殊内涵;"儒道互补"的中华主流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民族精神教育与公民教育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公民教育的内在要求。在一个民族的发展中,民族精神以其独有的导向、凝聚、塑造、激励等多种功能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公民教育以培养公民的民族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为首要任务,以公民权利和义务教育贯穿始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融合中外文化之精华。实现民族优秀文化和外来先进文化的融合,才能保持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生命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路不能仅局限于民族文化自身,而应从民族文化以外寻找配合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公民教育。在我国实现中西两大文明教育的融合,必将大大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政治活力和文化生产力,这就是民族精神教育与公民教育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动力发展史。物质对精神、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精神对物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共同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充分重视精神力量对奋斗实践的推动作用,是在坚持物质对精神、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的精神主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精神力量源于人们的知识、情感、意志、理想、信念、信仰等,这些精神因素在人的实践中所产生的"力"便构成了精神动力。精神动力的形成发展与作用发挥,源于客观的社会存在与主体的精神需要的双重要求,并通过主体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而将这种精神力量作用于实践,以达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人找准来时路、走好当下路、瞭望未来路的精神动力,是信仰动力、信念动力、信心动力的系统整合,是个体精神动力、群体精神动力、民族精神动力的多元融合,是精神创造力、精神凝聚力、精神约束力的有机统一。它对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和中国共产党人的自身成长起着方向指引、情感激励、意志砥砺和力量凝聚的重要作用。从精神动力的层次来看:马克思主义信仰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基础,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规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道路选择,是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胜信心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乐观心态,指引着共产党人的奋斗方向。从形成精神动力的主体来看:精神动力是个体精神、群体精神、民族精神的作用彰显,个体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联系个体与国家、民族的精神纽带,群体精神动力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体认知、群体情感、群体意志,民族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血液里的民族精神基因蕴含的持久性、深层次的精神力量。从精神动力的作用来看:精神创造力贯穿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精神凝聚力汇聚起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磅礴伟力,精神约束力促使中国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纯洁性与革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