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热门剧集《乔家大院》、《新安家族》以其独特的历史视角和叙述方式为新历史主义理论运用到历史剧文本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以新历史主义的视角为切入点,从文本的历史性、历史的文本性、历史叙述的个人化、历史的小写化等多个角度对历史剧题材创作《乔家大院》、《新安家族》进行分析与解读。  相似文献   

2.
王安忆的小说创作随着叙述意识的自觉,叙述方式也得到发展。早期作品中的“潜在叙述人”直接代表作者的视角和倾向,后来叙述人开始逐渐独立,到真正自觉并进行“叙述干预”,从而取消客观全知视角。小说语言关注人物内心意识,多用间接转述;并从运用风俗化的方言转向运用书面化的叙述性语言。叙述的转换使王安忆的创作冲破了传统小说艺术模式。  相似文献   

3.
论卡夫卡《判决》的叙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判决》是卡夫卡自己满意的第一篇作品,它开创了卡夫卡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确立了卡夫卡小说创作的基本叙述特征。小说的多重含义与小说复杂多变的叙述手法是分不开的。小说的意义正是通过其复杂多变的叙述手法来展开并加以实现的,小说的叙述手法也是小说意义的一部分。小说将外在叙述与内在叙述结合在一起,互相转换,有时甚至重叠在一起。随着小说叙述手法的幻想性质的逐渐加强,现实与幻想在小说中变换了位置,幻想的另一面反倒具备了奇异的性质。小说中的种种悖论式的思想总是通过悖论式的叙述方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体现了西方小说叙事艺术的典型特点。在小说《宠儿》中,莫里森采用零聚焦叙述视角交代背景,采用固定式内聚焦、转换式内聚焦、多重式内聚焦展示细节、揭示人物心理,采用外聚焦叙述视角邀请读者参与小说创作。多重叙述视角的运用,对彰显小说的主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渔 《十二楼》的叙述干预, 表现出他对白话小说的叙述格局中叙述者的控制地位的着迷与自信。他对白话小说的叙述方式的大胆探索与突破, 虚幻地满足了他作为文人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他在自己虚构的时空中麈尾清淡, 名士自我得到了张扬, 《十二楼》的叙述干预,是晚明士风在清初的空中楼阁中的余响。不“尚拘执”①的叙述干预, 标志着文人白话小说家已经从史家意识的压迫中走出来, 小说创作心态得到了解放, 小说创作艺术也就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为现代小说形式的创新大师,伍尔夫倡导反映"内心真实"的美学主张,并创造一系列叙述策略来构筑其小说世界.从叙述时间、聚焦方式和意识叙述方式三个层面阐述了<到灯塔去>独特的叙述艺术及其表现的崭新的现代主题.  相似文献   

7.
艾丽丝.默多克的小说着力于描写一些充满离奇爱情的故事,其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精心的爱情架构过程是她小说创作中的重要观照点。她的小说《断头》,在叙事进程方面,考察故事中人物关系的不稳定性及其在话语层面表现出来的叙事张力;在叙事判断方面,探讨故事如何实现从社会伦理维度向宗教信仰的转换;在叙述语言方面,研究故事的叙述模式和语言的转喻性,揭示其对小说主题和人物塑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人生历程》是一部较为典型的以人物中心意识为叙述聚焦的作品。多萝西.理查森力图通过松散的结构形式来表达女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就叙事聚焦特点而言,理查森在这一颇具试验意味的作品中不断尝试着叙述方式的革新,作者通过使用人物中心意识,并转换叙述人称,体现出20世纪初期自传体小说创作形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逝水年华》是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晚年创作的一篇小说。该小说在叙述技巧方面进行大胆尝试、革新,独具匠心地运用人物视角转换、时间倒错和对比象征等技巧来刻画人物,展现情节,突现了抚今追昔、怀念美好生活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劳伦斯.斯特恩的代表作《项狄传》是18世纪最重要的小说之一,它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实验小说。它以标新立异的结构形式、别具一格的叙述手法来描绘生活,从而形成了小说独特的创作风格,对20世纪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从创作风格、小说语言、元叙事、叙述时间等方面对这部作品加以探析,希望对现代主义叙事艺术的源起、发展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1.
论韩礼德的元功能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元功能思想,也称纯理功能,在功能语言学理论中占有着重要地位。作者就韩礼德元功能理论与其他学者的功能研究存在不同之处、他为什么采取三分的方法以及他的元功能思想理论依据等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元功能理论是对语言功能的抽象概括;它贯穿整个系统功能语法体系中,其功能分类构成系统功能语法的总体框架,成为功能语言学得以深入的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元功能理论三分方法不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是必须的。它反映了韩礼德的功能与结构的对应理论,充分体现了韩礼德的语言观、系统观、层次观以及语域和语境的思想,从而使整个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成为一个完整、有机的体系。  相似文献   

12.
涂尔干的社会学具有浓厚的康德先验哲学的背景 ,这在整个西方社会学传统中是绝无仅有的。涂尔干有意识地在其社会学研究中贯彻了先验论的立场 ,在他看来康德问题的实质可以化为这样一个社会学主题 ,即社会与个人之关系 :一方面 ,社会本身如何是独立于个人、并与个人相对立的普遍性的实在 ;另一方面 ,社会又如何成为个人价值的源泉 ,如何能提供一种个人必须受到约束的道德法则。本文力图分析涂尔干对这一问题的思索是如何与对澳洲土著部落的宗教生活的实证考察结合起来。由此可见 ,涂尔干的先验论立场及其在这一立场引导下的思索与他对西方人精神世界的关切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莫伯桑笔下的玛蒂尔德长期以来被视为是虚荣心的代名词。但通过小说本身对玛蒂尔德的生存状况的呈现及其对生活的态度与行为的描写,我们会有不同的体认。从存在主义角度去审视玛蒂尔德,会发现她的一系列想法和行为都具有一种存在主义哲学自由的况味。玛蒂尔德最终面对的是意义的扑空,不由让人感叹命运的无常,也诱使人们去思索个体自由存在的秘...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价值分析法没有考虑到功能与成本的调整对产品竞争地位和市场交易价格的影响,为了弥补这些缺陷,设计了一种面向竞争的价值分析法。该方法以价值创造理论和整体产品概念为理论基础,仿照价值工程的分析模式,把所有影响产品竞争力的因素都看作是产品的一个功能项,运用量化的方法,以各功能项在不同功能值时对应的市场竞争地位和投资报酬率为分析焦点,寻求到了同时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最高投资报酬率的功能组合。用该方法确定的功能组合适合作为营销时代产品开发或改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的法律修辞学刺激了辩证法的诞生,辩证法的论证工具——辩证推理同时也是逻辑学的一类研究对象。亚里士多德于分析性推理之外创立了论式理论系统,这种理论继而成为改造旧修辞学的利器。西塞罗在法律语境中将论式理论和修辞学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高于古代法律修辞学的新形式。辩证法、修辞学和逻辑,通过论式学说纠结在一起。现代论式学说的复兴,以承认分析性推理和论式性推理或辩证推理的区别为出发点。法律论证三学科——法律修辞学、法律辩证法和法律逻辑的互动发展,表明一种全面的法律论证理论有必要反映这三个学科的不同视角和规范,并汲取它们的精华。  相似文献   

16.
正These giants of the animal kingdom need help.Despite their strength and cunning they're no match for a poacher's rifle.For 50 years WWF has been securing protected areas worldwide,but these aren't enough to stop the killing.To disrupt the sophisticated criminal gangs supplying animal parts to lucrative illegal markets,we are working with governments to toughen law enforcement,We're also working with consumers to reduce the demand for unlawful wildlife products.Help us look after the world where you live at panda.org/50  相似文献   

17.
康德以前的天才观往往徘徊于神与人之间 ,逗留于说与不可说之界。该文试图通过对康德天才观的自然性与社会性 ,独创性与典范性 ,想象力与理解力关系的勾勒和阐发 ,探寻其天才思想的现实基础、多维特征以及深层本性 ,从而达到对天才之人性的界定与论证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高分辨阵列测向的全局优化自校正算法。对在模型失配的情况下,利用投影矩阵所形成的谱估计矩阵,同时对信号的到达方向及未知的模型误差参数进行估计,并利用退火模拟算法保证算法能收敛于全局最优解。为简单起见,文中仅考虑阵元的增益及相位误差参数。  相似文献   

19.
《万寿寺》里的时间具有多重功能,既是小说的主题,又是小说的形式因素:时间的小说塑形指向对自我之谜的探索,通过不断将故事时间放到一个新的时间起始处的手法,以及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叙事技巧,将自我扩展为一段广阔的时空,创造出自我的奇异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20.
消费通常被理解为不同主体的物质交换,其出发点是主体的需求和劳动产品,其终端则是需求的满足和发展。然而,市场又不仅仅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也是一种足以激发出新的意识形态的社会环节。要理解消费与意识形态的关联,不能止步于对拜金主义的道德指控,而是要回到消费行为最初的主体性结构中。在消费的一般对象性结构中,主体既是购买者又是销售者。在交换中,商品作为具有有用性的物品,是意志和欲望投射的对象,契合了主体的需求。商品作为消费品,成为消费主体的有机或无机身体,实现了主体与对象的统一。在消费社会,由于一般等价物和商业的中介作用,作为劳动对象的商品与劳动主体相对立。等价原则的普遍化形成了资本逻辑,使得商品成了确认社会身份的符号载体,进而形成了个体化表象的生存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