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时期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学科领域之间相互交融、学科领域进一步细分、实证研究方法大量被采用等新的特点的出现,使得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面临新的挑战。健全和完善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能够有效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提高,而不科学、不规范的学术评价机制则会阻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在学术评价过程中,引用率、采纳程度以及成果转化的可行性应成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而"代表作"制度的采用也将有效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2.
伴随学术国际化的进程,中国在2000年以后出现了创办英文人文社科期刊的热潮。中国英文社科期刊都在努力探索不同的国际化道路,但是,成功的尚属凤毛麟角。个中原因有很多:西方拥有话语霸权,而中国学术总体上处于"学徒状态";国内相关评价体系及现代出版传播平台缺位,但管制从不缺位;英文期刊自身的办刊理念不无问题等。中国英文人文社科期刊的国际化,需要完善中国学术话语、提供优质内容;建立中国自主的大型传播平台,为英文期刊的国际化"保驾护航";以"国际引证"为基础,结合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评议,建立可以替代SSCI的、中国自主的英文人文社科期刊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朱剑在《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撰文认为,在一定意义上,百多年来的中国现代学术史就是一部“国际化”的历史,早在19世纪末中国渐渐融入世界体系时,“国际化”就已成为中国现代学术的宿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的国际化取得了一定进步,国际影响力有所提升。但国内学术界对"国际化"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本文批评了抵制国际化的"学术民族主义"和丧失本土意识的"殖民地学术"。社会科学的国际化不仅仅意味着英文论文、国际会议和国际期刊,更重要的是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积极参与国际学术对话和竞争,提出有国际影响力的理论范式,与国际同行共同设置研究议程。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需要处理好经验与理论、"在中国"与"为中国"、英文写作与中文写作的关系。国际化并不意味着丧失本土问题意识,对西方学术界亦步亦趋,也不意味着母语写作的自我矮化。高水准的中文学术写作也是国际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学术评价是学术发展与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学术评价推动了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专业评价机构对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目前的学术评价中存在着过于强调量化考核和文献计量,以发表载体判断成果质量等不足。应当强调创新和质量导向,完善公正开放的同行评议制度,注重国际间的合作共赢发展。复印报刊资料的论文精选坚持同行评议的主体地位,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理念和指标体系,基于论文精选形成期刊评价、机构评价、作者评价、论文评价、学科评价的完整体系,学术影响力逐年提高。未来将继续积极推进"创新和质量导向的人文社科学术评价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学术是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诸多知识系统和方法系统,以及自然科学领域中科学学说和方法论。学术史是直面已存有的哲学家、思想家、学问家、宗教家、经学家等的已有的学说和方法系统,并藉其文本和成果,通过考镜源流、分源别派,历史地呈现其学术延续的血脉和趋势。中国学术史分六期:先秦学术原创期,秦汉经学奠基期,魏晋玄学会通期,隋唐儒佛道融突期,宋明理学造极期,清代考据延续期。中国学术是中国的学术,应该"自己讲"、"讲自己"。中国学术具有整体性、时代性、超越性、真实性、和合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12月18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揭牌仪式暨"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成果发布会在南京大学举行。会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在南京大学揭牌成立,"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ChineseBook Citation Index,简称CBKCI)成果正式发布。据介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的成立旨在更好地开展数据库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开发等工作,统筹管理南京大学各机构研发的各类数据库,是推动校内外研究力量的整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一项重要制度决  相似文献   

8.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从2003年开始设立了“学术批评与争鸣”专栏,三年以来对于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一些前沿问题、热点问题、有争议的问题展开了比较广泛、深入、热烈的讨论,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当代学术的发展。事实表明,学术必须在批评与争鸣之中发展。中国当代学术,必须批评各种各样的不正确观点和理论,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西方现代和后现代的思想观点,论争清楚各种概念、范畴、观点、方法、体系,才可能得到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存在"乱象"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将不合理的评价体系指为其根源却未免片面。这样的看法忽视了不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如何生成,如何强势地作用于学术研究,以及学术界为何没有能力制约它反被牵着鼻子走等关键问题。以科研资源分配和管理为中心的科研体制造就了一条交汇着学术权力与利益的链条,其顶端是掌握资源分配和管理权的行政权力部门,底端是仰仗资源而从事学术研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学术研究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学术评价以与学术研究逐步分离为代价,在经历了五个层次的蜕变后,其与学术研究的同一性不仅彻底终结,而且凭借行政权力部门的采信,成为凌驾于学术研究之上的一种权力——评价权力,从而完成了连接两端的"桥梁"身份的转变,成为学术权力和利益链上的重要一环,而促成评价蜕变的正是科研体制。伴随学术评价的这一蜕变过程,以制作学术期刊排行榜和排名表为主打产品的评价机构相继问世,争夺评价话语权,乱象遂接踵而至。所以,与其说是评价,不如说是科研体制导致了学术乱象。将评价视为学术乱象的根源,实际上遮蔽了科研体制对学术乱象之所以产生而应承担的责任。学术之乱和评价之乱,其实是同源的。改革不合理的科研体制是终止乱象的根本途径,而科研体制改革也为学术评价回归正轨提供了某种可能。  相似文献   

10.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评价是一个悄然突起的学术领域。通过科学引文索引和爱思唯尔等数据库,检索近十年来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评价研究的相关文献。从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数据(源)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展示了国外学术图书评价研究的总体情况。最后,我国学术图书评价从研究队伍、数据库和跨学科建设等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术出版国际化的历史从晚清和民国初期开始发端,经历了西方传教士办报建社的初创奠基时期(1887-1949)、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旧更迭时期(1949-1965)、“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的坚守时期(1966-1976)改革开放后的恢复与改革创新时期(1978-2008)以及2009年以来的转型升级持续发展时期,中国学术出版的国际化进程可谓跌宕起伏。一百多年来,中国学术出版为融入国际付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互联网时代,中国的出版规模、传播技术等条件已与国际同步,应考虑改革现有评价体制和标准,完善中国学术出版的生态环境,提升中国学术出版的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树立自信和威信。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学术期刊网络化成为了学术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网络化的环境下,出版国际化成为了学术期刊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学术期刊出版国际化涉及出版内容国际化、编辑审核国际化、作者读者国际化等问题,需要在努力提高期刊质量的基础上,突破国际化的语言界限,促进交流的网络化。  相似文献   

13.
进化史观的传播,新史学思潮的初步确立,冲击着传统学术史的编纂方式。进入二十世纪后,摆脱由纪传体史书演化而来的学案体学术史束缚,编撰崭新的章节体学术史,成为历史编撰学的重要课题。在建构中国学术史的新体系的历程中,出现了象梁启超著的《论中国学术史变迁之大势》,刘师培的《周末学术史序》,章太炎的《清儒》、《学隐》、《学变》等用新观点、新方法写成的学术史著作,开创了学术史研究的新境界。本文主要对梁启超著的《论中国学术史变迁之大势》做较为系统的分析,兼顾对其他用新观点写出的学术史著作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中韩文人间往来尺牍是两国文士用于交流的最重要形式之一。这些尺牍量大面广,多见藏于韩国汉籍,其文字在中国文献多失载,内容涉及文学、学术、外交、宗教等诸多方面,具有文献学和传播学的重要价值,可谓活生生的学术交流史、中韩文人交流史。  相似文献   

15.
中国以往的语言文字工作为汉语的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经济、文化、政治、科技、体育等事业的发展给汉语国际化带来了新的机遇,但要实现充分的国际化,还面临着来自西方社会和西方语言及汉语社会和汉语自身两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书院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教育组织,始于唐,成于宋.宋代书院的发展和兴盛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经济关系的改善、生产效率的提高、政治层面上的支持以及文化发展的推动都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书院的兴盛.宋代书院不同于当时的官学和一般的私塾,其选址的超然避世、办学经费的相对独立和学术交流的自由自主使它获得了千余年的持续发展,在中国教育文化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领导职能作为管理职能的一个维度,主要包含激励以及沟通两个方面,并在高校学术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实证的角度,通过分析高校学术管理活动中激励和沟通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高校学术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8.
学科体系之重建,是“红学”与现代学术接轨并与国际学界对话的前提条件。如果说“红学”是独立于文、史、哲等人文基础学科之外的“一级学科”,现代学术视野中的这门中华固有专学,至少应包括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作者及其家世研究、版本文献研究、文本研究、红学史、红楼文化、翻译与比较研究、海外红学研究八个“二级学科”。  相似文献   

19.
企业国际化包括市场国际化与边界国际化,其对外直接投资能力是判断国际化程度的主要标志。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国际化内涵在不断扩展,国际化衡量标准也正在朝着更加全面、细化和量化的方向发展。就中国企业国际化总体战略来说, 面对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复杂形势,对外直接投资应持科学、谨慎和严谨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大学发展的国际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学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已成为很多大学共同的使命,大学国际化也已成为发展的新主题。文章分析了西方大学发展国际化的根源,指出国际化发展之路是大学的本质使然。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大学国际化研究的分析,特别是对西方大学国际化发展经验的剖析,文章阐明了中国大学国际化发展的内涵以及在推行国际化过程中应该特别关注的问题,旨在为中国的大学国际化发展道路走得更加顺畅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