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祖望为清代浙东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其题跋文涉猎广博,内容丰富,涉及时间、地点、背景、版本、考证等方面,贯通经史,治学平实,覃思深究,勇于决断,贵专家之学,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全祖望题跋文既传达了经史文三位一体的学术主张,又展示了全祖望的文献学成就与学术素养。  相似文献   

2.
甬上证人书院是黄宗羲面向浙东文士讲学的教学平台,也是他由抗清斗争转向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的交流平台。黄宗羲通过证人书院讲学和交流,推动了浙东学派的繁荣和兴盛。浙东学派不仅学术成就突出,而且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也颇有特色。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浙东文派的理论生成和创作实践也与证人书院关系密切。证人书院为浙东文派培养了大量稳定而交流密切的文学人才,即便是讲学活动中止后,依然如此。证人书院的学术导向和文学教育极大地推动了浙东文派重构文学与经史之学的融通,文学思想和创作具有鲜明的“儒者之文”与“文人之文”的中和特色,不仅有力地批判了明“七子”的模拟之文,而且具有强烈的经世观念和主体意识,为清代文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仇兆鳌与浙东学派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诗详注》的作者仇兆鳌,是浙东学派的另类重要成员,他虽然没有在重经重史的方向上走出自己的路,表面上看来亦游离于浙东学术之外,而实际上的思想根底和学术归依依然是浙东学派。他以浙东学术为依托,为浙东学术在别集研究方面建树了功勋  相似文献   

4.
浙东学派,源远流长,其内涵丰富且深刻。浙东礼学,是浙东学派重要组成部分,极具梳理和研究价值。近两千年来,浙东礼学名家辈出,成果如林,至万斯大、黄以周、孙诒让终成庄严气象,与皖派礼学、吴派礼学鼎足而三,在清代共同构筑中国礼学大厦的神奇景观。浙东学派之经史兼治性格,与该学派历来重视礼学研究有莫大关系。晚清以降,由于黄以周对浙东礼学的传播与推衍,遂使浙东礼学保持学脉不坠,其谱系在当代仍有迹可寻。  相似文献   

5.
论清代考据学的学术宗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清代考据学派学术宗旨的认识关系到对清代考据学的评价。从清初的顾炎武、阎若璩等 ,中期吴派、皖派、扬州学派到晚清的俞樾等无不以由小学以通经明道作为他们的学术宗旨。这一宗旨是考据学区别于宋学的最显著的标志 ,它说明考据学家们不是为考据而考据 ,对批判程朱理学、促进学术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同时也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明清浙东经、史“家学”董建和,陈培敏自古以来,浙东宁、绍为政治灵敏、经济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荟萃、学术思想活跃之地。明清之际逐渐形成了以经史为中心、具有鲜明思想特征的浙东学派。这—学派植根于黄氏、万氏、邵氏、章氏等“家学”之上。几代人在这块世代相传的...  相似文献   

7.
章学诚在其《文史通义.浙东学术》一文中,首次明确了从宋明陆王学直到乾嘉时期浙东学术的传承谱系,其中认为"以至全氏祖望辈尚存其意,宗陆而不悖于朱者也",这表明全祖望在浙东学术史上应具有一席之地。文章试从分析全氏经史学术研究的具体成就及其对乾嘉学术风气转移之具体影响的多维角度,来证明其在浙东学术史乃至整个清代学术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适逢浙东学派重要人物万斯同逝世 3 0 0周年之际 ,以反映浙东学派学术成就和治学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浙东学术文化陈列” ,于 2 0 0 2年 12月 8日在历史文化名城宁波的白云庄正式对外开放 ,第二届宁波“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周随之拉开序幕。宁波西郊的白云庄是中国 17世纪伟大的思想家黄宗羲讲学的地方 ,也是明清浙东学派的发祥地和浙东学术文化的圣地 ,现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云庄原为明户部主事万泰的别业 ,后成为黄宗羲在甬期间讲学时间最长、最固定的场所。浙东学派在清顺治年间开始形成 ,先后历经四朝 ,涌现了黄宗羲、万斯大、万…  相似文献   

9.
在兼采汉宋,融合浙东史学与乾嘉考据学的基础上,邵晋涵建构了以“天籁”为核心范畴的文学理论。心学是 “天籁”说的理论渊源。“天籁”说以天怀为主干,以立诚、养性为两翼,以“中声”为文学的最高典范。“天籁”说的理论建构,既是对儒家温柔敦厚美学思想的发展,又对清代浙东学派文学思想研究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晚清民国时期,重新阐释、构建中国学术的渊源流变成为近代学人沟通中西的重要环节。巴蜀学人蒙文通、刘咸炘试图重塑浙东史学,寻求传统学术的近代出路。刘咸炘构建以章学诚为核心,以宋世婺州史学为表,明之姚江理学为里的浙东学术系谱,旨在塑造、贯彻浙东史学以公统私、广大圆通的学术特质,以此重建中国文化,回应中西古今之争。蒙文通强调南宋浙东史学与清代浙东史学的差别,以秦汉新儒学为根本,将南宋浙东史学构建成为儒史相资的典范,以此阐扬儒学在中国文化中积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希冀推昔人之陈说,示大法于将来。以疏源浚流的方式呈现晚近各派学人转化传统学术的本意与主旨,或可探明传统学术的流变,以资当下构建中国学术本位借鉴。  相似文献   

11.
章学诚通过反思乾嘉考据学风,对“六经皆史”观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总结,以挽救日趋尖锐的汉宋之争和门户之见,力图将学术发展导向客观理性的经史合一、史学经世的道路,纠正当时经学研究沉溺于训诂考证,脱离社会的弊端,为经学和史学研究理论开创了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孙星衍是清朝乾嘉时期的著名考据学者,文章对其学术宗旨和治学实践进行阐述和总结,这对于乾嘉考据学的研究尤其是中后期的学术走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陈澧是晚清汉宋调和思潮的代表人物。他早年遵信乾嘉汉学,中年以后论学不分汉宋门户,强调通经致用。王懋竑和顾炎武的经学思想对陈澧会通汉宋、回归孔孟的经学观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纪昀对《文心雕龙》文体论的评点精见迭出,他不仅对文体论进行了学术考辨,尽展乾嘉学风,更凭借其对集部之精熟,对文体论予以精彩的义理解析。纪评考证精严,议论惊警,对攻克现代“龙学”中文体论这薄弱一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作为清代学术代表的乾嘉汉学,每以“实事求是”的治学口号相标榜。以东吴惠氏为代表的吴派汉学和以戴震、凌廷堪为代表的皖派汉学及其后学扬州学派的阮元等学者,各学派对“实事求是”的理解——即对汉代学者班固提出的“实事求是”说的阐释和运用是各有侧重的。通过对“实事求是”的不同理解与阐释,乾嘉各学派不仅展现出了各具特色的治学面貌,而且也在治学理念上摆脱了宋明理学的框架,建构起新的思想和理论体系,展现出乾嘉时代新儒学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6.
顾农 《东方论坛》2004,(6):51-55
鲁迅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过多层次的深入研究,成果极其丰富,而他同时又始终面向现实面向未来,不为古老的传统所束缚.鲁迅整理古籍采用严谨的乾嘉学派手法,一向坚持凡事求"真"的纯学术态度;但他又决不限于资料的整理,更着力处还在通盘地研究小说史、文学史,同时在历史、汉字、碑刻、画象、宗教等方面也都作过深入的研究.在方法论问题上,鲁迅既不喜新厌旧,也不墨守成规,即使运用古老的传统方法,也颇有新的发展.鲁迅很好地处理了追求学术之"真"与完成战士的使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可惜他后期已经没有整段的时间从事规范意义上的学术研究了.  相似文献   

17.
章学诚在乾嘉考证学盛行之时,提出了独特的学问观,对繁琐的考据学风有所纠正和补救。章学诚的学问观是以"学问"和"功力"之辨为基础,以"性情"而入,"博"与"约"的相互结合,达到对"道"的全知,最终以"贵开风气"、"去弊而救其偏"的经世致用为目的。他的学问观在思想史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家学传承、扬州学派的学术积淀和融汇中西的学术研究方法,共同构成了刘师培文学思想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9.
批评今文经学派——刘师培在四川国学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世著名国学大师刘师培于1911年9月随端方入蜀,1912年元月受聘于四川国学院任副院长,同时主讲于四川国学学校,至1913年夏离蜀。他在蜀中为时甚短,但学术成果颇丰,讲学的影响尤为深远。他的治学途径与方法基本上属于古文经学派,却超越了门户之见,体现一种纯粹的学术追求,并对以廖平为代表的今文经学派的学术观点进行了尖锐而深刻的批评。这为四川学界带来了新的学术风尚,活跃了四川学术,使蜀学丕变,大大促进了四川国学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钱坫是活跃在乾嘉金石圈的一位重要学者。他一生阅览金石无数,学术积累丰厚,结合考据学盛行的时代风气,对金石学有深刻的理论思考。钱坫主张摒弃前代溺于鉴赏把玩的金石研究习气,掘发金石学服务于经史研究的学术传统,致力于考辨文字源流,证验古代经济社会制度、区域地理沿革等切于实用的学术研究。钱坫的金石学研究方法反映出乾嘉小学的发展水平与理念追求,囿于时代情形,得失互见,具有学科发展的阶段性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