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总体上发达的我国东部地带内部也还存在着大面积的欠发达区域,形成了巨大的经济落差,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突出的区域问题。以东部欠发达区域——淮海经济区为典型案例,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将淮海经济区的主要指标与长三角、江苏、浙江、山东等经济发达区域的相关对应指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对比,找出经济差距,并得出其发展水平落后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的结论;从多个视角客观剖析了东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差距产生的共性原因和发展的严重滞后性形成的共同机理,主要有区位条件、经济基础、思维观念以及行政区划、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对加快东部欠发达地区崛起,促进我国东部地带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提出了诸多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广东县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分析与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广东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类型及其差异性特征,揭示了县域经济发展总体差距及其结构演化机理。分析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后的五年间,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总体差距经历了一个先扩大后缩小的动态变化过程,但变动幅度不大。从总体差异的空间角度看,主要表现为不同发展类型间或不同地带间的差异;在不同类型或地带内,落后区或粤北山区的发展最具非均衡性。从产业角度看,第二产业发展的不均衡是影响县域经济总体差距的决定性因素,同时,第三产业发展的不均衡对县域经济总体差距的作用日益凸现。根据量化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广东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取向和政策重点。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格局变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人均GDP的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σ系数及经济增长率的标准差分别测算了1999年至2007年西部地区12省内部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发现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内部差距逐渐拉大,这不但表现在西部12省(市、区)的总体差异,而且表现在地理位置相近的西南地区各省份之间、西北地区各省份之间,以及收入水平相当的高收入省份之间、低收入省份之间.借用马尔可夫链方法考察单个省份的经济发展行为变化,发现西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两个分别向高水平和低水平演进的趋同集团.且稳定性很高.  相似文献   

4.
自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东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适当的收入差距可起到激励作用,但差距过大将不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正确找出差距来源则显得尤为重要。基于Theil指数分解公式对居民收入差距进行城乡分解,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主要来源于城乡之间,而农村内部与城镇内部贡献相对较低;东、中、西三大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分解结果表明,居民收入区域间差距主要来源于三大地区之间与东部地区内部,而中、西部地区内部的贡献相对较小,这为今后国家制定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划分入手,选取人均GDP为指标,采用泰尔指数法与基尼系数法,利用重庆2005-2014年的数据,对五大功能区区域之间及区域内部经济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大功能区之间经济差异总体呈现缓慢减小趋势,而区域内部经济差异在增大;组间差距对区域经济差异贡献率非常高,组内差距对区域经济差异贡献率较低.要缩小重庆经济差距,实现协调发展,需要完善交通网络、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地区经济差异时空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以及沿海地区与内地经济差异逐渐拉大,各个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差异也越来越显著。江西处于我国的中部,在全国经济区域中处于承东启西的地位,同时江西内部区域闭经济是否协调又直接关系到江西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甚至关系到全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而鄱阳湖地区作为一个地域单元其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分异,以区域经济差异理论为依据,通过对鄱阳湖地区经济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对缩小鄱阳湖地区经济差距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居民税负地区性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农村税费改革主要关注农村居民税费负担过重的问题,而税负地区性不平等的问题被忽视。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经济带之间、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份之间农村居民税负的差距呈缩小趋势,而经济较发达的东、中部地区内部的差距在进一步扩大;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带间及经济带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日益扩大。文章的结论为农村税制改革提供了客观的数据。  相似文献   

8.
选取2000—2012年旅游总收入作为测算指标,运用极差、标准差、相对极差、变异系数计算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运用Theil指数对西部地区进行地带分解,计算地带间和地带内差异及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逐渐扩大,相对差异逐渐缩小;西北地带内差异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关系数法计算旅游资源禀赋、交通便利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内旅游收入和入境旅游收入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主要问题是总体收入差距过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不同所有制单位之间、机关企事业单位之间收入差距过大,企业内部收入差距不规范、不合理,工资外收入混乱,不合理不合法收入使差距进一步拉大.为了妥善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全面认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区位差距上 ,苏北与苏南、苏中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但苏北的差距在缩小。苏北地区内部五大市之间的差距也十分明显 ,主要是受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财产积累效应影响。缩小苏北地区区位收入差距必须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合理配置人才资本 ,形成良性的“扩散效应” ;必须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加大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人才开发 ,正确引导人口流动 ,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泰尔指数及其分解,考察了我国1994—2007年省际税收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特征以及差异的构成、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省际收入差距主要来源于地带问收入差距,东部地带内的差距是构成总体差距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就缩小收入差距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用经济发展空间结构的理论方法,对东西部发展差异、西部发展的现状、差距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了西部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归结为规模、空间结构的内外部不经济性,并提出优化经济空间格局是西部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新阶段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的趋势、格局与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变化 ,区域间农村经济发展差距的成因 ,揭示了农业发展新阶段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矛盾和问题 ,从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农业发展战略、农业经营方式、资源、市场、科技以及城市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空间演变趋势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空间马尔科夫链方法分析了我国区域差距和经济发展的空间效应及演变趋势,发现地理背景对经济类型转移具有显著影响,区域经济类型不会发生明显的跃迁,经济增长存在空间相关性和路径依赖性。然后,利用Kernel密度分布法提供了同时考察经济增长及区域差距的新分析框架,从经济增长分布演进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差距扩散的动力来源于效率改进而非要素投入。  相似文献   

15.
缩小珠江三角洲与外围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是广东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文章以人均GDP为基础资料,运用多种指标,分析珠江三角洲与外围地区的经济差异,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与外围地区的经济差距在不断扩大,并呈现阶段性的发展特点。政府部门需要高度关注这一问题,实现珠江三角洲与外围地区的整合发展。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山西省的区域经济差距显著。δ收敛检验表明,整体上看,1978年到2009年间山西省的区域经济差距呈现“趋异一趋同”的变化过程。然而,β收敛检验表明,在此期间山西省区域经济并没有发生绝对或相对β收敛。基于资本产出比分解法的增长核算分析表明,资本产出弹性是影响山西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因素。要素投入对地区差距的影响逐渐下降,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逐渐上升。2003年到2009年,要素投入实际上是缩小区域差距的力量,山西省的区域差距完全来自于全要素生产率。山西省要继续缩小区域差距,必须从提高低收入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着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区域经济差距分析和政策建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二十几年来的改革开放促使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同时也扩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1991-2003年东部直辖市、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四大区域和全国31个省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显示,绝对差距逐年扩大,相对差距波动起伏,四大区域间的经济发展非均衡大于全国31个省际间的经济发展非均衡.究其原因,有历史的积累因素,也有现代的博弈缘由.据此,应采取措施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同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天山北坡经济带内25个县(市)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统计分析与GeoDa、Arc view软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计算人均GDP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探讨了天山北坡经济带区内经济差异的时间以及空间特征。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天山北坡经济带区内县(市)经济绝对差异不断扩大,但相对差异在逐步缩小;总体经济差异在波动中下降,并且2008年以后主要是由三大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所造成;中部区域的经济差异在三大区域中最大,其差异主要是由乌鲁木齐市和克拉玛依市这两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县市所引起;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的空间分异特征明显,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基本分布在天山北坡经济带的中部,而经济发展滞后的县域大多集中在伊犁河谷地区;区内各县域经济在空间上呈现集聚性,空间经济差异在缩小。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1999-2003各县、县级市的人均GDP、人均财政支出、城镇化率为基础,运用Theil指数来研究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情况。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分别存在内部趋同,但地区间的差距却在扩大;我国经济从非均衡走向均衡需要多方面努力;经济差距和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变动的时间、趋势大体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一线两厢"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Theil系数一阶段分解法研究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问题,基本结论是:“一线两厢”三区域间经济差异与河北省总的经济差异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三区域内部经济差异相对较小,其中“一线”区域内经济差异对河北省总的经济差异的贡献率最高,“南厢”和“北厢”内部差异一直相对较小。最后提出了河北省实现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