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于长期以来没有把“西方马克思主义”置于与后现代主义相对立的背景下来加以认识 ,所以其对当代人的积极意义一直未被揭示出来。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抗衡根源于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出现都源于对现代性理念和现代化运动的负面效应的愤然不满和激情批判 ,但这是沿着两种不同的路向所展开的激情批判 ,从而在激情批判中所建立的也是两种大相径庭的理论体系。“西方马克思主义”把对现代性和现代化运动负面效应的批判变成了对社会主义价值目标追求的必然性的论证 ,这种积极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回应西方绿色思潮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诘难的基础上,开启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生态视阈,并对资本主义社会展开了生态批判、技术批判和价值批判,提出了他们的生态治理理论,形成了系统的生态学理论和现代性批判理论,对丰富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是我们生态文明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的可贵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3.
有机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在生态文明研究方面值得重视的两种社会思潮。有机马克思主义倡导马克思与诺斯·怀特海的“联姻”,通过批判“现代性”来探寻生态危机的根源,主张以诺斯·怀特海哲学为基础并建立一种有机整体的自然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的“人化自然”思想出发,在批判近代人类中心主义的同时,对生态中心主义所主张的自然观也提出了否定,它主张建立一种新的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二者在理论基础、哲学立场、思维方式上存在根本不同,对这两种自然观的比较研究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还可以明确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福斯特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福斯特从生态学的角度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全面的批判。他认为,生态学是反对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他批判了“经济增长有限论”和“自然资本化”理论,批驳了生态帝国主义的错误观点,驳斥了“技术可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观点,认为不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仅仅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加快生态技术的发展是不能真正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及其与西方生态思潮之间的区别问题,在生态哲学世界观、有机论、现代性价值观、生态共同体思想等角度,将有机马克思主义与“深绿”“浅绿”思潮、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有机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将过程哲学、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智慧结合起来,旨在创造出一种超越现代性、有利于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有机哲学;他们坚持批判现代性价值体系和资本主义制度,要求通过以共同体价值观为核心的有机教育,建立市场社会主义,是一种探索中的“非西方中心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相较于西方“深绿”“浅绿”思潮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超越马克思主义和生态文明理论,对生态文明本质的理解上仍然存在着空想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并不是对立的。面对生态学问题,历史唯物主义一方面需要向外延伸到自然界中,看到自然或“第二自然”对人类历史产生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需要向内延伸,即要看到人类在生物学上的变化以及社会化了的人类自身的再生产,会对自然界的历史产生巨大影响。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主要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条件再生产的危机,只有生态学社会主义才能解决这一危机。传统的社会主义主要专注于资本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生态学社会主义则更关注生产条件的生产与再生产,这是对生产力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社会批判,是对资本逻辑的根本性批判,只有在这一批判中,才能走出生态学危机,走出资本主义危机。  相似文献   

7.
赫尔伯特提出的“生态学实验‘伪重复’”概念,受到一些人批判,认为其是一个“假问题”.这遭到包括赫尔伯特在内的其他人的反驳.在此,文章系统地梳理这场争论的内涵,明确争论的要旨及其得失,得出结论:“生态学实验‘伪重复’”是一个“真问题”,应该在澄清“伪重复”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针对生态学研究的具体实践,加深对“伪重复”意义及价值的理解,确定其应用的边界及其策略,以更好地推进生态学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福斯特创造性建构“马克思的物质变换裂缝理论”的旨趣,在于通过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性质,进而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学和当代生态政治学之间的有机联系,践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旨”——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  相似文献   

9.
深层生态学的三条原则典型地表达了生态伦理的价值理念。它必然遇到如此诘问 :谁能够遵循生态伦理 ?本文认为 :遵循生态伦理必须进入生态觉悟 ,这意味着对人的伦理特性的“深层”界定 ;遵循生态伦理必须进入文明的觉悟 ,即遵循人类文明演进的总体趋势 ,这意味着对现代性文明进行全面反省的“深层”视域之敞开 ;遵循生态伦理即是遵循生态学 ,生态学既是科学又是伦理 ,因此遵循生态伦理是科学发展和伦理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谁能够遵循生态伦理的问题 ,最终指向我们对生命真谛的领悟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对“现代性”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最根本的现象是技术,技术是“现代性”的标识;而现代技术的哲学基础就是近现代主体哲学。因此,他对现代性的批判,首先体现为对现代技术的批判,其次是对近现代主体性形而上学的批判。海德格尔开启了他特有的纯“存在论”本体论作为现代性及其技术批判的哲学基础,从而以一种全新的视域来看待“现代性”与现代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生态书法是一种现代书法,是“天人合一”的书写方式,追求人类主体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文字书写方式,是当代“生态艺术”(人体艺术、自然介质与动植物艺术)的一种。生态书法取意“道法自然”,依据儒学的生态思想创立。通过自然万物的客体意象与主体审美观念的辩证作用,形成中国现代书法特有的“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书法原则。而日本现代派书法则继承了禅宗书体与西方现代派艺术精神,使得东亚现代书坛具有多元性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2.
论构建媒介生态文明的三重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概念的提出为媒介生态的文明构建提供了一种更为广阔的思维与视野。媒介生态文明是一种发挥媒介的积极作用、以自身文明状态实现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实现媒介、人类、自然、社会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媒介伦理形态。媒介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应着力构建媒介生态文明的“三重境界”:信息通畅,多样平衡的媒介生态系统;平等相待,正确认识的媒介生态环境;理念形成,和谐发展的媒介生态。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在党的文献中正式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如同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四大形态的有机统一体,人类文明也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构成的体系。"四大文明"的协调建设与和谐共进,将极大推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人类社会的发展应当是,也只能是经济上富裕,精神上高尚,政治上民主,生态上和谐。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关于“最后一个浪漫派”这一自白所蕴涵的生态意义、心态内涵以及心态与创作生态的关联研究,是建构“生态批评与沈从文研究”框架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生态城市有着不同于传统城市的特点,强调社会、经济、自然的协调发展。生态城市的本质是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针对我国城市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确立建设生态城市的必然性,进而探讨我国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生态科学与生态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总结20世纪生态道德教育的得失入手,提出生态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是“理”和“情”;生态科学不仅是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理性基础,也是培养生态感情的认知基础。鉴于此,认为在新世纪应加强生态伦理学与生态科学的联盟;生态道德教育应与生态知识的普及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关于现代性的讨论中,“五四”现代性方案受到多种责难。人们指责“五四”把传统与现代性对立起来,对传统资源完全漠视和否弃。其实,在“五四”前期,新文化人之所以把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正是基于作为现代性前提的“进步”观念。到“五四”后期,新文化人已对现代性方案作出修改。他们改变全面反传统的思路,主张在综合中西文化的基础上“再造文明”,其中包含着对中国传统资源的珍视和肯定;同时实际致力于传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尽力为现代性建构寻求传统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美国生态诗歌是生态危机时代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诗歌体裁,与传统自然诗歌有着本质的区别。生态诗歌从生态整体主义而不是人类中心主义出发,全面关注自然生态和人类的精神生态,其主题特征表现为强调生态整体观、批评人类中心主义、文明批判和生态预警,以及对人类家园意识或位置感等精神状况的深层关注。为此,梳理20世纪美国生态诗歌的主题特征,以期把握当代生态诗歌的思想脉络和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9.
略论儒家伦理思想中的生态消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文化中既包含积极的生态内容,也存在着诸如轻视科技、偏重伦理、脱离实践等消极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是天人合一的美好理想难以在中国的生态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原因。近年来,人们热衷于挖掘儒家生态文化中的积极内容,而对其负面影响则轻描淡写,这是极为有害的。在当前中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生态伦理学的建构不仅要包括对优秀传统的继承,也应当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对这些消极因素予以合理的批判,以促成科学的生态伦理观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