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作为西方传统理性最高成就的黑格尔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中,包含着揭示理性生命自由能动自我超越的积极成就;当代合理性哲学在综合传统与反传统中,既破除了逻各斯中心主义,也基本抛弃了其中的积极因素;但它立足于理性的现实生活实践,揭示了理性无限潜能中的弱点、矛盾、困境及其肯定性的自我完善和系统扩展,是新颖独特、具有理论挑战性的。  相似文献   

2.
康德和黑格尔各自代表着辩证法研究中两种有着重大区别的出发点。康德把理论理性层面的辩证法称为幻象逻辑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提示了辩证法超越理论哲学视野并走向实践哲学的理路。黑格尔没有认真对待、理解与吸收上述康德哲学中深具启发性的思想内涵,以一种纯粹思辨的、理论哲学的眼光,使辩证法重新回到了康德试图避免和禁止的思辨理性的立场上。马克思辩证法是实践理性层面上的、实践哲学视野中的辩证法。以往我们强调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思辨辩证法的学理渊源,更多地在理论理性的层面上阐释马克思哲学的辩证法,使马克思哲学辩证法所独具的实践理性意蕴被深深掩蔽起来。今天重新思考康德对辩证法作为幻象逻辑的批判,并从他所提示的实践哲学的出发点来深入理解马克思哲学的辩证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发展观的三重理性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显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逻辑和哲学特质,运用文献疏解与比较诠释的方法,对之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科学发展观既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层面上的创造性阐扬,也是哲学理性精神在社会发展领域内的全方位彰显.从哲学理性的视角看,它至少凸显了这样几个理性向度:一是以"对话扬弃"为旨趣的交往理性向度,二是以"人本生态"为判据的价值理性向度.三是以"发展创新"为要务的实践理性向度.交往理性向度表征了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价值理性向度揭明了其视人为目的的价值归依,而实践理性向度则体现了其以自主创新为宏旨的行动诉求.  相似文献   

4.
康德从考察知识的构成出发,揭示了传统形而上学总体观陷入困境的根源在于其独断论的思维模式,进而摧毁了传统形而上学试图建构一种绝对总体的逻辑幻相。同时,他在现象与自在之物二分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性的范导性总体。这种范导性总体在实践理性的道德世界、反思判断力的目的论以及历史理性方面,起着引导和调节人类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信仰是一种对终极价值的关切。康德从理性出发,把信仰建立在理性本身对超验的渴望与追求之上,并认为只有在实践理性领域才能达到。康德认为借助于纯粹的实践理性,道德是自给自足的。但人是有限的理性存在,人的道德现实又是非纯粹的,道德的最终目的在自身的纯粹性中不能实现,故必须超越道德的纯粹性而进入到道德的非纯粹状态,并尽力寻求人的现实与人的理想之间的某种统一。康德把纯粹道德导向道德信仰,是保证道德意志的最终目的——至善的实现。康德的道德信仰理论对解决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迷惘和道德危机、对我们的伦理道德建设都具有直接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康德的道德哲学从超验的角度研究道德的价值依据,进行道德形而上学的论证,作为前提,理性的批判成为必然。通过理性的批判,康德划定了理论理性的界限,在实践理性中寻求形而上学的支持,实践理性成为理解康德道德哲学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自然历史现实是工具活动与历史活动的耦合。资本主义的思辩理性以主体性工具活动与文化性历史活动相对立的线性实践观为基础。现代信息化实践的发展 ,要求超越资本主义的思辩理性 ,确立从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身实践互动中把握人的本质活动的自组织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8.
从个体人生和人类活动同为经历与试错过程这一人类学观察入手,可推导出比较法对于人类法治的独特价值和意义。就法律而言,不同族群的法律制度、组织、行为和观念等必然主要依赖并体现各自族群的经历与试错;比较法可以从他者的经历与试错中吸取经验教训,克服自身的局限,因而有助于促进人类活动从实践理性到理性实践的发展进程,与美国实践主义等主流哲学思潮不谋而合。而在比较法学领域,部门比较法最能体现从实践理性到理性实践这一重要特征,亟须得到构建和加强,从而实质性地推动法治的建立。我国法治实践也同样呈现出从实践理性到理性实践的发展趋势,而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兴起与使命正是推动法治中国实践的理性化。  相似文献   

9.
理性与主体性的冲突与和解——现代性困境及其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时视角考察,理性和主体性的冲突与和解构成了现代性理论的核心论域,理性和主体性的互为援手实现了现代性从"前现代"的脱域,理性和主体性的共谋完成了现代性的自我确证,而理性对主体性遮蔽的自反揭橥了后现代性对现代性困境的批判.黑格尔哲学实现了资本主义理性主体性原则的虚假和解,后现代主义从批判黑格尔出发,揭示了理性原则对主体性原则遮蔽的现代性困境.批判的马克思现代性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理性主体性原则虚假和解的现实根源--资本的主体性,建构的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以其实践原则实现了理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真正和解.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康德哲学占据着重要地位。他通过“哥白尼式的革命”颠覆了传统哲学的思维模式,将认识对象依据认识主体而转移的思维模式确立下来,使以往独立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依附于一种主体性的理论,开辟了先验认识的道路。这一颠覆,改变了传统意义上本体论与认识论的面貌。颠覆亦是理性的一种回归,思辨理性和实践理性依其职能各司其职...  相似文献   

11.
实践理性:高等教育评价的哲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当前高等教育评价研究的现状,论证了高等教育评价哲学审视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具有实践理性这一理论特质的高等教育评价观,并对高等教育评价的主体观、客体观、形式观、方法观、工具观、标准观、功能观等方面做了逻辑走向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不同理性包含不同的主客体关系假设。工具理性的假设是主客二元对立 ,它赋予工具理性能有效地操作客体 ,但工具理性却导致了人与人关系的疏离。儒家理性的假设是主客合一 ,但它使人在面对客体的约束时无能为力。交往理性的假设是通过真诚的交往在自我与他人关系上达成共主体关系。它能克服工具理性造成的人与人的疏离状态 ;但这种借助语言的交往无法在人与自然之间进行 ,要建立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有待于理性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学界对人的主体性、价值问题的深入研究以及对现代人类生存困境的关注,合理性特别是实践合理性问题凸显出来。人的本质、需要和实践三者具有内在一致性;需要的合理性是实践合理性的重要前提和关键环节。需要和实践的合理化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状态的题中之意,也是摆脱现代人类生存困境、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4.
理性地反思当代人类实践活动的价值冲突,合理规约人类的实践活动,减少和避免实践负效应,是当代人类实践面临的突出问题。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皈依,重建实践价值观,才能使人类的实践活动获得最大化的实践正价值,避免和减少实践负价值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
"认识实习"是我国高校不少专业的一项重要的教育实践活动。目前,高校教育实践环节中存在着理论与实际脱节、内容更新不及时和"走过场"等问题,根据城乡规划相关专业"城市与区域认识实习"的实际工作经验,本文对高校教育实践的创新路径提出了科学设计教育实践过程、适时修改教育实践内容和教育实践效果检查多样化等新的思路,并根据自身经验,提出"高校教育实践环节质量控制建议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实践美学是终结了还是发展了——兼与马驰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践美学论者在"回到马克思,发展马克思"的思想指导下,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具体语境里,有原则地吸纳融合西方美学理论中的合理成分,以适合当代理论生态环境的叙述方式,重新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卓有成效地对实践的概念范畴和一些重要命题进行拓殖创新,这不会导致实践美学的终结,而是对实践美学的思想内涵和理论形态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实践美学虽然在实践范畴的基础上建构美学理论,但新实践美学对"实践"的态度不但没有崇拜性而且具有反恩批判精神,认为实践既具有建构功能,也具有转化和解构功能,强调了审美的自由性,阐明了审美活动的现代内涵以行使其批判社会异化的功能。新实践美学在对于马克恩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实践观点的深广开(?)之中,把当代西方人文科学思想从实践的角度吸收到美学中,扩大了阐释阈限,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8.
人性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德鲁克认为人性无善恶之分,只有在实践中人性得到不断提升和塑造,即“实践人”,并阐述“实践人”存在的三个纬度和几个特性。由于德鲁克的阶级局限性,“实践人”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德鲁克的 “实践人”为人性研究的当代发展拓展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从儒家实践理性的角度透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当代中国政治始终贯穿的求实品质和务实作风,并在阐释实践理性具体内涵和超越精神的基础上,以邓小平、江泽民的政治思想为例,阐析当代中国政治的实践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透过我国资产减位会计演变,剖析了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异同性,进一步分析讨论了我国资产减值准备实际应用中存在的若干突出问题,而我国新发布并将于2007执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则体现了我国会计创新与国际趋同相结合的协同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