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普世伦理要以宗教伦理为其哲学基础,宗教伦理的核心理念是终极关怀,即超越各种差别,实现人与人、 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大融合。而在当下阶级对立、民族族矛盾、制度差异、文化多元的背景下,要建立一种哪怕是 最低限度的普世伦理,这在世俗伦理学来讲,也是勉为其难。而佛教伦理,以它特有的终极关怀,能实现人与人、人 与万物的沟通与融合,成为拯救文明的现代选择。  相似文献   

2.
消解当今世界各种冲突与苦难需要普世伦理,普世伦理的核心理念是超越差别,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大融合。宗教伦理不仅是世俗道德的形上基础,而且以它特有的终极关怀,能实现人与人、人与万物的沟通与融合,成为未来普世伦理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3.
试析宗教伦理的涵义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宗教有两种思路:一是狭义的,将宗教视为和其他各种社会文化现象,如政治、经济、哲学、艺术等并列而不同的另一种独特的社会精神生活现象;二是广义的,将宗教理解为整个社会文化生活的基础,理解为人性或生命存在的形而上学根基。根据两种宗教思路,宗教伦理有两种释义:着眼于个性形态,指在宗教领域和宗教活动中,由信奉者群体遵守的,从特定信仰体系里引申出来的一套伦理规范,与政治伦理、经济伦理等一样,属于一种特殊的伦理领域或伦理形态。着眼于共性意蕴,关涉的是对于人的存在来说具有某种普遍意义的价值生存模式,将人的整个社会伦理生活秩序指向了某种终极意义或终极信念。依此,宗教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探讨人类生存的伦理秩序和信念根基之间的关系,一是人心道义秩序与信念根基之间的关系,二是社会伦理秩序与意义共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护理关怀的道德哲学向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理关怀有其专业性,而在其专业性的基础之上,护理关怀还应有其伦理意义、精神意义与终极意义.试图透过道德哲学反思,探讨当代护理关怀所涉及的意义向度及其相关问题,并由此进一步阐明其与文化、伦理及宗教可能交关的理念思考与实践课题,以彰显护理关怀作为一种生命关怀的真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世界各大宗教和伦理传统中都有为现代伦理可资利用的精神资源,就中国文化传统而言,佛教伦理的思想资源不可忽视。佛教的基本义理及平等原则、慈悲救济观念、戒杀护生理念、明心见性的关怀等佛教伦理观念,丰富了中国传统伦理的内容。强化了中土道德教化的信仰力量,增强了世俗伦理的约束力。作为宗教伦理,中国佛教以其普遍性、超越性特征在中土传统社会中成为一种有效的劝善化俗之道,在现代社会中具有缓解现代危机、增进义务责任等普世意义。  相似文献   

6.
巴哈伊教义的普世伦理观与“底线伦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普世宗教巴哈伊教的基本教义和以<全球伦理--世界宗教议会宣言>等为代表的"底线伦理"都是对人类意识中存在的普世伦理这个人类未完成的谋划的解读,将巴哈伊教自上而下的高级伦理与<宣言>自下而上的"底线伦理"进行比较,可以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反映出<宣言>及"底线伦理"的合理性和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社会中,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已经退却到现代商业性文化浪潮的边缘,不再享有社会主流话语的文化力量,但宗教依然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并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参与并维系现代社会的道德文化生活。宗教实际上已构成了现代人道德生活的一个基本支撑点。宗教作为一种道德资源,其意义不仅是外在的,而且也是具有了某种程度的内在特征,即宗教信仰的伦理价值。宗教信仰不仅满足了个人的精神心理需要,而且强化了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更体现了人类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8.
从GDP崇拜到GNH关怀,是两种发展观的转变,其实质也是对幸福的一种崭新诠释和评价标准的转变。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极组成的GNH关怀发展理念,已成为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和行政理念,彰显以人为本的伦理理念、匡扶公平正义的基本道德、尊重个体发展的主体价值、凸显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伦理、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9.
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伦理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医患关系呈现紧张状况,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医学与人文的不和谐,是社会伦理环境与医务人员的伦理精神的缺乏所致。深刻理解和谐医患关系的伦理内涵,加强医务人员伦理精神的培养和培育良好的社会伦理氛围,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实现生命终极价值的关怀和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原始宗教中蕴含着影响中国伦理文化形成的诸多因素:生存困境,早期伦理与宗教同源;众神有等,伦理秩序构建的范本;恐惧敬畏,伦理意识的心理根源;神意天道,伦理实现的终极依据;禁忌祭祀,伦理行为的规范准则;祝、史、巫、宗,早期有限的伦理主体。在原始宗教中寻根溯源,有助于形成对中国伦理文化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界定宗教伦理的涵义,在社会转型期系统宗教和泛化宗教伦理大量泛生与复活,其社会影响力非常巨大,具有完善人性、淳化民风、和谐人际、安定人心、整合社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具有负效应。在此基础上通过正确定性、寻求契合、制定政策等方式实现对宗教伦理的趋利避害的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12.
西方宗教伦理与儒家政治伦理价值观的差异体现在:西方宗教伦理以关心人类个体生命和生命意义为目标,具有人性化的色彩;儒家政治伦理讲求“内圣外王”,突显个体应负有的道德责任和历史使命。儒家政治伦理的价值标准是政治利益,西方宗教伦理的价值标准是宗教信仰。儒家政治伦理讲求意义与自愿,西方宗教伦理讲求理性与自觉。中西传统伦理与现代经济伦理具有良好的契合点和连续性,在批判的基础上,传统伦理可以向经济伦理转化。  相似文献   

13.
基督教和佛教都是高度伦理化的宗教 ,伦理思想是其宗教教义的重要内容。从伦理之来源、道德依据、行为规范、人性论、社会意义等方面对基督教和佛教的伦理观进行了比较 ,分析二者伦理观之同异 ,从而阐扬了两教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4.
伦理学与文学的关系在人类历史上源远流长,文学家和评论家一直随试图透过文学作品表达和揭示对人类伦理道德的探询与关怀。本文从伦理学的定义以及伦理与文学的关系出发,探讨品特作品对社会、伦理方面问题的再现,反映作家对现代社会人类生存状况的担忧,着重分析作品中以入侵威胁为表现形式的伦理道德危机的表象、原因和结果,揭示作者对人性本身的思考和对人类伦理道德的关怀。  相似文献   

15.
当代生态伦理学与藏族传统生态伦理都主张尊重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权和生存权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存在。但是两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当代生态伦理学是高度发展了的工业文明的产物 ,而藏族生态伦理是藏族先民自古以来在高原实施的一种民族的生活方式。同时藏族生态伦理是建立在宗教信仰基础之上的。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尊重和挖掘藏族传统文化的价值 ,使其得到发扬光大 ,是保护当前高原生态环境的需要 ,也是创造新的生态文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交往德育是对传统灌输德育的超越。它根据人的需要,尊重人的发展的层次性,把握人的发展的规律性,把德育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把德育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促进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展。交往德育以尊重人为出发点,发展人为落脚点,充分体现出对人性和人的生命意义的关怀。  相似文献   

17.
藏传佛教伦理的普世之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传佛教作为传统宗教文化的一部分,几千年来,不仅在藏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占据重要的地位,而且佛教伦理思想为缓和社会文化的多元碰撞,提供了信仰的驻足点和缓解信仰危机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人文精神是形成编辑良好职业道德的核心。在编辑活动中,人文精神具体体现在要正确地认识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主动追求真正有意义的人生;将终极关怀意识贯穿于学术期刊编辑的全过程;从历史发展和文化建构的角度看待编辑的职业认知与自身价值以及弘扬主体精神等方面。在新形势下树立良好的编辑职业道德,要以人文精神为核心,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将人文精神贯穿于编辑道德修养的全过程;要有热爱编辑事业的敬业精神;同时,要不断完善自我,加强自己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