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代”、“现代性”、“现代主义”是一组充满了歧义的概念“星丛”。“现代”等概念是一组历史性概念,内涵丰富,变动不居,很难有明确的定义。大体上说,“现代”是一个区分社会历史发展的时间性概念,“现代”意味着古代传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开始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现代性”是一个具有社会学意义的概念,是指现代社会的内在质的规定性和演进逻辑,“现代性”既有进步意义也有负面效应;而“现代主义”则是一个具有思想文化意义色彩的范畴,主要是指审美文化,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指审美现代性。“现代”、“现代性”、“现代主义”萌生于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文化寻“根”的实践活动。文化认同承载的“集体认知”“集体记忆”“集体想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源码,文化创造唤醒的“身份识别”“他者承认”“互动共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诠释编码,文化自信强化的“主体叙事”“情感共通”“价值确证”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解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意义拾取、价值诠释、生成建构等向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灵魂。从文化哲学视界研究和关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与发展,不仅是研究该论题的一个重要思想立足点,也是需要继续深化拓展的一个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3.
暧昧的"大众"--"大众文化"中的"大众"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辨了西方“大众文化”理论中有代表性的两种“大众”观,即“精英主义”大众文化理论的“文化呆子”和“平民主义”大众文化理论的“文化游牧者”。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产生、发展的背景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里的“大众”是一个“文化饕餮”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当我们着手探讨这一个课题的时候,必须同时想到一个严峻的理论命题和一个同样严峻的社会事实。这个严峻的理论命题是:“社会主义文化”是处于基本上还是以“资本主义文化”为表现的当今“世界文化”之中的。或许我们仍可以把“社会主义文化”作为“资本主义文化”的对立物来加以考察,但随着我们的“一国两制”和苏联的“新思维”的提出,两者的关系显然要更为复杂。同一个地球、同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不由分说地为一切主义的文化打上了烙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将是整个人类的文化矛盾在特定地区的表现。分清这种普遍性和特殊性,并从历史决定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角度加以说明,是今日时代提出的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视域融合”涉及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儒学复兴”不可能是政治、意识形态层面的,而只能是学术、文化层面的;“儒学复兴”也不意味着儒学将在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而是儒学与其他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一个文化的“百花园”。在理念上,不应把以儒学为主干的传统文化仅仅当作是一个补充,而是把它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相容共济地发挥其独特功能。在操作层面上,需要减少和避免假借“儒学复兴”名号的各种工具主义、功利主义的危害,构建有效的文化运行机制和文化传承载体,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吕明灼在《孔子研究》2008年第3期撰文指出,崂山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儒佛道“三教一家”的格局:第一,三教共“和”。中国是一个讲“和谐”社会、讲“中和”哲学的国家。我们自古就有“大同世界”、“天下为公”、“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之说。  相似文献   

7.
“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典型的复合型范畴,是构成中国古典哲学、文艺学、中医学的基础。“气”范畴的解读与翻译不仅仅是一个语言问题,更应该是一个文化问题。从“气”一词内涵意义的历史演变过程和它的各种英译形式意义侧重点对比分析指出,对于特殊文化词的翻译,采用包通法提出的“异化创化”翻译策略,可以保留中华民族的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使文化间平等交流。  相似文献   

8.
当代女性文学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文学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坚实的文化存在 ,但同时也是一个虽然美丽却又斑驳繁复的文化探险领域。在一个强大的父权审美机制下进行写作的文学女性 ,保持着自身独异的精神气质和哲理思辩意识 ,以女性敏感而幽闭的心灵在“沉默”中顽强叩击“世界”与“历史”的真相 ,以“清丽而越轨”的笔致书写出属于“女性”独有的身后那段被男权文化驱逐压抑着的历史处境和现实的生存困境。穿越女性文学异彩纷呈的外部表象诸如“私人化写作”、“审丑意识”、“文化建构”、“姐妹情谊”、“母女关系”等等 ,思索考察作为当代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存在的女性书写行为将会发掘出一个具有新的知识增长点的学术领域。  相似文献   

9.
论城市文化“软实力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在“软实力”概念基础上提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它涵盖了城市文化和“软实力”两个概念的内容,但并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城市文化“软实力”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竞争力、影响力及发展模式。要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需要发展城市文化产业、打造城市品牌、发扬城市历史文化和引进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0.
践行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春节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意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同一性,春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有效载体。注重从情感升华、价值提升和文化创新等三个维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抽象概念延伸到日常生活场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化”“普及化”“大众化”及“生活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大遗址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分异探讨——汉长安城案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遗址可界定为具有重要价值的大面积文化遗存。文章分析了国内机构对大遗址研究的特点,并专门剖析了对汉长安城的研究特点,因而形成新的视角:如何合理进行大遗址的价值分析以及如何在大遗址的价值分析基础上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与利用。大遗址价值(V)分解为文化价值(C)与经济价值(E)两部分,即V=f(C,E)=C+E。以汉长安城为实例,其研究框架为:重新认识汉长安城大遗址的文化价值与计算其经济价值,最后初步提出其遗产保护措施,以期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与利用。大遗址研究需要国际视野:首先要紧密加强国内研究机构的合作。第二,采取既“请进来”也“走出去”的双重战略。第三,充分抓住ICOMOS第十五次大会在中国召开的机遇,让中国的大遗址研究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2.
唐代长安道教宫观大量设置,各名山宫观道士汇聚长安,积极介入社会政治文化活动,这反映道教史上山林道教向都市道教的转型。唐代长安道士注重弘道,道教与儒释共同鼎立而为三教,道学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李永 《南都学坛》2010,30(2):31-34
唐代长安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是唐朝政治信息的发源地和集散地。所有来京的地方官员都想获取带有保密性的政令信息,而中央朝廷却要确保政令信息不外泄,从而构成了地方势力和中央权威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对于长安城的政治格局具有重要影响。安史之乱将唐代社会分割成了两个不同阶段,唐前期中央保持着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唐后期中央式微,中央对地方控制效力大大减弱。这种中央和地方力量的互为消长情况,从长安城政治机构布局和官员活动空间的变化中得以体现,带有地方政府"驻京办事处"性质的州邸和进奏院就是反映这一矛盾变化的一个绝好代表。两者在长安城中地理位置的不同以及它们在所有权、使用情况等方面的差异,不仅能够反映出长安城政治格局的变化,而且是唐代中央与地方关系变化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4.
汉高祖初欲定都洛阳 ,后采纳臣下谏言 ,改都长安。历史证明高祖的决断是完全正确的。汉初诸帝经营长安 ,扬长避短 ,带动了全国都市经济的发展 ,使之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高祖西都长安的成功 ,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长安是唐代的京畿重地和北宋西北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唐宋各自的时代特征造就了长安经济的发展、繁荣和变迁,使得长安经济在我国经济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唐宋长安经济研究是经济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自从20世纪初以来,学术界就唐宋长安经济研究出版了大量论著。  相似文献   

16.
唐代鼓声鼓冬鼓冬的"宵禁"制度对其"夜市"经济的萌芽起着抑制的作用.但是通过对长安城内与远离长安城的海滨水地之"鬼市"的比较解读,以及对"拂艹林"的"鬼市"分析,笔者发现唐代的"鬼市"其实是唐代"夜市"经济的雏形与发端.  相似文献   

17.
唐代长安寺观林立。这些宗教机构除了履行佛道仪式,扮演祈佑的工具之外,对京城百姓的文化生活和这个城市本身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从四个方面浅析这些影响,从而再现宗教文化对世俗世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晚唐时期的"銮舆播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晚唐时期,屡次出现皇帝因为各种危机而逃离长安即所谓"銮舆播迁"的现象.笔者通过具体分析指出,统治者素质的严重退化导致军事防御中一系列战略战术上的失误,而长安危急时的仓皇逃离又充分显示出其无能与怯懦;另一方面,统治者在仓皇逃离长安后却力求速为收复,其重要出发点是对长安财富与宫室的贪恋.正是基于这样的主观原因,统治者不顾关中经济残破、强敌侵逼的事实,继续定都长安并以政治权力维持其稳定与繁荣.这种定都格局,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对唐的灭亡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维转官吴越考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王维一生的宦历中,"转官吴越"是其一次重要的任职行为。王维此行始程于开元十八年秋天的长安,经洛阳、郑州,顺运河而下,抵京口,至会稽,达"穷边"台州,任职于黄岩。翌年春天,辞官告归,由江宁逆长江西上,于浔阳小作停留,然后再由夏口经汉水至襄阳,为孟浩然写真,并创作了著名的《汉江临眺》诗,旋北归长安。  相似文献   

20.
古代文人的生活、创作与特定历史条件下一定地理环境中文化氛围的关系研究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中一个较新的角度。作为盛唐文化的一个全面典型,王维一生的起伏荣辱都与唐都长安息息相关。为清晰展现王维居处长安期间的行迹变化和心理演变轨迹,笔者拟以时间为线索,从分析王维与长安相关的史料和诗文创作入手,探讨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于一身的长安对王维人生各阶段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以及王维对建设、丰富长安文化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