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马迁的《史记》最初没有固定的书名,或称《太史公记》,见《汉书·杨恽传》;或称《太史记》,见应劭《风俗通》卷二;或称《太史公书》,见班彪《略论》和王充《论衡》。司马迁马书时也常用“史记”一词,如《周本记》中有“太史伯阳读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有“左丘明国孔子史记”,《六国年表》中有“史记独藏周室”。可见“史  相似文献   

2.
《史记》中的春秋笔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春秋》一书是先秦时代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原为中国古代各国史书的通称,如史籍所载《夏殷春秋》、《周春秋》、《燕春秋》、《齐春秋》、《鲁春秋》等,都是当时各国的史书,也可以称做“国别史”。各国的史官,将每年所发生的具有特殊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正> 《史记》是一部史学名著,也是一部文学杰作。鲁迅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正是从这两方面给予评价的。也正因为《史记》的出现,我们说,司马迁是伟大的、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然而,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伟大的著作呢?多少年来,对于这一问题,问津者甚多,可是到现在,也没有发现对这一问题的专论。为了进一步了解司马迁,学习他的伟大精神,更好地批判继承《史记》这份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本文试就《史记》成书原因这一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某重点中学开出人文素养类课程,其中“《史记》选读”,莘莘学子,无一选择。同样夭折的,还有《红楼探幽》和《诗词赏析》……《史记》遭遇“0选择”,表面上看,是“高考指挥棒”在作祟,其实,还有一支更深沉的“指挥棒”在“导向”。8年前,18集电视连续剧《司马迁》拍成,为了吸纳广告,编剧、导演找了数十位企业家,然而无一知道“司马迁是何人”,因此也无意掏腰包,弄得《司马迁》差一点胎死腹中。企业家的不知司马迁和学子们的“《史记》0选择”并非风马牛不相及,这样的“示范”,对于莘莘学子,难道不是一支更沉沉的“指挥棒”么?但这毕竟是一种…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和《史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史记》的可比性《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它的艺术成就是惊人的。数百年来一直烩炙人口,为百姓所喜闻乐见。其中一些主要故事和主要人物,几乎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在中国文学史上那些数不胜数的历史演义小说中,《三国志演义》可谓出类拔萃,风格独异。何以会如此呢?对这一艺术现象,作何解释、如何认识呢?前人也曾震惊于《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觉得并非一般稗乘可比,并试图从历史上探求这一艺术巨著的成因,罗绎某些迹象以揭示《三国志演义》这一艺术之宫的奥秘。有的认为民间艺匠的艺术编构影响了罗贯中;有的认为《三国志》等丰富的史料成就了罗贯中;也有的认为元末动乱的现实促进了罗贯中,如此等等,尽管这些看法亦不无道理,但却没有揭  相似文献   

6.
《太史公自序》称《史记》是继《春秋》而作,这表达了作者追步孔子并成为第二个孔子的强烈愿望;而在整部《史记》中,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出作者刻意效法《春秋》的苦心。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史记》与《春秋》进行比较。一、创作青景和目地孔子是在周游列国,到处碰壁而不得行其道的情况下开始写《春秋》的。《儒林列传》说;“仲尼干七十余君无所遇,……西狩获麟,曰:‘吾道穷矣。’故因史记作《春秋》,以当王法。”司马迁遭李陵之祸,命运比孔子更为不幸,于是他便以这位不得志的圣人来安慰勉励自己。《游侠列传》:“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廪,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  相似文献   

7.
中西史学,分途发展。中国自春秋以来,以司马迁为旗帜,史学酝酿发展,两千余年,蔚为一博大精深的学问。而西方世界则以希罗多得为先锋,承继希腊传统,迄至今日,史学绚丽辉煌。司马迁与希罗多德,《史记》与《历史》,看上去,两者风格迥然相异,无可比较,然而他们同属历史学家,一东一西,相互辉映,司马迁的《史记》被中国史家奉为“正始之祖”,希罗多德由于撰成《历史》,被西方史家尊为“历史之父”。我们可以说,中西方史籍浩若烟海,其中恐怕就是《史记》和《历史》对于东西方史学乃至整个文化影响最大。将两者互作比较,究其短长,将有益于新史学。  相似文献   

8.
《史记》与《荀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与荀子之间虽然不存在所谓的师承渊源 ,但由于《荀子》是儒家的重镇 ,所以司马迁必然要研读《荀子》 ,从文字上就可以看出《史记》与《荀子》之间有着紧密的学术联系。《史记·礼书》与《荀子·礼论》互有异同 ,《史记·乐书》则与《荀子·乐论》观点相通 ,《史记》在法后王、自然人性论、富民重民等观点上对《荀子》有所吸取  相似文献   

9.
两千年前,在我国汉代产生了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巨著——《史记》。鲁迅先生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共同创造的史学硕果。其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太史公”究竟作何解释,其后又为何演变为《史记》书名,这引起历代学者的思考与探索,但始终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答案,成了历史之谜。笔者想就以上问题,在“网罗天下旧闻”的基础上,谈谈个人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10.
自从《史记》问世以来,就有人认为《史记》是一部谤书。卫宏认为“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班固认为司马迁著书,是“微文刺讥,贬损当世”。更有人认为《史记》以《伯夷列传》居列传之首,在《封禅书》中讽刺封禅求仙,是对汉武帝的微刺谤讪。还有人认为司马迁为项羽立本纪,序游侠,述货殖,也是在徽刺谤讪。凡此说法,值得商榷。 1 最早把《史记》说成谤书的,要推东汉的卫宏。卫宏在其《汉书旧仪注》中说: 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怒而削去之。后坐举李陵,陵降匈奴,故下迁蚕室。有怨言,下狱死。卫宏的这段话,与历史事实不符。按卫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著《史记》,虞、夏、商、周本《尚书》;春秋之世本《左传》、《国语》;战国时期所取材有的多同于今通行的《战国策》,所以班固说:“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班固说的司马迁作《史记》时曾采《战国策》,为历代学者所公认,直到今天从没有人对这提出过疑义、异议。所以然者,战国时代的史料传于今者,惟有西汉元、成年间的刘向所编辑的《战国策》一书;《史记》中与现存《战国策》中内容相同的竟有九十三事之多,因而人们确信司马迁作《史记》写战国时代部分是采辑钞誊《战国策》原文的。其实这个问题颇有重新探讨研究一下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汉书》在《史记》基础上,建立起纪传体断代史编纂的完整体系,成为中国史学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汉书》对《史记》的袭用也绝不能用简单的"抄袭"二字来概括。班固在袭用《史记》材料过程中遵循有一定的原则,决非盲目照抄。班固对《史记》或增补,或改易,或删节,无不是在一定原则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3.
数术是先秦两汉时期重要的思想文化体系之一,影响了官修史籍《史记》《汉书》的叙事形态。从数术文化角度分析《史记》、《汉书》的叙事形态,数术叙事强化了《史记》、《汉书》的文学性。可靠的叙述人有两类,一种是隐指叙事人,另一种是间接引用叙事人。数术叙事的全知视角是源于数术的超自然特点,这也是形成《史记》、《汉书》神秘化色彩的要素。此外,数术文化形成过程中的意象构成了《史记》、《汉书》固有的意象化叙事。  相似文献   

14.
《史记》与《周易》经传关系密切,最早由近代学者刘师培提出。他写过《司马迁述〈周易〉考》。其中说,“史迁谙明《周易》”,“史迁曾以甄明《易》义为己任”。由于此文重点在于考证西汉学者说《易》的真相,关于《史记》与《周易》经传的关系犹未深论。刘节教授著《中国史学史稿》,明确指出《史记》对于《易传》历史观“有继承关系”;并说“谈、迁父子的哲学思想,主要的是出于《易传》”。但是,关于《周易》经传的方法论如何指导《史记》的编撰,尚未论及。木文从这方面考察司马迁的《史记》。一谈司马迁的史学方法,不能不提其父司  相似文献   

15.
台湾十四院校的六十位教授,历时两年将司马迁的《史记》全文译成白话出版发行,这确实是做了一件大好事,为《史记》这部杰出的历史著作及文学著作的普及、为广大读者学习和了解我国古代的社会历史文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最近见到一九八六年岳麓书社出版的《白话史记》修订本,文字比较通俗易懂,译  相似文献   

16.
要了解中国文化,不能不读《史记》;要读《史记》,又不能不知道司马迁其人。记得某位西方作家曾说,他是在不自意之中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忽然成了名人。司马迁可没有谈过这样的轻松的话。他留给我们了解他身世的《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少卿书》不仅是血泪满纸,而且还可以从纸上听到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跋涉的沉重的足音。司马迁的故乡在汉代左冯翊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市)。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黄河  相似文献   

17.
《史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堪称一部划时代巨著,鲁迅先生曾用“无韵之离骚”给予高度赞扬。诚然,集先秦散文之大成,《史记》树立了一种叙事和风格的新典范,同时,作为文言文形成标志,在丰富和发展我国民族语言方面,《史记》又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汉代的一部史学著作,《史记》引用了不少先秦古籍材料,如《尚书》、《国语》、《左传》、《论语》、《战国策》等。但这并未破坏全书的统一风格。《史记》都是由汉代通用的书面语写成的。在对古史料的改写过程中,司马迁为汉代书面语  相似文献   

18.
195 9年 ,中华书局出版了顾颉刚等先生标点的《史记》 ,从此 ,以其高水平、科学的标点 ,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使《史记》广泛流通 ,中华本《史记》也就成为权威的标点本 ,作为运用现代标点符号整理古籍的典范而学习。但是 ,笔者在阅读《史记》的过程中 ,发现《史记》的标点也存在一些问题 ,仔细分析发现这些问题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未仔细分析文法、文意而出现错误 ;二、前后标点不一 ,违反同一性原则 ;三、本不应当断开却误加标点 ,割裂句子 ;四、未仔细审核特殊的字义、词义而出现错误  相似文献   

19.
中华书局校点本《史记》,是众多社科研究者的参考书目,其中有两处标点问题,值得进行考辨和商榷。一处是卷五十五司马贞《索隐》:“晋灼云‘在弘农閺乡南谷中’。应劭。《十三州记》‘弘农有桃丘聚,古桃林也’。”一处是卷七《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刽,又不成。”  相似文献   

20.
要说建立“学”,《史记》是最有资格的。张新科 先生的《史记学概论》为我们构架了一个《史记》学的 体系。 可以说从来没有一部书能够像《史记》这样有历 史的穿透力,以至于两千年之后还不断有人引用它 的结论;可以说从来没有一部书能够像《史记》这样 有极大的魅力,以至于两千年之后每年还要出版成 千上万套以应急需;可以说从来没有一部书能够像 《史记》这样有如此广阔的覆盖面,以至于文学、历 史、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研究者都可以从 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研究中国史、中亚史、朝 鲜半岛史,都可以从中得到自己所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