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安乐死与临终关怀有其异同。应将临终关怀与安乐死和谐融合起来。临终关怀才能回避安乐死的伦理难题,真正实现死安乐安然死亡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解读安乐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乐死”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由于涉及到种种道德问题,安乐死在我国难以取得合法地位。我国儒、道两家代表的传统生死观对死亡价值的肯定和重视,为安乐死的合法性提供了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安乐死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哲学问题,它涉及到哲学对当代医学的反思与哲学对传统自然观、生命观的批判。对医学的哲学观点不同,对自然、生命的哲学理解不同,对不同死亡方式的态度就不会相同,即便都是安乐死,但对主动安乐死与被动安乐死的态度也不会相同。就当代人而言,死亡本身不可避免,但死亡方式应当是可以选择的。只要有利于捍卫人的快乐与尊严,有利于追求人生命的意义,不管选择怎样的死亡方式,其死亡都比泰山还重。  相似文献   

4.
“安乐死”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由于关涉种种道德问题,安乐死在我国难以取得合法地位。而我国儒道代表的传统生死观对死亡价值的肯定和重视,为安乐死的合法性提供了很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安乐死问题上聚讼纷纭的不同声音,交织了道德的纷争与政策上的考量。因而适度的区分道德与法律问题是必要的,这其中安乐死的分类成为讨论安乐死问题的一种策略和分析路径。尽管各种分类的道德差异尚不清晰,但其中的一些基础分类已为国外的法律和司法判决所支持,成为探讨安乐死的正当性并逐步获取道德共识的进路,也为法律和公共政策谨慎处理安乐死事案提供了可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山西老年》2012,(9):17-17
安乐死本是一个古希腊词汇,指的是幸福的死亡。选择安乐死,是基于个体对身体痛苦的无法承受,以及对生命的个人理解。但我们报道的安乐死事件,病痛是一方面,更值得注意的是,求死者大都家庭条件较差。也就是说,选择安乐死,是处于对生命的理解,还是不愿拖累家庭;助人安乐死,是尊重他人意愿,还是摆脱负担,或许,后者的原因更大。  相似文献   

7.
“安乐死”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由于关涉到种种道德问题,它在我国难以取得合法地位。而我国儒道代表的传统生死观对死亡价值的肯定和重视,则为“安乐死”的合法性提供了颇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关于安乐死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乐死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涉及问题较多,一直备受人们的普遍争议。本文基于目前的争议,主张安乐死的合理性,但同时也认为:鉴于我国当前的条件,安乐死应该缓行。  相似文献   

9.
安乐死社会伦理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安乐死是一种优化的死亡状态,其本质是保证死亡的质量,而不是决定人的生与死。实行安乐死符合现代人道主义,是对患者的尊重,并不影响现代医学的发展,不是对社会责任的否认,具有现代社会价值。在讨论安乐死时应该注意理性与情感关系问题。选择安乐死不是一种义务,提倡安乐死不是轻视生命。安乐死合法化是一件十分复杂而慎重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迄今为止,安乐死在我国仍未获得合法地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难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两家皆持一种自然主义的生死观,既不强求生,亦不逃避死,而是一切顺其自然,并从学理上肯定了有价值的死亡。儒道两家的这种生死态度与安乐死的精神理念不谋而合,因而可以为安乐死的合法性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生命作为人类探讨的永恒话题,对死亡的解读是其中的重点之一,安乐死问题并非传统话题,随着近代社会的进步而生,因涉及法学、医学、伦理等众多领域,成为现今民众、学者争论较多的问题之一,世界范围内对安乐死问题的研究及相关立法也在发展与完善之中。安乐死并不违背人性,可以说是一种对病人的临终关怀,对相关因素进行考量、对其程序进行合...  相似文献   

12.
论现代人的三类生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当代社会中人生的问题在不断地获得解决的话,那么,人死的问题则越来越解不开,甚至于越来越说不清道不明了。特别是对现代人所遭遇到的三类主要的死亡问题——死亡的标准问题、器官移植问题和安乐死的问题,更是众说纷纭。提升现代人的死亡品质,也即是提升现代人的人生品质,本文对现代人三类主要的死亡问题作一探讨,以期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3.
医学生是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生力军,研究医学院校学生对安乐死的认知水平和态度,对树立正确的医学人文精神以及开展相应的医学伦理教育有很大意义。文章发现,大多数受访者对安乐死有基本的了解,但缺乏对安乐死清晰深入的认知。不同特征医学生对安乐死的态度存在差异。应加强对医学生的医学伦理教育和生命教育,并与临终关怀的宣教相结合,了解安乐死相关法律知识,引导医学生正确认识死亡,正确看待安乐死。  相似文献   

14.
安乐死依据不同的标准可进行不同的分类。本文以安乐死的分类为出发点 ,通过对目前相关论文的分析 ,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误解和不足 ,认为应该注意区分自愿安乐死与协助自杀 ,应强调对非自愿安乐死的研究 ,目的是希望今后的争论更具有针对性、研究更为深入。  相似文献   

15.
目前,安乐死已经走在伦理问题最前沿的钢丝绳上,安乐死的合法性困境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安乐死一旦合法化,人们便可以控制人类死亡过程,是对生命只有一次的轻视与对生命的亵渎。从伦理学的角度看,对病人放弃治疗,总体而言是不符合法律和道德的。安乐死的支持者论证安乐死的理据似乎无可挑剔,但在实践和伦理面前又显得如此无力,弊端和风险又表露无遗。  相似文献   

16.
安乐死的评价体系较多,是医学、伦理学、法学等领域长久讨论的热点问题。当下广泛实施安乐死的时机并不成熟,但不能否认安乐死作为时代产物的合理性。本文从有利原则、公正原则和人性视角三个伦理学的角度对安乐死问题作以分析,论证安乐死的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对病危不可挽救的病人实施安乐死的行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是合法的还是不合法的争论在各领域都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在法学领域,这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从1992年起,我国每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上都会收到关于安乐死的提案,但仍未对此立法.文章从法理学的角度分析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  相似文献   

18.
试论生命权与安乐死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 生命权是近代社会确立的人的三大自然权利之一。生命权不仅包括生命安全维护权和司法保护救济权,还应包括生命利益支配权。安乐死权属于生命权,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选择死亡时间的权利和选择理想死亡状态的权利。安乐死的权利属于安乐死的适用对象,安乐死的适用对象选择安乐死是一种权利而并不是一种义务。  相似文献   

19.
安乐死已经越出个人的范围,成为一个具有社会意义的问题。安乐死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联系性,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正是在分析安乐死社会意义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对安乐死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为我们探索安乐死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法益主体、内容、特性的简述,分析了安乐死与家庭伦理观相悖,违背社会公共利益,侵害相关利害关系人利益等反对观点,讨论了痛苦的性质及绝症患者痛苦的不可消除性,研究了生命权的内容与衡量标准,认定安乐死的申请对象以持续痛苦的晚期绝症患者为限。最后得出,生命权是社会人的基本权利之一,死亡与生存同等重要,当病痛束缚了人们的行为甚至意识时,有尊严的死亡具有合法性,安乐死应该为人们开辟一条终结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