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近年来,围绕高校学报现状与改革路向问题,学术界、学报界以及管理部门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无论是教育部还是新闻出版总署都将高校学报的专业化建设列为改革的首要目标,而学报应进行专业化转型的呼声原本来自学术界。学报界对专业化则持有不同看法。在肯定学报专业化方向的同时,应充分认识到专业化转型所面临的来自体制、传统和现实诸方面的重重阻力,因此必定是一个长期和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大多数综合性学报仍应走内涵式发展和特色化道路。目前高校学报特色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刊物的定位、编辑的素养、专题的选择和优稿的来源。为此,必须对学报进行合理定位,建立一支术有专攻的编辑队伍,坚持以问题意识统领的专题研究,打造以特色栏目为平台的学术共同体,并辅以科学合理的组稿、审稿、用稿制度,而所有这些都是高校学报走特色化之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对于高校综合性学报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学报界都在积极探索一条可以帮助综合性学报走出当前困境的道路。目前,大多数学者、专家都赞成综合性学报由"特色化"向"专业化"逐渐过渡的路径。因此,对高校综合性学报"特色化"与"专业化"的概念、关系、作用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厘清改革思路,探索出由"特色化"向"专业化"转型的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转型方法,对高校综合性学报"专业化"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照《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实施方案》,我们看到,名栏建设的总体目标无疑已经全面达成,引流、汇聚了全国范围内相关的专业学者,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品牌栏目,在一些学科或某些重大问题研究领域推出了一批高质量、高品位、有代表性的优秀成果.同时,也形成了一支专业化的高效编辑团队,培育了一批学术新人,在办刊理念、办刊机制方面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为高校学报向特色化、专业化和品牌化方向转型发展提供了示范效应.在高校学报已经从谋“生存”向谋发展过渡的今天,为了实现名栏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还应该不断提升栏目的辐射力、影响力和传播力,并利用互联网思维,不断提升学术成果的转化力.  相似文献   

4.
高校文科学报专业化特色化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文科学报由于其综合性而缺乏特点,也不符合学术发展的要求。要改变这种局面,只有走专业化、特色化的道路。学报的专业化特色化,是学术体制的要求,是读者、学者、研究者的要求,是期刊市场规律的要求。它有利于提高编辑素质和期刊质量,实现编辑学者化,更好地为学术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报专业化转型有其必然性,这是科学发展对学术期刊的要求,也是期刊发展的趋势.但是,这一转型由于许多长期积累的问题而陷入困境.除了体制和观念方面的原因外,高校学报专业化转型必须解决两个难题,一是缺少转型的标准,二是编辑的习惯、思路、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打造特色栏目,并以专业化转型起点与通道作为定位,便可以为高校学报专业化转型找到一个着力点,亦即战略起点,从而使学报改革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最终达成目标.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学科建设能促进学报良好发展,学科建设中的专业研究方向的确立为学报的特色化和专业化奠定基础,学科建设中人才梯队的组建为学报的发展形成一支水平较高的专业作者队伍。另一方面,学报对学科建设有推动作用,高校学报是学校学术人才培养基地,高校学报又是促进成果转化的重要渠道,同时高校学报还为学科建设起到信息传递作用。  相似文献   

7.
期刊的学术规范性一方面反映了期刊的治学态度,另一方面也便于期刊开展学术交流、扩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文章从高校人文社科综合性学报的篇均引用文献数、期刊作者地区分布、基金论文占有比例、本机构论文比例以及作者机构标注比例入手,并分别列出各项指标的前100名进行分析,从而反映该领域内高校人文社科综合性学报所载论文学术含量、学术规范及其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8.
[提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40年,中国高校社科学报经历了复兴发展与繁荣(1978—1999)、变革与转型(2000年迄今)两个发展阶段,呈现出由数量增长向版面扩张和质量提高,由综合性向专业化、专题化和特色化,由内向性、封闭办刊向开门办刊、联合办刊、平台化、走出去,从整顿发展到再整顿再发展等变革与发展特点,管理者和学报人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变革转型尝试和探索,学报体制渐趋完善,但开放合理的学报体系尚未建立。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高校社科学报发展与变革的历史,总结发展的规律、特点和经验,明了改革方向和实现路径,进而为进一步变革与转型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依据,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摘要]本文通过对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01-2009年间的高校学报及社科综合性期刊数据的整理,对近年来我国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的发展变化趋势从整体上做了分析描述,并通过将高校学报与综合性社科期刊和专业性学术期刊对比,客观、真实、全面地对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进行了解析。通过上述考察发现,随着国家教育部对学术研究的高度重视,我国高校学报学术水平得到了突破性进展。但与高水平的期刊相比,差距依然明显。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研究山东省21种高校理工学报2007 ~ 2011年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来源文献量、引用刊数、地区分布数等6项指标数据,对21种学报的学术影响力进行了评价分析.数据表明:山东省高校理工学报的总体水平不高,影响力有限,且各学报规模和发展水平不平衡.针对存在的问题,山东省高校理工学报应当采取以下措施提升学报影响力:平衡综合性和专业性;找准定位,寻求突破;广开渠道,挖掘稿源.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报的特色化发展与学科建设基本向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学报的特色化发展是高校学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确保学报办刊质量的根本所在。高校学报的特色化发展主要受高校学报自身内向性和综合性特点的制约。学报与学科建设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学报与科学研究的紧密关系上,二者均以学术为己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高校学报只有依托本校的学科优势、突出重点,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精品和名牌,才能在激烈的期刊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地方高校非核心类学报的发展受到学校、作者及学报自身发展的制约.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学报近期应调整办刊宗旨以适应新的形势、创建特色栏目凸显学科优势、加大邀约优秀稿件的力度,做好内功迎接改革大潮;远期可走特色化、专业化、集约化、多元化、网络化的办刊道路,使学报发展的路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高校学报普遍存在学术影响力低,社会效用差等问题,提出高校学报应拓展办刊思路,改革管理体制,创建高校学报发展的良好空间,建立“读者、作者、审稿专家”三个机制,采取吸引优秀稿件,突出期刊专业特色,传统与信息化相结合的发行方式,以及开发潜在的订户群、用户群,提高高校学报的利用率等措施,着力提高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使高校学报能够持续、快速的发展,更好地促进高校的学术交流及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体制之弊与纠偏之路——也谈高校学报的专业化转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学报的专业化转型面临来自现行出版管理体制的制约和高校内部学术利益的羁绊。借鉴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的经验和未来发展蓝图的设计,普通高校学报的专业化转型可以尝试走整合校内学术期刊创建专业版学报、区域内高校联合出版专业化学报和在现有综合版学报基础上谋内涵发展等多元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以高校学报的改革困境为着眼点,分析大数据时代的定义和特性.从全新的市场空间与营销模式、专业化的大型期刊数据平台优势、从内容提供者到信息服务商的转变三个方面,指出"大数据"时代为高校学报改革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简言之,"大数据"时代为高校学报的高效率办刊、影响力扩张、精细化与专业化发展甚至是市场盈利,都提供了无限可能性.学报编辑要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思维、开拓创新意识,利用数据发展自己,并突破自身困境,变被动转型为主动探索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16.
分析我国高校学报办刊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借鉴近年来期刊工作的理论研究成果和经验,综合性地提出高校学报改革发展的途径,即专业化定位、学术质量提高、传播网络化和印刷装帧标准化。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初,学界和业界关于学报综合性和专业化发展的争论不断,没有形成共识。这个命题仍然是学界和业界关注和亟需解答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例示关系和体现关系两个维度对高校人文社科学报专业化发展的必然性、渐变性、可行性、制约因素以及学报综合性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高校人文社科学报与学科的发展是同向的,其专业化发展是必然的,但学报专业化发展是渐变的;学报发展是沿着综合、专业、再综合、再专业的路线周而复始的;在学报发展某个特定阶段,学报综合性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学报专业化发展要想成功,一定要首先在政策、专业设定、人力、资金、学术资源、编辑配备等方面得到主办学校的大力支持;还需主管部门在具体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上的支持;学报专业化发展一定要确立正确的政治导向,体现时代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报是由高等学校定期出版的学术性刊物,早期高校学报兼具学术与新闻特性,《清华学报》是我国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高校学报。中国高校学报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五个时期:民国以前的萌动,新中国初期的起步,"文革"时期的停滞,改革开放后的数量扩张与新世纪的健康发展与跨越。高校学报具有质与量并举,传承与创造文化、培育新人等多功能性,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综合性与特色化兼顾以及"顶天立地"的办刊理念等特征。高校学报当前面临着互联网数字化、国际化、体制束缚等发展中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可进一步明确高校学报的性质与办刊宗旨,加快期刊与编辑转型,推动办刊形式与方式创新,科学细化期刊评价等。  相似文献   

19.
反思我国大学学报界几个倾向性的问题——过分强调大学学报的所谓特色化、专业化、去同质化和数字化,可以发现:特色化强调特色是学报生命力之所在,其命题本末倒置,不能成立;专业化认为综合性学报已经不适应形势了,必须进行专业化改革,其实质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去同质化不知道数据和结论是科学的根本,同质化实际上是学术追求的必然结果;数字化含义不明,企图让学报编辑舍本逐末,显得幼稚。对于这些无谓的虚拟命题,我国大学学报的管理者、编辑者,不应浪费过多的时间,因为特色化、专业化、去同质化、数字化等不是大学学报发展的关键。目前来看,真正清楚大学学报的使命;在学报评价问题上改弦更张,实行二维评估制度才是学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2004-2006年高校人文社科综合性学报的217种刊物的引文数据为研究对象,统计了高校人文社科综合性学报的总被引次数、他引次数以及被引广度几个指标,分别列出三项指标排名的前100名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高校人文社科综合性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及其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