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互为前提。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就无法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而不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交互作用,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人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探索当代中国人的发展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人的发展状态应是“道德经济人”,明确了当代中国人的发展方向。而培育和塑造“道德经济人”则是当代中国人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大报告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这一基本方略要求任何国家机关和个人都必须依法行事,根据宪法和法律管理国家、社会的各项事务。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首先,二者之间具有内在联系,二者都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文精神;法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其次,二者存在辩证关系,依法治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依法治国的目标和结果。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必要既要重视既要重视和谐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又要重视法治在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中发挥的作用,通过法治手段来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虽然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但同样需要正确处理好"先富"与"共同富裕"的辩证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共同富裕;强调"共同富裕"并不是要否定"先富";需要依靠"先富"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和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理顺分配关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新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的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设想不仅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还具有丰富的哲学意蕴——普遍联系观、对立统一观、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历史发展规律与历史创造主体的统一等。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内涵,对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共同富裕”虽然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但同样需要正确处理好“先富”与“共同富裕”的辩证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共同富裕;强调“共同富裕”并不是要否定“先富”;需要依靠“先富”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和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理顺分配关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这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工作,努力奋斗。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与人权保障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谐社会是个体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是建立在尊重和保障人权之上的社会.以人为本是人权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本质;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平等地保障每个个人、每个社会群体的人权,才能保障我国社会和谐、平稳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是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新的构想和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和社会矛盾深刻认识的结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方位和出发点。我们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中把握和谐社会的建设,使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和服从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构建和谐社会还要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特点来处理和谐社会构建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略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以人为本的政治和谐,以人为本的经济和谐,以人为本的文化和谐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稳定有序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人为本为根本前提,把"五个统筹"落实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当今中国社会坚持以人为本与全面协调发展的时代呼唤,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2.
坚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整体文明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组成社会整体文明系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社会整体文明系统的全面建设。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整体文明观,才能不断走向全面、协调和持久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互动共进的历史进程。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拓展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和现实途径;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4.
弘扬延安精神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命题,“延安精神”则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的老传统,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我认为,要实现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任务,必须弘扬延安精神;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社会主义方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全面和谐,首要的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因为真正的和谐社会只能是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谐,不可能构建…  相似文献   

15.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谈我国的社会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核心指标。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改变社会保障方式,加强社会保障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现阶段的历史任务和发展目标。在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相互关系中,主要涉及小康社会内部、和谐社会内部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文明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并做出了重大决定。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和建设标志着社会文明建设已进入全方位实施的新阶段。社会文明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四者相互交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体。现今探讨社会文明的内涵、特征;社会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辩证关系;社会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是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延伸.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伦理精神的关切,制度伦理以其规范、协调和创新功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合理、公正的制度环境和伦理支撑,在促进社会公正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上,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统一,并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和谐社会也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等方面对制度伦理提出了相应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现阶段的历史任务和发展目标.在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相互关系中,主要涉及小康社会内部、和谐社会内部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