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人类学对参与式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面临的挑战已有认知,但缺乏对专业规划者与受灾人群认识论的差异研究。文章通过对卡特里娜飓风过后新奥尔良市第四规划区恢复重建规划的考察,揭示出社区居民与规划专家在界定社区与使用城市空间方面的认知往往相距甚远。真正的参与式规划,需要专业规划者意识到自身所持的认识论背后蕴含的文化历史特殊性,并就专业知识与当地居民进行协商。  相似文献   

2.
“村改居”社区是在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中产生的。同时,传统村落居民在熟人社会基础上所产生的社会共同体意识也因生活场所的转变而受到冲击,而居民新的社区意识尚未建立,不利于社区组织运行及社区的自我发展。文章以帕特南社会资本理论为分析视角,指出“村改居”居民的社会关系网络弱化、互惠规范失序、社会信任不足,极大降低了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责任感与参与感,使“村改居”居民的社区意识不足。提出应通过打破居民的社交隔阂、培育新型社区文化、加强社区制度建设来重建居民社会互动网络、构建新的互惠规范、夯实信任基础,从而增强居民的社区意识,密切居民与社区的联结,稳固社区基础,发挥居民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提高社区组织运行与合作效率,促进社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汶川灾后社区物质建设已取得重大进展的基础上,社区意识的有效重塑逐渐成为灾后社区重建和社会建设的当务之急。以社区意识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切入点,根据四川3个极重灾区的抽样调查数据,用实证研究方法,集中讨论和分析灾后社区意识重塑过程中居民社区意识水平的现状。研究结果发现,在灾后社区重建过程中,由于各种具体因素的叠加影响,总体上居民的社区意识状况一般,社区意识重塑工作应持续加强和深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一是营造安定良好的社区内外部环境;二是注重社区居民社会关系的重构和社会资本的重建;三是加强地方政府对总体重建工作的协调指挥作用,以期为社区意识重塑的规范化、高效化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姚亮  林霖 《社区》2004,(17):18-19
社区听证会制度是由行政听证制度演变而来,是行政听证制度的末梢形式。概而言之,社区听证会制度是指政府相关部门在社区实施的项目和涉及社区居民重大利益的工作,在作出决策之前,由居委会在社区组织居民或居民代表召开听证会,听取广大社区居民的意见,最后达成统一意见并上报政府部门,政府部门根据这一意见作出决策并付诸实施的一项制度。社区是百姓生活依托的场所,社区内的所有事务直接面对的是居民,如何更好地为居民服务,为居民办实事,这既是社区组织的事务,也是政府所要协助社区做的事务。它需要政府与社区之间的合作,更需要政府内各部门…  相似文献   

5.
探析居民个体异质性如何影响社区共同体情感有助于推动社区构建情感共同体,破解社会碎片化和陌生人社区的困境。本文提出社区共同体情感包含邻里互动、信任程度和公共参与三个维度。借助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的数据和一系列二分和有序logit模型,从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生活利益相关度和政治面貌三个方面探析个体异质性如何影响社区共同体情感。在中国社区,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越低、社区生活利益相关度越高、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倾向于拥有更强的社区共同体情感。根据我国社区和居民的特征,进行分类治理、政府进行引导促进民主协商和社区自治是提高社区共同体情感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
王桐叙 《社区》2009,(34):34-35
2009年8月25~26日,北京和平里街道上龙社区邀请社区问题专家舒可心和30多位社区居民代表,以“我的社区我做主”为主题进行了专题研讨。这既是上龙社区居民议事厅首次活动,也是“社区居民议事厅”开厅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镇社区存在着社区地域范围划分不合理,社区居民没有内在的利益和情感联结,现有社区自治组织过度行政化,社区居民自治权实现缺乏内在的动力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我国城镇社区居民自治权的实现。其形成的重要原因是,居民在自治过程中未能形成稳定的社区居民自治共同体,城镇社区居民自治缺乏必要的共同体意识和客观物质基础。本文认为要实现我国城镇社区的居民自治,必须将居民自治权建立在适当的社区居民自治共同体之上,住房小区化基础上不断成熟和壮大的居民小区为居民自治权实现奠定了客观物质条件;以居民小区中居民共同利益为基础可以构建起稳定的社区居民自治共同体,改变传统的、按照行政区域确定的居民社区自治为居民小区自治,通过小区居民共同情感和经济利益为纽带,重构新型居民自治共同体,实现城镇居民自治权。  相似文献   

8.
曹传柳 《社区》2004,(7):16-16
社区服务与社区直选像两个车轮,拉动着社区建设的健康发展,形成人人关注社区、人人参与社区的良好氛围。社区服务让居民更关注社区社区居民对社区居委会的关注度,很大程度取决于社区居委会是否能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只有提升社区服务,才能使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居民之间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才能使社区居民感受到社区居委会的存在,从而更多地关注社区居委会的建设。社区服务不到位,居民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不满意,也就不会关心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而加强社区服务,他们就会关心并热爱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并对社区服务进行深层次的思…  相似文献   

9.
社区异质性、社区公共性与社区整合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本文关于城市社区有效治理的中心命题。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城市社区异质性增长和社区公共性衰减现象,回答了以重建社区公共性来促进社区社会需求整合、构建社区有效治理的方向与可能。研究结论认为,市场化、城市化和"单位制"衰微是城市社区异质性增长与社区公共性衰减的三个重要机制。社区异质性在宏观上呈现为社区社会结构的差异、在微观上呈现为社区社会需求的差别。同时,社区异质性弱化了社区公共性,使社区呈现出明显的"原子化"和"隔离化"状态,威胁了社区整合。因此,重建社区公共性是整合差别化社区社会需求、防止社区"原子化"和"隔离化"状态的关键。重建社区公共性意指建设社区多元主体或社区居民的地域"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共识和认同感,社区公共性是一个社区中多元主体共生共处的公共价值,是参与社区治理的多元主体相互承认彼此间差异并能一致行动的合法性基础,是对社区居民具有一定规范性和约束性的公共规则,也是城市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府动员不同主体参与社区建设的内生动力。文章从公共价值、公共规则、公共空间、公共参与和公共服务的维度讨论了重建城市社区公共性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任毅 《社区》2014,(22):36-37
近几年来,北京市东城区崇外地区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先后建起了五大楼房小区,其中都市馨园、新景家园、国瑞城三个社区是以地区原危改回迁居民为主的人口密集型社区;新世界家园、新怡家园两个小区是以公寓为主的高档商品楼小区。随着现代化小区的相继建成,街道在社区管理中遇到了很多新问题,尤其是都市馨园、新景家园、国瑞城三个回迁小区,普遍存在着管理机制缺失、责任归属混乱、操作运转不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