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中国电影谱系中,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是历经沉浮、意义丰富的一个门类。改革开放以来,这一题材电影的产业与文化几经变革。它们在银幕上绘制着不同时代的样貌;同时,其在生产、传播和批评等层面所呈现的话语和显示的特征,亦成为反观时代中国的一种角度。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少数民族题材影片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考察影像与时代的互动关系,探索光影世界背后的时代话语。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以来,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展露了新的创作症候。一方面,建立在母语电影和少数民族生活景观化呈现基础上,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主体性得到逐步建构。与之相伴,来自主流文化体系等"他者"的审视又对少数民族电影创作产生着深度的影响,在特定方面弱化了其主体性。另一方面,近年来少数民族电影中带有细碎叙事与反戏剧化的鲜明特点的"小情节电影"涌现,在创作风格上逐渐远离主流商业电影。从电影生产以及电影传播等产业实际需要出发,少数民族电影往往采取创作折衷策略,在叙事策略和内容上都有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现实题材影片创作中体现出更加深沉的现实性和强烈的文化主体性特征。在文化自觉意识的引领下,不同民族身份创作者对少数民族现实生存焦虑和文化焦虑给予了积极关注、深深的思考和现实主义的表达。民族现实题材电影逐渐摆脱对民族历史现实的缅怀与追忆,开始正视和回归理性民族"现实",通过对民族现实世俗生活的真实刻画,在遵照电影艺术叙事规律和法则的前提下,实现了民族现实题材电影民族性、时代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提升了整个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艺术水准和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电影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与少数民族题材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为西部电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源泉,成为西部电影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另一方面,西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较为深刻地展现了西部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环境和精神风貌,为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带来了新鲜的艺术活力,形成了一批标志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民族电影、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以及少数民族电影等概念进行厘清与界定,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可划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分别有其不同的文化想像、身份追寻、意识形态表征等文化价值取向。此外,还可以从文化多元化特质与电影文化民族异质性的全球化表达策略两个方面,探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文化价值的取向与方略,以期寻求当下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的对策与路向。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以来,以原生态文化为内核的少数民族电影,在全球化和现代性的背景下,通过对原生态与现代性冲突与协调的影像符码的运用,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进行文化反思与人文关怀。这既有助于提高人们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意识,也是少数民族电影实现大众化传播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元文化盛行的今天,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在对照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少数民族电影辉煌的基础上,认为当下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只有在突出自己特色的基础上,借助类型电影的创作手法,积极走市场化的道路,才能再铸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辉煌。  相似文献   

8.
从电影空间美学的客观形态出发审视新时期以来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现在当下"空间转向"的语境中,电影媒介语言的本体——"空间"不再是仅供"他者"观看和想象的奇观容器,不再仅仅是一块银幕、一个景框、事件的地点、故事的外壳,在叙事、表意、象征方面也不再处于沉睡状态,而是空间更多的功能被唤醒,从隶属于时间性叙事到上升为叙事中心,成为叙事元素,占据相当的叙事地位。本文立足于新时期以来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从空间的拓展性、写意性、象征性三个方面阐述影片如何通过空间建构实现电影媒介语言表述策略与民族文化内涵之间的相互融合,以及如何通过空间美学实现对"民族性"的把握,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视听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电影对陕北民歌的两次演绎和传播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以后的中国电影创作中,曾出现过两次比较集中的对于陕北民歌及其地域文化的演绎和传播现象,先后在银幕上出现了"红色陕北民歌"和"原生态陕北民歌"的代表作品及其全社会流行热潮;与此对应,陕北民歌及其地域文化又对中国电影的审美特征、文化指向具有反向渗透和影响作用.两者互动融合生发,最终塑造和建构了特定时代下中国电影的民族性以及民族文化的当代性、大众性,并在当代文化史上影响深远.全球化视觉文化语境下,这种大众电影与民族艺术文化互动传播的现象与模式,值得我们继续关注、探讨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电影的概念根本上是一个文化核心的概念,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和与世界电影整体发展的不断接轨,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化概念内涵就是实现在全球化电影产业链条下的发展概念和世界语境下的文化平等对话权利。这一理念不仅可以让少数民族电影在文化特性上展现其概念的包容性,也可以藉此拓展少数民族电影在全球语境下的产业特征、审美维度与商业价值,对进一步研究少数民族电影的未来发展走向具有现实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五十多年的艺术创作,也如同整个中国电影的大命脉那样,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脉联系.其中有相当多的篇幅和细节描绘了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当中的民俗风情,组成一幅幅生动活现的少数民族民间风情画.文章主要对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当中的民俗化倾向做某些系统归纳和整理,并且进行相应的美学分析,希望能从电影化的文艺民俗学角度,剖析少数民族电影当中丰沛富饶的文化内涵、别致多样的电影镜语表现形态,从而得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以来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通过对历史与民间传说的演绎,在重温大一统的集体记忆的同时,体现出了较为自觉的族群身份追求.新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还通过对新中国建立后各族人民共同奋斗与同舟共济事件的表现和新时代民族英雄人物的树立,丰富和稳固中华民族统一体.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他者话语则因立足点的不同而显得漂移不定.导演的民族身份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上半叶同属外邦殖民地的港台地区,以银幕上对古代历史的追忆为国家塑形,坚守中华儿女的国民精神.台湾光复以后,电影以宏大叙事宣扬主流价值观,维护—个中国的传统形象;香港电影则在武侠的幻象世界中打造具有忠贞与侠义风范的国家与民族形象.新世纪以来,香港与内地电影对于国家形象的叙事立场与理念逐渐合一,台湾电影却仍在文化身份确认的困境中.  相似文献   

14.
韩国电影在借鉴好莱坞商业类影片经验的同时,注重在电影中进行本土身份的建构,用本民族的人物和情感重述西方题材和改写西方故事,在本民族的政治事件和历史故事中彰显现代价值观,以本民族的审美趣味消解西方影像中情色与暴力的极端显现,藉此获得了本土票房和海外票房的双赢。韩国电影这种"洋"为"韩"用的做法,对中国电影本土身份的建构具有启示意义。中国电影既要加强现实观照、丰富现代影像,又要甄选彰显共同价值的历史事件作为电影素材,借鉴好莱坞电影的叙事策略来讲述中国自己的故事,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一方面营造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审美意境,另一方面在人性的层面上达成东西方的共识,在唤起观众中国文化自信的同时,制造具有"中国身份"和民族文化标识的观影效果,以赢得世界观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十七年”时期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一直是新中国电影史上颇为“边缘另类”但又无法忽视的独特存在。在新中国建立初期,一方面,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有效地发挥了教化宣传的意识形态功能,完成了新生政权的合法性营造、民族政策的宣传普及、中华民族亲如一家的想象性建构;另一方面,“十七年”少数民族电影以其独特绚丽的视听风格、多样杂糅的类型融合、直白热烈的情感表达为新中国电影原本单调的主流版图增添了诸多艳丽的色调。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在“十七年”时期的少数民族电影中,家国观念的意识形态构建与类型化的隐性承续及开拓也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共谋与和谐。相较于汉族主流电影类型性的不够丰富多元,类型性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有难能可贵的继承和发展,因而也成为我们今天很有价值的电影艺术与文化的遗产。  相似文献   

16.
在梳理主旋律电影海外传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五部国产主旋律电影的海外票房以及豆瓣、爱影库、烂番茄网三个知名电影平台的评分及评论,探讨了主旋律电影海外传播效果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探寻提升中国电影海外传播效果的路径,即夯实电影产业,加强国际合作;建立电影海外发行渠道,创新电影推广方式等,从而实现主旋律电影对内提升民族自信、对外传播中国文化进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以来的华语青春电影在电影题材、叙事策略、跨媒介改编、宣传发行等个方面呈现出明显的转变。基于社会文化环境,分析了新世纪华语青春电影从饱受诟病到未来可期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多年电影教育与产业革新的成果显现,是粉丝经济与女性经济助力年轻人消费群体的成长,是年轻影人的成长与责任担当,是主流文化对青年亚文化的整合与收编。  相似文献   

18.
黄飞鸿、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叱咤于中国和美国好莱坞影视银幕上的功夫巨星们已经成为中华武术、中国民间英雄的标志。百余年来,有关洪拳大师黄飞鸿的武侠传奇叙事活动影响深远.成为和新派武侠小说及影视系列、霍元甲小说及影视系列相并列的三大中国现代武功文化叙事系列之一。数以千计的黄飞鸿叙事活动兼具霍元甲系列的民族与时代主题和李小龙系列的跨国文化沟通之长,而避免了霍元甲题材在海外传播的相对不广与李小龙题材乡土民俗趣味甚少的问题。形成“特型电影艺术+学术性+中国特色文化产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纪录片一大类型,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获得了迅速发展,它既再现了少数民族地区风土人情、多彩文化和重大历史事件,又记录了少数民族普通人日常生活、生存状态和社会变迁,对中国纪录片艺术进步以及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作出了贡献。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承载着少数民族和中国国家形象,它的广泛传播有利于文化认同、民族国家认同和现代化建设。针对当前历史语境和传播技术条件,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可以从传播渠道、国际交流、政府扶持、摄制队伍建设等方面寻求突破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藏族题材电影是指以藏族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反映藏民族文化的影片,是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具有鲜明特色的一支重要力量。文章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对藏族题材电影生存发展文化空间展开论述,以期能认清其生存之文化境遇,为找准困扰其发展的瓶颈以及对症下药提出合理解决方案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