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戏剧课文情节跌宕,语言精炼,是培养学生艺来美感和听说能力的极好材料。在讲授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掌握戏剧朗诵技巧,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培养良好的语感。同时,引导学生开展戏剧讨论和戏剧表演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2.
田汉戏剧思想和创作实践的复杂矛盾乃至其内在丰富的美学特质有着多元的外来影响。透过其创作主张、创作实践与演剧活动,我们发现田汉戏剧受到来自日本、欧美以及苏俄戏剧的多重影响。如果说一部中国话剧发生发展的历史是一部接受外国戏剧理论思潮、流派和创作影响的历史的话,那田汉对外国戏剧成功的学习与借鉴,无疑可为中国现代戏剧学习借鉴外国戏剧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现代派戏剧自诞生之时就带着对传统的挑战和反叛的姿态。传统的戏剧观念、戏剧形式和美学原则都受到了质疑并经历了颠覆性的发展。纵观西方戏剧文化发展的长河,戏剧在两千四百年间都是沿着亚里士多德式的传统发展,一直到一百多年前的现代派戏剧出现,现代戏剧不再关注单纯的感情沉溺,更多的是强调观众的理智体验,把对生命的本质意义的探究提到了最高的形式。艺术家的视野从神转到人到普遍人甚至多余的人,最后甚至是人的内心,把西方源远流长的人本主义传统推向了一个新境界。西方戏剧的发展经历了审美体验哲理化、审美对象内向化、审美途径主观化和戏剧观念多元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中国朝鲜族戏剧的创立和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当前,许多民族艺术面临萎缩乃至危机。朝鲜族戏剧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应在普及朝鲜族戏剧教育、开拓朝鲜族戏剧新市场、改革朝鲜族戏剧体制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可以从戏剧学、教育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朝鲜族戏剧,探讨朝鲜族戏剧发展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戏剧确实有所振兴。戏剧改革一直在进行着,但还没有十分成功的经验。戏剧危机的根本不是体制问题。从剧本到演出,从内容到形式,从发扬传统到紧跟新潮,许多方面超越前人,但观众稀少,没有市场。当代戏剧的这种状况,不能笼统视为戏剧衰败。戏剧具有意识形态及商品的双重属性,怎样科学地解决这两重属性的关系,使戏剧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既取得社会效益也产生经济效益,是戏剧改革的最大难题。  相似文献   

6.
7.
展示地域文化的海派探索戏剧《街上流行红裙子》以对当代纺织女工的劳动、爱情、人际关系、个体心理的剖示,透露出上海的城市文化精神和上海人的文化性格特点;关东探索戏剧《黑色的石头》穿越生存表象直抵生存本真,透视出东北社会形态的原始惰性、凝重的习惯势力、东北人带原始野性的天性和生命活力、自由意识;荆楚探索戏剧《山鬼》重塑屈原艺术形象,调侃封建社会知识分子集体无意识,对历史文化和民族性格心理进行哲学、文化学、人类学的形而上的考量,涵容了深邃的文化意蕴、象征意蕴。  相似文献   

8.
戏剧文学的欣赏固然是一个阅读的过程,但在阅读欣赏中可多方面、多角度地去把握具体作品,从而深入领会其所蕴舍的独特艺术魅力,提高阅读者的戏剧文学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9.
十七年"社会主义戏剧"在现代性诉求方面表现出了一些共同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关注人的个体尊严和生存状态,彰显人的个性和自由,肯定人对民主、平等、正义等生存权利的追求等。其反现代性的方面主要表现为"革命"思维统摄了整个戏剧活动,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逻辑、戏剧批判精神的失落、创作者的主体性被僭越等反映出政治对"人"的压抑。十七年"社会主义戏剧"在发展过程中,其现代性和反现代性的特征始终交织在一起,但它整体上所具有的反现代性内涵,使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自"五四"以来的"人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0.
戏剧意象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戏剧意象是一个局部性而非普遍性的戏剧范畴。它从表现内涵角度可划分为“观念意象”、“情绪意象”、“意绪意象”等三类,从外在表现形式上可划分成“自然物象”、“人化物象”、“人物形象”等三类,并分别表现出多项不同特征。戏剧意象处于运动中,其基本运动形式是反复延续或交替活跃,其运动特征是在间断中延续,在延续中间断,并表现出“同向衍生”与“异向变化”的方向性。戏剧意象的功能是通过象征扩展其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戏剧改革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戏剧家艰苦拼搏,勇敢探索,平心而论,戏剧确实有所振兴。新剧目的创作数量是前所未有的,而且涌现了一些优秀剧目。这一创作繁荣局面,是建立在编剧、导演、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综合创造力逐步加强的基础上的。从剧本到演出,从内容到形式,从发扬传统到紧跟新潮,许多方面超越前人,但与台上热闹形成反讽式对照的是观众稀少,没有市场。戏剧具有意识形态及商品的双重属性,怎样科学地解决这两重属性的关系,使戏剧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既取得社会效益也产生经济效益,是戏剧改革的最大难题。戏剧改革中值得研究、要解决的矛盾很多,出路还是在如何组织好生产,组织好生产出好剧,让艺术繁荣起来。应以实施精品工程为契机,创作出更加深刻有力反映时代风貌的精品力作,让当代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世界文化宝库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静止戏剧"理论是比利时作家梅特林克提出的戏剧创作的一个重要理论.与梅特林克同时代的俄罗斯短篇小说家、剧作家契诃夫在戏剧创作中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自觉的运用与发展,开了现代派戏剧的先河,并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契诃夫戏剧的情节、进程、动作、语言几个方面去分析"静止戏剧"理论在契诃夫戏剧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3.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黎羌教授是一位长年从事中西戏剧文化比较、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与民族戏剧学研究的专家,十余年来他撰写的《中西戏剧文化交流史》《民族戏剧学》《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等书,在民族学、戏剧学学界享有盛誉。新近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发行的《民族戏剧文化大视野》是他在上述著作基础上形成的更为优秀经典的学术专著,为当今方兴未艾的民族戏剧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学科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李援华是现当代香港剧坛的中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话剧创作最有代表性的剧作家。他的"为人生"的戏剧观念;他"敢于面对一切残暴和不平",憎恨丑恶、同情弱者、反抗黑暗的现代意识;他对于"人类的缺点"的严峻审视,对于人性真善美的坚守和追求;他用戏剧叩问生命,对于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严肃思考等等,都将中国现代戏剧精神在香港剧坛发扬光大。上世纪50至70年代香港剧坛荒漠贫瘠,李援华坚韧执著地从事本土戏剧创作,全力地、艰难地推展校园戏剧,对当代香港戏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席勒的美学思想最早就是从戏剧美学的论述开始的,他的几篇关于戏剧的专论主要探讨了戏剧的社会地位、审美本质、审美功能,并最终把戏剧与人性的内在本质联系起来,把戏剧作为改造社会、传播知识、完整人性的最重要的社会机构,把戏剧视为人类精神的最高产物。席勒特别强调了戏剧的"教育人和教育民族"的特殊使命,为德国启蒙主义要求形成"德意志民族"的历史使命进行了戏剧美学的论证。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戏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戏剧活动和戏剧观念很少被人提及。他的戏剧活动是丰富的,他的戏剧观念不乏偏激与片面,但也具有敏锐深刻的洞见。这对当代中国戏剧理论与创作无疑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美国生态戏剧是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并扩及欧美的一场新兴戏剧思潮和戏剧运动,作为生态戏剧策源地的美国取得的成就和产生的影响最大,至今方兴未艾。由于译介滞后等原因,国内对此知之甚少。文章通过对生态戏剧的命名梳理、概念界定和特征规范,探讨美国生态戏剧的缘起和发展动向,逐步将生态戏剧引入国内,推动当代戏剧在生态时代的绿色转向。  相似文献   

18.
如果以表演作为戏剧的本质特征,仪式与戏剧这两个概念就出现了交叉甚至重叠,仪式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戏剧。对仪式与戏剧关系的把握不能建立在表演形式的相似性上,而应该建立在内容或功能的差异性上。区分仪式与戏剧内容或功能差异的是仪式与戏剧体现的情感,仪式与戏剧情感的差异是集体性情感与个体性情感的差异,而集体性情感与个体性情感的差异是仪式与艺术的差异,这样,以表演为特征的戏剧实际上就包括作为仪式的戏剧与作为艺术的戏剧。  相似文献   

19.
20.
王国维在戏曲研究中对"戏剧"和"戏曲"两个概念的使用是有分寸的."戏剧"是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别的演剧艺术的总称,"真戏剧"是对我国民族戏剧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称呼,"戏曲"则是指戏剧文学中的曲词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