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的运用为艺术设计教学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并推动了艺术设计教学方式改变,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软件具有依赖性,不关注设计灵感等等。对此,本文从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从数字校园项目到数字博物馆的信息传播建设,对我国展示空间信息传播设计现状进行了分析评述。界定了展示空间信息传播系统设计的内涵,对新媒体技术对其带来的巨大变革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新媒体技术在展示空间的展示设计、远程空间信息传播及本地空间信息服务设计的新理念及技术实现。最后还就展示空间信息传播系统设计理念进行了挖掘,例数了其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选择与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接受、发展、创新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吸收新营养、新见解和扬弃旧事物、旧思想的辩证否定过程,也是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过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空间的拓展,新媒体的能量日益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已经并将更为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意识形态、政治格局、经济模式乃至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渠道。新媒体技术下传播功能的彰显、传播机制的优化以及传播模式的创新,赋予了新媒体实践下马克思主义传播新的取向选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借助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先进成果,通过现代新媒体技术下传播的模式的建构,将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传播和普及。  相似文献   

5.
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推动媒介形态更新,催化传统营销模式转型。新媒体传播在整合营销方案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其传播理论的发展,被广泛实践运用于各种营销活动之中。近日,《国际公关》记者采访了数字华夏(北京)品牌传播机构总裁姜培  相似文献   

6.
试析新媒体时代的大众文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依托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媒体,必将深刻地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大众文化也经历着深刻的变化。新的消费浪潮的涌动,娱乐文化势头强劲,跨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和重要。  相似文献   

7.
在新媒体传播中,人们对信息的审美诉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审美追求"向外转"成为最大特点,对媒介信息的审美接受从心灵美转向感官美与娱乐美,泛娱乐化是其最大表现,"一路观看"是新媒体使用者最喜欢的审美方式,传播视觉化是新媒体的技术性与工具性带来的审美途径。人类审美的虚拟性倾向在新媒体中被发挥到了极致,网络游戏对人"心理抚平"和"自我幻想"的审美功能是其最基本的功能。"网络迷"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8.
首先,由于媒体技术的进步,使艺术形式更令人喜闻乐见,新媒体有利于艺术的传播,促进了艺术大众化.其次,新媒体艺术不一定导致传统艺术的消亡,反而可能促进它们的保存.同时,新媒体艺术扩大了艺术使用的行业范围,以及与商业加快互动的能力都更加促进了大众对艺术的参与.  相似文献   

9.
在以移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生存环境中,熟练使用新媒体技术成为人们展开社会行动的必要前提。家庭场域内子代青少年与亲代长辈对新媒体技术在理解、接纳与使用层面均存在巨大差异,导致家庭代际交往与互动中存在明显的"数字代沟"。家庭内部的"数字反哺"机制既为"数字代沟"的消弥提供了自发救济,亦同时产生了代际互动及家庭关系的负向影响,"反哺阻抗"成为家庭代际间关系维系和反哺行为持续开展的现实挑战。数字媒介素养的提升、对话导向式家庭传播/互动模式的建立、对数字文化的理性认知,是克服"反哺阻抗"以消弥"数字代沟"的积极路径。  相似文献   

10.
杨蕾 《宿州学院学报》2009,24(4):122-124
数字化环境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亟待重构。首先对数字环境下艺术设计教学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在4个选择方向上提出相应的重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对新媒体艺术专业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新媒体艺术专业教育中复合型教师与教师队伍的复合型配备、课程体系与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与艺术的融合等问题现状的分析与探讨,明确了目前新媒体艺术专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将框架型媒介置于城市的空间信息传播的场域之中,从城市空间与框架媒介的关系、框架媒介的传播模式与传播形态、框架媒介的影响力三个方面进行传播学的解读。探讨了在城市空间信息传播中框架媒介的定位、属性及核心功能,表明了其作为城市空间的传播载体所体现出的“分众传播”的延伸建构;重点分析了框架媒介“固定-强调”的传播模式及其“强链接”复合动力系统的传播优势,即两者均体现出了框架媒介灵活化的拓展应用功能;解读了框架媒介对受众、社会及传播效果方面的影响力,即促进了媒介空间化与空间媒介化现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以数字技术为手段,互联网为媒介的新媒体正逐渐渗入并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及阅读等生活习惯。新媒体时代传统纸质期刊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中国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是必然的发展方向。从新媒体和传统学术期刊融合发展的矛盾关系入手,分析了影响学术期刊进行数字化发展和转型的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构建并完善了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的逻辑架构,并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适合中国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的建议路径和推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处理对象及其基本特征,并从计算机辅助教学、交互性远程学 习、信息存储、信息服务、信息检索、虚拟教学、智能教学等角度说明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 用。  相似文献   

15.
要理解所谓后“后现代”的数字艺术,必须追溯西方艺术的几次危机和转型。艺术史上的每一场变革,都跟之前积累下来的矛盾和现实中遭遇的危机有着直接关系。可以说,转型正是对矛盾和危机的回应。数字艺术在21世纪里正在逐步重塑当代艺术的整体格局,它还将继续对整个艺术史产生前所未有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南朝石刻作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很多都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开展数字化保护迫在眉睫。基于南朝石刻的保护现状,着眼于对南朝石刻进行数字化设计与展示设计研究,通过搭建南朝石刻相关信息资料数据库等新媒体信息平台,进一步推广传播南朝石刻的文化艺术价值。南朝石刻的数字化,需要解决其艺术风格甄别、艺术与技术结合等问题,从而更好地对其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大学生应用自媒体的特点,论述了自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从辅导员自身素质提高、学校平台建设、思想阵地建设,三个层面探索高校辅导员工作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以迈克尔·波特教授的“价值链”理论为指导,构建了有机、完整的数字媒体艺术价值链,使中国数字媒体各产业集团达到共赢,以利于中国数字媒体艺术的长久健康发展。在数字媒体艺术价值链的构建与发展过程中,注重其产业价值的同时,不忘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大众媒介供给缺失现状,从成本收益、社会阶层、公共产品、城乡二元结构等角度深入剖析其深层次原因,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1)挖掘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介需求价值,把握媒介经营成本与收益的张力;(2)履行大众媒介应有的社会责任,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介意识;(3)加大社会投入,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介接触提供便利条件;(4)以政府为主体,建立涉农传媒产品的供给投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