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农业视域中的苏州特色农产品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2—2012年苏州市农业发展的一些数据的分析,提出了发展苏州特色农产品的一些策略,具体而言:以质量为生命,打造绿色安全特色农产品;以合作为基础,实现适度规模特色农产品经营;以宣传为手段,打响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以特色农产品为卖点,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以加入WTO为契机,积极扩大特色农产品出口。以此使地方特色农产品走上现代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道路,打造优势品牌,实现规模经营、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科学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高校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升华办学理念、明确办学定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服务地方的特色观,以此推动地方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特色的重要标志.大学文化引领着地方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并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地方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又为学校的文化建设注入新的内涵,增添新的活力.地方本科院校大学建设要以顶层设计的引领,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工程;以特色发展的追求,丰富大学文化内涵;以系统建设的原则,建构大学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4.
关于地方院校办学特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地方院校办学特色的内涵切入,探讨了地方院校办学所面临的压力和营造办学特色的途径,提出了地方院校在办学中要确立"突出特色,以质立校,以生为本,崇尚创新"的办学理念.为的是办出水平,以贡献求支持,以特色求发展,营造地方院校雄厚的核心竞争力和坚强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乡村振兴和文化建设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围绕地方特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辩证关系、耦合机制展开研究,符合乡村振兴、文化发展的时代趋势和客观规律,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运用历史和理论相统一的逻辑,可以引申、推导出乡村振兴的文化向度以及地方特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对应性。地方特色文化之所以能助推乡村振兴,在于乡村振兴的文化向度和两者间的多重价值契合。在推动地方特色文化传承发展及其嵌入、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着眼于乡村社会结构的系统性、整体性,牢固树立乡村大文化观、全面振兴观,构建系统完善的文化开发嵌入机制和体系,最终优化乡村振兴效能。  相似文献   

6.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作为地方高校社科学报,地处文化古城抚州,依托地方资源优势,融入地方文化,以临川文化名人王安石研究等为切入口,创办"临川文化研究"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专栏,取得较大社会反响.专栏吸引了大批校内外作者的精品力作,既弘扬了地方文化,又提升了学报的学术品位.  相似文献   

7.
特色文化建设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必然选择。面对同构性与多样性并存、低层次性与可塑性并存、人文性与功利性并存的特色文化建设,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只有以服务地方为依托,确立办学理念特色;以人才培养为着力点,打造学科专业特色;以校训为切入点,营造校园文化特色等等,才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力建设各地地方特色文化,是推进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有效手段。在文化强省建设的总体布局上,应充分考虑各文化区文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合理布局、特色发展。在各文化区内部,也应结合其独特的自然和社会条件。按差异化原则进行地方文化的建设。具体到每一个文化区中的城市,应该结合城市的发展历程、城市的精神个性,来建设文化强市。地方特色文化建设,首先应抓住我有人无的独特资源进行开发,应当创造性的利用文化资源.以文化创意开发出特色文化产品,应该打破现行的行政区划的限制,实现跨区域的联合,应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9.
特色校园文化是地方高校赖以生存的基石。在全球化背景下,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人文精神相对缺失、个性文化比较欠缺、地方文化认同感弱化和校园文化理论研究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地方高校应高举弘扬地方文化的旗帜,充实校园文化的内涵;要注重对原校区文化融合、坚持服务地方的方针,以世界眼光和创新思维,丰富和发展特色校园文化,在对地方文化合理扬弃的基础上,打造地方高校独特品牌。  相似文献   

10.
试论地域文化对地方高校办学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校办学与地域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地域文化对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产生根本上的影响,对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