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中一种比较先进成功的办学模式,被誉为二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德国双元制体系是一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紧密结合,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模式.本文结合作者在德国学习所得,探讨"双元制"职业教育在我国的适用环境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和主要形式是“双元制”.我们要准确把握“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通过比较分析中德两国职业教育在教育模式、行业协会职能、学生来源、教师内涵、实训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学习借鉴德国经验,努力办好中国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3.
农业院校观赏植物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赏植物学课程是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开设的本科专业课,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从教学实际出发,依据素质教育的宗旨,提出在理论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强观赏植物基本理论讲授,在多媒体课堂上注重师生互动和启发;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实习实践基地的选择,形态识别难点运用比较分析法,根据观赏植物季相特点,按季节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将多媒体理论课与校内外、公园绿地实践课穿插教学,及时总结,以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消化理解,促进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学习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职业化、实践性、人本化、无缝对接等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学习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应学习其基本精神,应从我国国情和高职教育特点出发,从校企合作、教师培养、素养教育、教学与学习、教学改革几方面合理借鉴,努力创造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  相似文献   

5.
机械CAD/CAM是机制本科专业一门包含理论、实践多方面内容的重要专业成组课程。为提高本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针对该课程的理论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如何变革、实验和实践内容如何安排以及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如何穿插融会等方面,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实践,提出几点改革建议,并总结了近几年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融会教学成果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中德食品科学与工程高等教育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科学与工程高等教育领域,中德在教育体系、教学重点和课程安排等方面既存在着共同点,也有很多差异。德国大学实行课程制,没有固定的学习年限,学生可自主安排学习计划;教学形式多样化,注重学生个人能力培养和实践技能训练,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实际需要为原则,强调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此外,德国高校教学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模式,实践环节有法律保障。我国教育体系存在缺乏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环节相对薄弱,教学内容安排实用性差等问题,德国先进的教学模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德国“双元制”是当前国际上公认的较成熟、较有效的一种职教模式,从而引起国际社会经济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双元制”职教模式的特征和形成过程出发,分别对中、德在职业教育的认识、观念、方法及现实等方面作出分析和比较,认为德国的“双元制”职教模式可给我们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突出以企业为主、实践为主、企业与职业学校密切合作、实践和理论紧密相连的职业培训制度,主要面向的是初中毕业后的学生,其目的是培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一直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领域,但是存在着与社会脱节、体制不健全等各种问题。本文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提出建议,以期对振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德国的职业教育及其思想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完善,其中双元制更具有特色,已逐步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所借鉴.文章详细介绍了德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和双元制模式的特色以及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置和考试的特点.透过形式多样的职教体系本身,分析深层次的教育思想和职教理念,寻找职教中产学研的结合点,对理清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思路,培养市场需求的人才,加快经济发展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0.
创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择什么样的本科培养模式是专升本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整个培养方案的设计中,核心是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在理论课程的课程体系设计与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要安排一定的实践教学,不但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与知识,而且教会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通过该方案的实施,成都大学的专业教学工作取得一定的实效,也逐步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