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基于费森—奥尔森估值模型对中国A股市场股价的主要解释因素进行分析,力图在文中解释是何种会计指标成为股价的主要解释变量进而考察了会计信息的投资决策有用性。文中主要研究了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对股价解释能力的程度。本文实证结果发现:2002年以后,我国资本市场存在账面净资产对股价的解释能力逐年增强的现象,且是股价的主要解释力量,解释能力优于会计盈余;账面净资产、会计盈余二者联合对股价的解释能力呈现波动性增强趋势:同时否定了会计盈余单因素对公司股价解释能力逐年增强的假设。  相似文献   

2.
我们用对会计收益和净资产、剩余收益以及现金流指标与市场价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 ,会计收益、净资产和剩余收益与公司市场价值正相关 ,但剩余收益与公司市场价值具有负相关关系。这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创造价值的能力不了解 ,而以净资产、会计收益为衡量标准 ,但会计信息不能够完全反映公司实际创造价值的能力。在解释公司当年的市场价值上 ,会计收益与净资产、剩余收益互相具有增量信息解释能力 ,但相对于净资产 ,会计收益、剩余收益的增量信息解释能力较弱 ,说明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较大程度上与净资产相关。在解释公司当年的市场价值上 ,相对于会计收益和净资产或剩余收益和净资产 ,运营现金流几乎不具有增量信息解释能力 ,说明投资者对现金流量指标基本不了解。会计收益和净资产对市场价值的联合解释能力 ,1999和 2 0 0 0年度较强 ,2 0 0 1年有较大下降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8—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数据,选取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作为代表性指标,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回归模型分析三个指标对股票价格的预测能力及其各自的稳定性。实证结果表明,每股净资产稳定性最高,每股收益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最大,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对股价的影响逐年增强。并针对实证结果进行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使用2001~201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剩余收益模型为基础对会计盈余和净资产的价值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进一步计算准则实施后不同会计信息的偏相关系数,检验了二者的增量贡献.实证结果显示,新准则实施使盈余信息和净资产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均得到提高,但相关性提高的主要贡献来自于盈余信息,净资产信息的贡献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20家公司,对其财务指标: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流动比率、每股公积金进行合并计算,得到钢铁行业的相应财务指标,并加入了换手率指标作为因变量,并以每个公司总股本为权重计算出20家公司的加权平均股价以及钢铁行业指数。分析了从2001年到2010年的钢铁行业季度财务指标、行业换手率和钢铁行业指数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计算,给出钢铁行业的行业股票定价模型,提出投资钢铁行业应特别关注行业每股净资产和行业换手率两个指标。  相似文献   

6.
已有的关于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实证研究的结果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从而使实证研究失去了对企业的现实意义。实证研究应为企业或行业服务 ,所以 ,对一个行业的实证分析应成为实证研究的重点。对我国 2 6家电子信息产业中上市公司 1996年到 2 0 0 1年资料进行的相关性分析表明 :评价电子信息类上市公司业绩的主要指标是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 ;在相关关系上 ,每股收益与总股本呈现显著性的正相关关系 ;董事长、总经理、监事会成员和高层管理人员持股对每股收益有显著性的正面影响 ;同时本研究的结果为已有的关于上市公司的研究结论提供了部分支持。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加值作为传统会计盈余指标的拓展,能够对企业的价值创造进行真实而全面的表述。以国务院国资委2010年起在中央企业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考核体系为契机,使用2005—2008年度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研究了经济增加值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价格模型下,经济增加值与股价显著相关;在收益模型下,经济增加值不能对股票收益进行较好的解释。对经济增加值构成要素增量信息含量进行了实证检验,认为:计算经济增加值时,进行会计调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对经济增加值理念在上市公司推广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市盈率是指该上市公司股票市价与每股净盈利之比.其本质含义是在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的前提下,以公司目前的收益水平,投资者换回其所投资的年数。在每股净盈利既定的假设下(一般以前一个会计周期每股税后利润为计算基础),其股价是投资人为取得上市公司单位收益所愿意支付的价格。我国股票二级市场市盈率偏高影响一级市场发行定价、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影响证券主管机构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统计定价模型申的变量选择做了改进,反映投机因素的变量选取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流通A股;投资因素的变量选取营业利润率、基本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每股经营现金流、分配能力指标(由每股资本公积和每股未分配利润加重而得).在此基础上对创业板和煤炭板块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投资因素对两个板决股票价格都有显著的影响,而作为投机因素的流通A股这个变量主要对煤炭板块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的规定,自2009年开始,上市公司的利润表应在"每股收益"项目下增列"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和"综合收益总额"项目,这标志着我国财务报告正式引入了"综合收益"概念。本文选取2009年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和价格模型,检验了每股收益和每股综合收益对股票价格的解释程度。实证结果表明,每股收益和每股综合收益均具有信息含量;与每股收益相比,每股综合收益具有增量信息含量,具有更强的预测能力和解释能力,对投资决策更有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应计质量视角来度量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水平,分别从股价和超额收益率两个方面分析了会计信息质量是否会影响投资者对股票的定价。结果表明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与股价显著负相关,说明外部投资者能够较好地识别财务报表中的盈余管理信息,对公司股价起到了有效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会计信息质量与超额收益率显著正相关,说明会计信息质量是资产定价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基本信息的价值增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探讨基本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尤其是在不同盈余质量下的价值增量相关性。通过统计检验,特别是依据E/P对基本信息进行分组检验后发现,某些基本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但与盈余指标相比,基本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较弱,在统计意义上不具有价值增量作用,投资者也不会因为公司盈余以暂时性为主而增加对公司基本信息的权重。这反映出中国投资者对基本信息价值的认知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信息含量表示会计盈余与股票回报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检验1995—2000年间中国A、B股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结果发现中国A、B股市间盈余数字的信息含量存在很大差异,其中B股市场明显高于A股市场。我们认为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我国股市的“硬分割”阻碍了投资者对信息的传递、评价和反应,进而导致A、B股市场出现“软分割”现象。  相似文献   

14.
以2008-2013年沪深两市自愿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引入CEO权力等情境因素,研究了社会责任信息自愿披露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在控制样本自选择问题后,社会责任信息自愿披露具有显著的盈余质量提升效应;进一步考虑CEO权力对企业自愿披露决策的影响后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自愿披露的盈余质量效应受到CEO权力大小的制约,当CEO权力较大时,自愿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与会计盈余质量的正相关关系不再显著.研究结论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自愿披露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业的信息环境,提升了会计盈余质量,但社会责任信息自愿披露的盈余质量效应呈现出异质性和情境依赖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以2007年沪深两市A股28家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运用累计平均超额报酬率法直观地发现稀释每股收益具有信息含量。同时在盈余反应系数法下建立线性与非线性盈余回报模型,研究得出稀释每股收益和基本每股收益都具有与股票价格相关的信息含量,且稀释每股收益更具决策有用性,这为新准则的实施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以沪深股市1998年1月至2013年6月所有A股股票的月度收益为样本,比较各种反转策略,从账面价值、现金流、过去收益的简单财会指标到更复杂的Ohlson模型和残差收入(RIM)模型,分析反转策略的盈利性。实证结果表明,虽然RIM和Ohlson模型要求更多的信息输入和复杂算法,但产生的超额收益优于采用简单财会指标的策略。最后研究发现,选择运用何种反转策略得到最大超额利益,只取决于投资者的技术先进性、信息收集成本及预期投资大小。  相似文献   

17.
国外资本市场会计研究起源于对会计盈余与股价回报的关系讨论,这些讨论表明会计盈余能够传递影响股价的信息,但是研究模型的解释力不足导致随后寻求更加精确预测盈余的模型和方法;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市场在处理信息过程中可能是非有效的,表现为市场对会计信息的反应不足或反应过度;基于非理性行为假设的行为金融研究成为目前及今后研究的主流方向之一。国外研究成果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视野,不仅为会计准则的制定者以及资本市场的监管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证据,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新兴资本市场会计研究的迅猛发展。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制度背景以及证券市场迥然有异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我国资本市场带有明显的转轨经济与新兴市场烙印,因此,国外的研究成果在中国的适用性如何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1993‐2011年沪深股市发行A股的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会计制度变迁各个阶段会计稳健性和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变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会计制度变迁的第一阶段(1993‐1997年)和第二阶段(1998‐2000年)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不具有稳健性,会计制度变迁第三阶段(2001‐2006年)实施的更为积极的稳健会计政策的《企业会计制度》显著提升了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的稳健性,第四阶段(2007‐2011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公允价值的引入则显著降低了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其中,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和2007年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这两次改革促使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大幅提升,改革效果显著。而从三大报表角度来看,利润表仍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关注度有待提高,2007年新《企业会计准则》想要确立的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地位的落实还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19.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对众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行为均产生了重要影响。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体现出的会计稳健性特征变化及其潜在效应,发现由于向下调节盈余的盈余管理行为造成股改前公司的会计信息总体表现为高稳健性,但股改后公司向上调节盈余行为却使得会计稳健性没有发挥应有的遏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