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浅议社会医学教学与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强调医学思维方式变革的必要性;建构立体思维和立体知识;强调以人为本的医学人文精神,实现社会医学教学模式转变与树立医学人文精神的结合。以从医学问题社会化的背景出发来引导学生从社会的角度思考医学问题;从对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具体分析中,强化学生对提高人文素质修养必要性的切身体会,实现综合分析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与自觉加强人文素质修养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以强调医学思维方式变革的必要性;建构立体思维和立体知识;强调以人为本的医学人文精神,实现社会医学教学模式转变与树立医学人文精神的结合。以从医学问题社会化的背景出发来引导学生从社会的角度思考医学问题;从对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具体分析中,强化学生对提高人文素质修养必要性的切身体会,实现综合分析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与自觉加强人文素质修养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人文精神是一种关注人的自由和发展的思想。要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贯彻和弘扬人文思想,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塑造或构建交互式教学模式,实现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的融通;且要特别注重教师的人格修养,以高尚的人格魅力优化课堂教学,营造教学系统中和谐的社会心理气氛,促进学生的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让政治课堂闪耀人文之光。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有助于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人格和高尚的道德人格,构建“和谐人格”,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基础。因此“大学语文”教学应定位于对人文精神的传承,并建立一个课内外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任务的艰巨性和紧迫性要求高校把提升人文精神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高校应把凝炼大学精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模式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提升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实现人文与科学并重与统一。  相似文献   

6.
新科技革命时代,理工科大学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广博知识和良好品性的复合型创新型科技人才.人文通识教育旨在内化全球化时代的人文精神,面向理工科学生开设的人文通识课程需要显性教学课程设计和隐性教学互动环节的融通,才能有效实现人文精神的内化.《跨文化交际》参考文化响应式教学模式,将显性和隐性教学融合在多元文化的教学场景中.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领悟"我者"文化,反思对"他者"文化的"刻板印象",拓展全球视野,树立国际担当,以教师博雅兼修的言传身教鼓励学生拓展生命的宽度.通过课程教学实践发现,高质量的人文通识课程对于理工科学生构建人文精神、启迪思想信念、提升社会责任感和理顺人际关系都会产生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浅谈人文精神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教学方武、教学模式、评价观念的转变,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有效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能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人文背景下,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特点、时代特点和国情教育特点,形成体、技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一步突出体能训练和技能训练.在健美操教学中实施人本教学理念,以人文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高职学生步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先花 《中南论坛》2007,2(4):40-42
当今教学模式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主要有工具性教学模式、目的性教学模式和审美性教学模式。其中高级阶段的审美性教学模式即追求审美精神的教学模式,能真正实现学生人格的完满和全面发展,应成为今后教学模式建构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人文精神与公民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是人类在求取自身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不断实现自身解放的一种自觉的思想信念和文化准则。内涵着对理性精神、自由精神、主体精神、伦理精神、平等精神、民主精神的追求。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铸造公民文化的基础。公民文化凝聚了人文精神的价值追求与目的导向,公民文化中的理性、宽容、主体意识是人文精神的体现。所以,公民文化与人文精神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内在一致性。但在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条件下产生、发展起来的公民文化既要继承人文精神的优秀文化内涵,又必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前各高校正在进行人文社科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整合优化的研究与实践,为此,必须首先对人文社科教育的目标进行反省。分析认为,单纯地把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或者创新作为人文社科教育的目标,都是片面的。人文社科教育的真正目标应该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以及主体能力即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人文素质在大学生素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培养人文素质为目标的人文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文教育的实质出发,作者结合当前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现状,探讨了新时期高等学校加强人文教育的具体对策。人文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完善个体的心性,提高人文素养,使人活得更自觉、更高尚、更高雅。但目前高等学校的人文教育还存在着片面地为实用和功利而教育、片面强调专业素质教育、高等学校学生社会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对人文教育的认识不够完整等问题,应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把人文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把人文教育与学校人文环境的建设相结合、把人文教育与提高教师素质相结合,以加强高等学校的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社会适应能力差和社会道德失范的现状,本文从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入手,分析了人文素质教育针对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科学教育的发展和完善创新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推进和改善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途径。  相似文献   

14.
科学和人文是人类文明发展中两条并行不悖的主脉。科学与人文是辨证统一的,他们既有冲突的一面,又有和谐的一面。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科学与人文只有相互融合,才能有利于彼此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进步。文章从《周易》出发,讨论了对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的看法,并兼及在现行高校体制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5.
在今天这个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中,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语境对传统文学教学,尤其是经典阅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文学教学应适应新形势,并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构建学生人格,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教育重任,这就必然回归到那些积淀了人类思想精华的经典文本中,通过经典阅读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农科高校教育应以提高农科大学生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为宗旨,使每一位学生“成人”。通过对农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找出农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及障碍,提出破解障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文课程能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与创造精神,为大学生的成才奠定深厚的基础,中文课程的开设在人文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文课程开设要去除形式主义,课程设置应体现出计划性、有序性和联系性,使学生受到不同层次、内容的学识培养。中文课程影响的深化表现为:中文精品课程引领下开设相关中文课程,形成课群,体现阶梯式学习、由浅入深的特点,发挥较全面的影响;把社团建设作为检验理论学习的阵地,作为创新探索的平台;文理结合,使中文知识素养成为学生的精神府库,创新发展的实践之地。  相似文献   

18.
人文教育与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密不可分 ,只有人文与科学的最佳结合才能不断创造出科学奇迹。重视人文教育是老清华的传统 ,拥有一支文理兼备的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关键。美国一流大学人文教育很有特色。虽然他们的价值观与我们根本不同 ,但我们在建设一流大学过程中还是可以借鉴他们的一些作法的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是现代大学教育成就显赫的时代,又是大学人文教育失落的时代,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病痛。新世纪如何突出人文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笔者在分析了人文教育在大学生成才过程中必要性的基础上,对推进人文教育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视阈下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化视阈下,信息环境的复杂性、大学生人格修养的培育、人才培养要求的转变、科技的高速发展,决定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紧迫性。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应适应时代的要求,重构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目标,突出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