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南都学坛》2017,(5):12-16
封事是源于汉代的一种密封奏章,上封事制度的产生与汉代中期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尚书机构的发展是上封事制度产生的客观原因,而汉宣帝与霍氏家族的权力斗争又是上封事制度产生的具体因素。上封事制度对汉代政治的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弹劾权贵、对皇帝进行谏议、举荐人才三个方面。汉代封事易漏泄,保密性不强,责任多在于皇帝,因而上封事者多遭受政治报复,上封事制度有其制度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从制度层面考察,当前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制度的性质、目的、陪审员权的性质、陪审员制度的模式以及司法制度与民主制度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存在杂糅。应把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重新确立为一项宪法制度,该制度的目的是监督、限制、分割司法权而非行使司法权,陪审员权为公民权而非司法权。该制度在模式上应仿照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而非大陆法系的国家参审制度。  相似文献   

3.
《民法典》新确立的人格权侵害禁令制度和新发展的通知制度旨在为权利人提供便捷、及时的救济,但禁令是程序法上的制度,通知则是实体法上的制度。基于制度定位上的差异,二者在适用条件方面存在义务主体、适用情形、证明标准、是否担保等不同;在法律后果方面存在产生的义务、责任、效力期限以及发生错误后的归责原则等不同。《民法典》实施后,通知制度、禁令制度、行为保全制度以及普通诉讼制度等四项制度从实体法和程序法方面为网络环境中的人格权保护提供了多重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行政许可年检制度存在着制度定位不统一、法律责任设定不统一、法律程序缺失、将年检异化为二次许可等问题。"行政检查说"制度定位下的行政许可年检制度在制度内涵层面上体现为一种开放性,在制度功能层面上体现为一种平衡性,在制度关系层面上体现为一种调适性,其更趋于符合行政许可监管制度价值。在科学合理定位行政许可年检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完善启动模式、信息确认程序、信息抄告程序等方式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年检程序,从而为行政许可年检权力有序运行提供规范模式。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诚信制度历经重建、发展和深化三个阶段,最终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制度体系.在30年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在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的展望:制度领域上完成深度拓展与广度延伸的统一,在制度功能上加快约束与激励的统一,在制度特征上体现国际化与民族化的统一,在制度形态上实现显性与隐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一个覆盖广、统筹城乡的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保险体系是我国民生政策的一项主要内容。本文通过梳理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分析影响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内外部因素,提出了使养老保险在制度上、财务上和管理上攻克这些制约因素进而实现可持续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信访制度的价值是信访立法的根据,也是信访制度实施的需要。新《信访条例》确立的权利保障、秩序维持、效率提高、正义实现等价值,是信访制度的基本价值。新信访制度价值的实现需要诸多制度设置上的保障。然而,由于信访制度设置上的障碍、“清官情结”等方面的原因,信访制度价值的实现遇到了阻碍。只有树立法律的权威、弱化信访制度的纠纷解决功能,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才能促进信访制度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现存3种公司资本制度,即法定资本制、折衷资本制、授权资本制,不同国家及其不同时期常常采取不一样的公司资本制度。本文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公司资本制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一个国家在选择何种公司资本制度上,应当考虑该制度是否适应整个社会制度体系,并认为我国当前将法定资本制度修改为折衷资本制度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  相似文献   

9.
文化市场执法领域确立综合执法机制,需要在学理上予以明确。确立综合执法机制首先要确定多层次、多部门、多类型综合执法模式的正当性,之后认真仔细地甄别这些模式的差异,以有效发挥各自制度的功效。目前的立法文本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实践中的一些焦点问题,如综合执法机制与独立执法的关系、综合执法机制中决定与执行的关系、执法手段问题等,这需要在学理上进行提炼并进一步反思。综合执法体制需要重点建设的制度领域为联合调查制度、联合处罚制度、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公务协助制度、重大案件督办制度、政策研究制度。综合执法模式的边界为公众参与和行业自律。  相似文献   

10.
教师资格制度作为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研究上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在实践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总结归纳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三个主要流派主要特点及其对制度有效性的理解,建立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视域下制度有效性理论的分析框架,使其能够为教师资格制度研究与实践提供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我国集体土地物权构建的法理基础及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基 于对我国集体所有土地有关权利的现状分析,参照大陆法系国家具体的土地物权制度 ,提出了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完善措施,构建了我国集体土地农用地用益物权和建设用地用 益物权等用益物权形态。试图在我国集体土地上设计一个,以集体土地所有权为基石、集体 土地用益物权为重心的集体土地物权体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有的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其制度障碍是城乡分割土地利用体制,而这一体制实质上是不允许农村土地财产化,即不具有物权特征。因此,研究这一制度的突破点是构建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的法律要素,落实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在此基础上建立有偿的有期限的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让制度,并完善相应的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13.
土地秩序的政治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村庄社会基础,从土地的社会生命、价值属性和制度实践出发,阐释土地秩序的弹性,揭示土地秩序的政治底蕴。土地秩序定义了土地价值实现的路径和空间,凝结并沉淀了厚重的村庄生活政治内容。集体土地制度实践通过嵌入土地秩序的社会历史脉络,彰显了土地秩序的连带性、公共性和动态性,促进了村庄秩序整合与土地价值实现。以土地秩序作为政治分析的起点,在真实具体的乡村社会和制度结构中还原土地的政治社会学意涵,有利于进一步拓展乡村政治的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14.
土地的自然性和村民小组的主体权利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依其自然属性利用应不加限制,破坏自然属性作建设用地应合理规划、限制利用、严格管理。土地为社会共有物,与私有物不同,由公法、私法分别调整。农村集体所有土地有双重权利,地权属国家统管,产权历来由直接经营管理地的村民集体所有,依法规定履行已45年。今物权法改由村委会行使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合法理,特提出五点质疑,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研究集体土地流转问题,采用系统理论方法,在地域分异和土地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土地所有权和土地用途的不同,设计集体土地流转总系统,建立其四种子系统:即集体土地向国有土地流转子系统、集体农用地流转子系统、集体农用地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子系统、集体建设用地之间流转子系统,并对农用地内部流转子系统进行典型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前,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还是我国地价管理中的空白,探索和完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基准地价的评估工作迫在眉睫。结合具体的评估试点工作,介绍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工作的特点和评估流程,分析了评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评估范围的划定、级别边界的处理、估价资料的收集、估价参数的选取、基准地价的确定、基准地价的衔接等关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的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17.
建国之初的农民土地私有制虽有其历史的正当性,但与国家的工业化目标发生冲突时,农民土地所有制被集体土地所有制所代替,其结果是低下的生产效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部分解决了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却没有保障农民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利益,这主要源于农民没有成为农地制度的真正利益主体。现行农地制度的路径选择,应保证农民在衣地利益分配中的中心地位,而土地私有化并非是保证农民利益的唯一选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促进集体建设用地的合理规范流转是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文章在阐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涵义,分析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主体、客体、分类以及方式,借鉴马克思地租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厘清了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制度变革与创新进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集体土地资本化与农村城市化——北京市郑各庄村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基于对北京市一个村庄的实地调查发现,土地资本化是城市化的重要依托。土地资本化的不同方式决定了城市化的模式。一种模式是政府主导的城市化,它依托于土地的国有化和政府攫取土地的级差收益。另一种模式是农民自主的城市化,即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前提下,在规划前提下,农民集体一方面通过宅基地的商品化和资本化,发展房地产,将土地级差收益留在村庄,用于企业发展、村庄改造;另一方面通过土地的非农化发展第二三产业,推进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在政府主导的城市化越来越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应该研究农民自主城市化的经验、效果,客观评价它对中国农民参与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是我国土地权属制度的基本形式之一。长期以来围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问题实践中纠纷迭起,理论上争论纷纭。土地所有权的主体不明,土地所有权的权能弱化是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对当前各种改革思路具体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摆脱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困境的根本出路:立法上明确规定以村为单位的农民集体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设立村集体财产管理委员会代表村民集体行使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通过构建集体土地使用权制度来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