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主体性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主体性是指大学生为达到自我目的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自身能动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学生主体性表现为学生学习和行为方式中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视大学生主体性地位有利于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双向沟通,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人际交往及其思想观念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本文针对互联网的传播特性对大学生的影响进行讨论,提出网络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如何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适合现代化需要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4G网络的建成以及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普及,一大批移动互联网短视频载体应运而生。短视频载体具有不同于以往载体的显著优势,这为打造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供了可能。当前短视频载体发展十分迅速,相关的监管措施跟不上,导致短视频载体上信息良莠不齐,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主导地位难以确立。国家、权威机构、高校教师和大学生这4个主体应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短视频载体更加有效地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把短视频载体打造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媒体的应用日益普及。作为自媒体的新产物,微信以其新颖的功能和强烈的互动性,成为大学生群体手机的必备软件,并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展示自我和相互交流的主要方式。微信朋友圈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也对其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合理利用这一媒体,积极探索新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新途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在大学生群体中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关注网络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在此背景下,高校借助网络与学生建立沟通平台,进行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应运而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发展,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显著,但不可否认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本文以广西大学雨无声网站为例,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发展、功能,探讨其正面临的困难,并努力寻求其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高校BBS随之在各大校园风行。在这种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单纯依靠传统媒介不能适应时代需要。充分地利用高校BBS这一新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结合西南大学樟树林论坛,从高校BBS的功能与特点出发,分析高校BBS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其对大学生的挑战,并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构建“红色论坛”、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建设网络管理队伍等方面提出了利用高校BBS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逐渐成为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通过探讨网络条件下新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针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面临的挑战,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从而有利于积极加强新疆高校在网络环境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精神风貌和行为方式,这是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状况,明确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优势,研究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南都学坛》2013,(5):103-104
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正以强大的传播速度、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鲜明的媒体特点,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环境和工作方式,给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时期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要掌握好新媒体特点,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利用好新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新媒体、新技术迅猛发展,纷繁复杂的互联网信息给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和科学思维方式教育等教育任务,所以提升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政治文化素养、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弘扬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情怀三个方面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学习强国”APP内容丰富,功能强大,能有效帮助大学生党员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思维活跃,青睐于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获取知识,“学习强国”APP的学习模式符合大学生党员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习惯。从当前学界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及本课题收集的数据分析来看,大学生党员对“学习强国”APP的参与度很高,但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动性来看,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课题通过优化线上教育功能,完善线下管理机制,探索能够激励大学生党员更加积极、主动、充分、有效地运用“学习强国”APP进行自我教育的新路径,进一步强化“学习强国”APP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功能,实现多维度、全方位、立体化推动“学习强国”APP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高效、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2.
网络的负面因素侵袭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行机制的不健全、以及形式主义,引发大学生的反感抵触情绪。网络时代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关键在于,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避免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利用校园网优势,拓展思想教育阵地;倡导网络道德自律,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研究以获得感的生成实现为价值旨归。着眼实现路径,提高教育供给吸引力、增加参与路径渠道,在强化大学生主体参与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增强教师对大学生现状特点的把握力,提供适应学生需求的教育供给,强化各方教育供给的有机协同,在促进供给和需求相适应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制定服务学生成长发展的评价目标,构建有效适用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在完善大学生评价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  相似文献   

14.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赖以生存的环境是网络社会,网络赋能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完全依附甚至嵌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梳理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边界,有助于明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未来转向的理论基础和学科支撑。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转向主要包括:教学关系转向主体对主体,教育载体从板块转向共通,话语体系从逻辑映照转向人际关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未来的研究范式转向,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为指导,结合网络亚文化样态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需求,立足于交叉学科支撑,始终扎根思想政治工作实际。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不断创新、场域更加扩展、手段更加丰富、效能更加提升,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出现了理念方式滞后、内容供给不足,场域时空变化、理性认知难度加大,手段与载体多样、思想政治教育者权威地位弱化,互联网环境复杂多变、教育工作复杂性增强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转变教育观念、提高“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全力打造创新平台、延展思想政治教育新场域,运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现代化水平,强化有效保障措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能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等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我国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以提高理工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为目标,对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专业基础课——“工程热力学”的教学进行调整与完善,提出“开放式育人教学模式”,即春风化雨浸润理性思辨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价值观以及构筑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以建立思政教育协同创新课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工程热力学”教学全过程,旨在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培养“德专双馨”人才。  相似文献   

17.
针对开放的网络文化给大学生生活带来持续不断的影响,论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文化的开放性特点,在对其有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它的开放性优势,如开放的网络文化所形成的“教育能量”不会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阻断,在主体互动过程中可以木断扩大彼此互动的振幅与震频,有利于互动主体之间的相互启发和提高。这些优势必将有利于引导当代大学生最大限度地吸纳思想政治教育为其提供的各种教育信息。  相似文献   

18.
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自由性,日益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冲击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创新网络时代思政教育方式,以网络媒介为载体,建设强有力的网络思政队伍,建立网络舆情危机干预机制,建立开放包容互动的学生信息交流平台,提升网络文化建设品位,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营造和谐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需要,开拓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互联网以其迅捷性、多媒体化、交互性、自由性、个性化的特点深深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一些高校已经基本形成比较成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但是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进步,必须进行创新突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结合时代要求,改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网络教育的吸引力,提高法律约束能力和监管力度,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体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相似文献   

20.
易班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大学生是易班建设的重要主体.文章对高校易班的研究采用了大学生参与度的新视角,借鉴NSSE和NSSE-China等国内外大学生参与度量表,以全国高校易班建设为面,以重庆大学的大学生易班参与度为点,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9.0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构建了以环境支持度、认知度、满意度、投入度和互动度为五个维度的大学生易班参与度因素模型,探讨了影响大学生易班参与度的主要妨碍因素,最后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参与度,充分发挥易班思想政治教育功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