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经典释文》重纽反切结构中存在AB类上字决定律和下字声母区分率两条基本规律,但仍有少量例外反切。从反切类型的角度对这些例外反切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后可以发现:有14例反切并非真正的例外反切,它们有的是切语有误,有的是某字在《经典释文》中的重组类别与《广韵》不同,有的是因为某字在《经典释文》中有重三、重四两读。因此,对这14例的反切结构类型不能完全采用跟《广韵》比较的方法,需根据《经典释文》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比较研究《王三》、《广韵》的反切,有助于全面认识《切韵》、《广韵》音系的继承关系,有助于正确认识特殊反切,有助于观察到语音演变过程中的一些细微现象,有助于更为合理地整理其他典籍中的语音系统,因而对中古语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对《广韵》反切上下字今读和被切字韵母今读关系分析的结果,可以获得古反切今读的简捷方法,即:在大多数情况下,无须专门的音韵知识和资料,仅仅依据反切上下字今读,便能够推求出被切字韵母今读。 当我们遇到一个古反切需要折合出它在普通话里的读音的时候,旧来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传统的,即利用《韵镜》、《七音略》之类的韵图。为此,先要判明反切上下字所属何韵,然后根据属韵在韵图中归字。这是十分麻烦的事。因为,即使仅就《广韵》来说,反切上字虽然不到五百个,反切下字却有一千多,很难记住其中每一个字的属  相似文献   

4.
黄侃对《广韵》的语音系统做了深入研究,得出声类31类、韵类335类的结论,并把所得声类与上古音和近代方音进行历时比较;对《广韵》的又音系统做了系统梳理;把《广韵》与大徐音的反切异同做比较;对《广韵》做了文字整理和正讹的工作。他的研究角度和方法都较前人有突破,得出了许多具有重大价值的结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谓“古反切”是指以《广韵》反切为代表的切韵音系的反切;所谓“今读”,是指普通话读音(有时指整个音节,有时单指声母或韵母)。 一 从《广韵》反切下字韵母今读和被切字韵母今读的参差说起 古反切的一般原理并不复杂,同拼音差不多。如“昌终切充”,便是拿反切上字“昌”的声母“ch”同反切下字“终”的韵母“ong”,象拼音那样拼拢,按照反切下字“终”的声调念出来,就是“充”字的读音。列成式子,就是:  相似文献   

6.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用《广韵》中大量训诂资料,求证《说文》本字本义,纠正今本《说文》的讹误,力图恢复古本《说文》的原貌,同时用历史的眼光审察《广韵》,把《说文》释义与《广韵》释义进行比照,以《说文》本义为主线来贯通《广韵》中的引申义与假借义以及古今词义的差异,纠正《广韵》的释义之误。  相似文献   

7.
《汉语大字典》是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由于书成众手,内容广泛,难免失误。以“力部”为例,可以发现其失误表现在以下方面:字形方面,由于不识俗字以及一些字之间的异体关系而导致正字不清、异体未明,如肋、彪,劬、助等;注音时由于未以反切拼读规则和语音演变规律为依据而造成一些字的注音与所引《广韵》、《集韵》反切不符,如题、劫等;释义方面,有些引证欠妥,如勃、劲。  相似文献   

8.
古音规律性地向现代音演变。这里,我们把表示音节的古反切依语音演变规律折成的普通话读音名为规律音。反映中古音系的《广韵》,收字26194个,分属206韵3873个反切。所收之字绝大多数的今读与它的原来反切的规律音相吻合。麻韵写邪切收一字“些”。此字今读与反切规律音俱读xiē。  相似文献   

9.
方孝岳所编《广韵韵图》是音韵学研究中的一种创新,本文通过评介《广韵韵图》阐明两个理论问题。一、注反切于韵图之中,韵图的列字定位与广韵的反切相互参证是研究“切韵音系”的捷径。二、等韵学是汉语音韵学的入门,等韵门法是入门的钥匙。本文深入分析《切韵指南·玄关歌诀》解释音和、内外转、局狭、广通的含义,论证喻母的分等实际上是“重纽”。本文最后还介绍《广韵韵图》在校正《广韵》方面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广韵》引《说文》旨在释义,《广韵》引文与大徐《说文》表现三类情况:完全相同、准相同、不同。通过《广韵》引文与大徐《说文》比较,梳理分类兼论得失。  相似文献   

11.
反切是我国古代韵书中一种重要的注音方法。随着语音的发展变化,中古时期所制定的反切已经不能准确地切拼出所切字的普通话读音了。普通话语音可分为声韵调三个系统,在每一个系统中,反切与其有着清晰的对应规律。只有全面总结反切今读的音变规律,综合运用相关成果,才能准确掌握反切的拼读方法。  相似文献   

12.
反切是我国汉唐以来最主要的注音方法,但由于语音的演变发展,许多反切在今天读来已失去注音的功能,怎么利用古反切来读通古书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声、韵、调三个方面来教授学生掌握阅读古反切的方法,使古反切能够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3.
朱翱依时音给小徐本《说文》作的反切是研究晚唐五代音系的重要材料。小徐本有中华本、丛书本、丛刊本和四库本四种代表性的版本,各本注音情况均有差异。用内部求证法和综合求证法对今本祁刻本的反切进行校勘,发现小徐本朱翱反切与大徐本孙愐反切的同音字切语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追溯中国汉语语音研究的历史,汉末反切的发明是其肇端。对于反切之起源问题的考释,当将研究视角定位在对音节两分的审音能力的形成——反切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域。在字母、四声、韵书还没有出现之时,作为用两个字为一个字注音的方法的反切首先出现,它不完全是土生土长的产物,也不完全是来自西域梵语,而是中印文化交流的产物。本土音节分析能力的积淀,是反切产生的内在因素、产生的沃土;伴随佛教而来的梵文拼音原理的传入,是反切产生的契机。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之下,产生了在中国运用时间达近两千年之久的反切。  相似文献   

15.
汉语的合音词不同于现有词汇学中的单纯词、合成词、兼词等概念,与反切亦不可混同,应单独成类;其内部按合音方式和出现的先后顺序应分为"上取声韵"、"上声或下韵"和"上声下韵"三类,分别对应初变、转型和完成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在周法高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反切比较法、反切用字分析法、并注多音对立考察法、概率统计法等方法,对玄应《一切经音义》中喉音声母进行了考察,证明玄应语音中喉音声母晓、匣、云、以都分别独立而有别。  相似文献   

17.
悉昙字母是古代印度的一种文字。考察悉昙字母音节结构、拼合原理并跟汉字反切法相比较,可以看出反切产生不受梵文拼音原理影响。  相似文献   

18.
殷敬顺《列子释文》直音例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子释文》直音例释中有很多反切与直音,本文对其中的直音进行了重点探讨,发现这些直音特点作用各异,文章为此进行了分类阐释。  相似文献   

19.
顾千里是清代嘉庆、道光间的著名学者 ,精于校勘之学 ,所校勘的典籍广为流布沾溉后世 ,被誉为“清代校勘学第一人”。他特别注重收罗众本 ,辨明版本源流 ,讲求不同版本的互勘 ;多本互勘 ,至顾千里而益加精密。其“不校校之”原则决不是无所作为 ,也不是想当然地乱改古籍 ,而是“不校”与“校”的结合运用。顾千里把古籍校勘的实践与理论都推向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20.
北宋既优待文臣,又十分重视对历代典籍的整理.尤以馆阁对经、史书籍为中心的校勘活动,成效显著.以《麟台故事》残本卷二中《校雠》所载四十余年为主,即可较为清晰地看到这段时间之内馆阁校书中的一些问题:一是以前代正史的全面校勘为重,二是对经书的校勘较宋初而显得冷漠,三是校勘《庄子》《列子》等诸子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