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在多元文化语境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少年“成长小说”、动物小说、幻想小说、新潮童话异军突起,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儿童素质的发展。但同时,由于一些儿童文学作家艺术表现手法的单一化、成人化,导致了对儿童素质的负面影响,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人类世的哲学》意在突出此在的危机性,其所涉及的海德格尔、尼采、叔本华的未来哲学思想为反思当下“儿童—教育”问题带来重要的思考视角。本文从孙周兴《人类世的哲学》中的“未来哲学”“个在”等核心主张出发反思当前教育,以呈现鲜活个体,聚焦个在,关注儿童独特性、差异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晚清小说理论批评处在中国小说理论由古典向现代转型的过渡地带 ,尚不具备现代意义上的叙事理论品格。但是 ,晚清小说理论批评中的部分文献对现代叙事学中的“客观叙述者”、“干预叙述者”、“同叙述者”及其相应的“全知视角”、“限知视角”等问题均有所涉及 ,产生了一些虽然稚拙却也精彩的有关小说叙事方式的理论观点。从中国小说理论批评演化的角度审视 ,它们具有不可漠视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二十年来中国小说的第一人称叙述者中 ,有不少是孩子。他 /她在讲述故事的同时 ,通过叙述言语行为 ,“说”出了作为孩子的心声。本文通过对其叙述可靠性问题的考察 ,拟作初步分析 ,并指出儿童在当代小说中的构形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缘起与走向与此后小说现代性建构直接相关。在中国小说现代性发生之际,虽然追求小说历史化功能的呼声占据主流,但小说界也的确有关心小说诗学问题的声音,从而成为一股小说变革过程中的自我制衡的力量。即使在梁启超等“新小说”的主流理论家那里,对小说文体的某些本体性认知也是存在的;而王国维等着意在小说理论与批评本身自觉做出美学理解的小说家或学者,尤其为小说现代性的完整命名做出了贡献。在小说现代性发生和命名的审美视域中,王国维等对小说诗学问题的关注以及梁启超小说理论中的双重性,一并显示出被主流话语遮蔽的小说生长的潜质。  相似文献   

6.
对《我在霞村的时候》的最初的直接评价是 194 8年冯雪峰“发现”  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研究综述              了这一小说的主题意蕴和人物塑造的重大价值。 5 0— 70年代许多日本学者关注其创作特点 ,他们的阅读具有明显的自我反省色彩 ,而中国学者则从政治革命视角理解这一小说并走向极端化。 80— 90年代的研究则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冷峻的多样性气象 ,直接关注这一小说深层性的创作本身的问题 ,甚至置放在现代女性文学的美学特征、心理现实主义、欧美现代小说、潜女性话语的新境界上进行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94~’95中国小说的新思潮是对“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反拨,倡导表现亲身经历的现实,以强烈而亲切的主观感受浸染现实。这种思潮的审美价值取向表现为:求“新”─—摈弃先前对形式的崇拜,关注正在发生着的生存现实;叙述主体的主观化与叙述客体的客观化;亲历性中显著的感性倾向;与法国“新小说”派有相似点;日常口语的状态之流。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中国小说叙述视角发生了全面变革,第一人称限制视角与第三人称限制视角在小说中的出现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全知全能的叙述模式,引发了小说叙述视角的变革,促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成型与发展。文章以1921—1931年的《小说月报》及其他小说作品为例,对此作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回顾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小说类型理论与批评实践——小说类型学研究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说类型是一组时间上具有一定历史延续、数量上已形成一定规模、呈现出独特审美风貌并能在读者中产生相对稳定阅读期待和审美反应的小说集合体。小说类型中那些具备相当的历史时段、具有稳定的形式和内涵样貌、具有一系列典范性作品的小说样式叫做“类型小说”。中国现代小说发轫之初,中国文论家、创作家们就开始了对小说类型理论的关注和对类型小说创作理论的研究,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的“阶层化”带来了“小说类型化”的新趋势。研究小说类型理论、发展类型小说批评是深入认识中国现代小说史的要求,也是新时期以来小说创作类型化新趋势的现实要求。小说类型研究的范围包括小说分类问题研究、类型更替及演变规律研究、类型关系及等级研究、“类型批评”实践等诸多方面。当前建构中国小说类型学要从综合性、体系性、原创性、实践性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政治至上思想是中国现代儿童小说的无奈选择,是左翼革命文学与时代的产物,其虽然能使作品更具鼓动力、战斗力,但却因此而削弱了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的文学性、艺术性.政治至上思想的来源就是与“五四”启蒙主义相对的“民粹主义”,其在革命文学中的体现就是文艺大众化,期望用文学的力量让大众走向自省、自觉争自立.用文艺创作配合革命进程的政治至上思想使儿童小说中儿童的觉悟变得非常突兀,其成长也不那么切合实际,“伪成长”成为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研究英语学习者语言材料的输出有助于认清跨语言写作中汉语迁移的性质和特征,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在英汉主语的语言表征差异比较大的结构中,可以通过话题化帮助学生理解跨语言写作中英汉主语和主题差异及其语言表征。  相似文献   

12.
中国语境中的法律信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认为信任、信赖、信仰的含义不同,生成机制也有差异。中国语境中的法律信仰,其实质是指对实证法的信任与信赖。熟悉是信任的基础,法律内容和过程的公正只是法律获得信任的要件之一,移植而来的西式实证法只有实现与社会通行道德、文化传统的有效对接,才能获得民众的理解与支持。民众对法律的感情更多地来源于生活经验。应更多地普及权利意识以防法律仅仅成为“治术”。同时,法律必须提高效率,效率是实现信任到信赖有机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对佛山市道路交通事故作了综合性的比较,分析了交通事故的成因和分布特征,指出了佛山市交通安全极需进行综合治理.借鉴交通安全取得卓著成效的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佛山市的实际.提出了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应该有自己的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模式;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理论艺术教育学也应有独特的学科结构及其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5.
清代江西溺女风俗中的"奢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奢嫁之风是清代江西社会奢靡风气的一种表现,也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商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嫁资越昂贵;同时,在传统社会中,嫁妆是女儿在诸子平均析产方式下间接参与娘家财产分配的最常用的方式,因而富裕人家为了防止女儿分割财产,更愿意采取溺女这种方式来维持他们原有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奢嫁"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富裕阶层溺女的主要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6.
对1891年的热河金丹道起义,早期学界研究认为,是长江领域的反洋教斗争在辽西地区推向高潮的一次斗争,是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但是在笔者们梳理史料过程中,发现事实非如前所说,而实为蒙、汉民族间的一次血腥仇杀。蒙、汉民族为此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怎样看待民族冲突,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学术报告(2005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年来,我国法律方法论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展现出新的发展脉络与研究走向。通过对法律方法论的基础理论、法律论证理论研究、非形式逻辑对法律推理研究的影响、法律解释本体与方法的关系、部门法学中法律方法论意识的觉醒与研究、人工智能对法律方法论的影响等问题的综述,概括了法律方法论的最新进展。从总体上,我国法律方法论研究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总结和改进这些不足有助于推进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13-14世纪写成于吐鲁番地区的169件回鹘文世俗文书为语言资料,力图比较细致、具体地展现出回鹘文世俗文书语言数词全貌.  相似文献   

19.
依情感互融标准,《松陵集》唱和诗作可分成四类:具深情者;具温情者;情不足者;无情者。从内容上看,《松陵集》唱作与和作以趋同为主的关系有三种:承接与照应;互补与回避;开拓与延展。以歧异为主的关系也有三种:切入角度相异;执守观点不同;和作翻新原唱。《松陵集》以次韵为特色,酬唱诗作沿不用韵→用韵→次韵的顺序,趋同的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20.
对中日两国的“新民族主义”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两者在产生根源、表现特征和所发挥的政治功能上的异同,认为,中日两国的“新民族主义”都具有狭隘、非理性的特征,但由于中国的新民族主义与国家当前的整体利益不符,所以它并没有成为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而由于日本的“新民族主义”与日本右翼力量相融合,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已上升为国家主流的意识形态,从而更具有危险性和危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