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采用基于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的信息溢出模型,对2007年1月—2018年10月我国银行、证券、保险、多元金融及房地产五个行业的非对称风险溢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金融业系统性风险溢出较高,整体溢出值高达70%,且表现出极强的非对称性,在样本期内负向风险溢出占据了绝对的主导,且这种非对称性与股市上涨或下跌无关;除银行业外,其他行业的风险溢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非对称性。实证结论验证了我国金融业系统性风险溢出的非对称性,同时也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管防范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建议加强对金融风险尤其是对下行风险的监控和预防;建立金融防火墙;防止金融风险在不同行业间的迅速扩散;针对不同行业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复杂网络方法,构建碳市场与上市金融机构间的动态联动网络和信息溢出网络,对比分析碳市场成立前后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的静态特征与动态演化规律,通过考察不同类型外生事件冲击前后金融系统风险传染程度与方向的变化,探究外部因素对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碳市场的成立有助于降低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传染程度,且其与银行部门的关联密度最高。政府政策、极端气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局部军事冲突等外生冲击会显著增加金融系统的风险传染程度。信息溢出关系的结果表明,风险主要由证券、银行和保险等金融部门向碳市场溢出。研究结论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理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染机制,对监管层加强“双碳”目标背景下的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8—2016年我国196家银行的资产负债数据,根据银行体系内部相互借贷网络的结构特征,利用加权无标度网络模型模拟构建我国银行体系的内部相互借贷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银行体系内部相互借贷及银行对房地产贷款重叠对银行体系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分析发现仅银行内部相互借贷难以引发严重的系统性风险,然而加之房地产价格下跌将极大增加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度。通过动态比较研究历年银行体系对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敞口可知,房地产价格变动导致系统性风险发生可能的安全边界逐年升高。然而,我国房地产市场对银行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仍然不可忽略,房地产调控和全视角的金融监管对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选取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6年的股票日度收益率数据,构建ARMA-GARCH-CoVaR模型,测度各家上市商业银行对整个银行体系的风险贡献程度以及商业银行之间的风险溢出强度。实证结果表明:每家商业银行都存在风险溢出效应,但不同商业银行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溢出程度与其自身风险水平的相关性较弱。值得注意的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自身风险水平较低,但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强度最大;不同商业银行之间也存在风险溢出效应,但溢出程度呈现明显的非对称性,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对其关联银行的风险溢出大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此外,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对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溢出具有重要影响,应将重大经济金融事件纳入到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动态监测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基于16家上市银行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银行业多层网络结构对系统性风险溢出的影响。首先,利用时变Copula-CoVaR模型测度各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其次,基于银行股票收益率间三种相关性,构建了银行多层网络模型;然后,选取多层网络结构中心性指标,建立了面板回归模型分析多层网络结构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银行多层网络中,度中心性对系统性风险溢出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中介中心性则对系统性风险溢出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当前度量银行机构系统性风险贡献测度的CoVaR方法,运用分位数回归技术,对中国14家上市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价值和风险溢出价值进行了测算。实证结果表明:大银行的风险贡献系数大,负外部性就大;小银行的风险贡献系数小,负外部性就小;大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价值较大,小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价值较小。一般来说,规模大的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溢出价值较大。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交通银行可以列为中国金融系统的重要性银行,应重点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7.
运用GJR-BEKK-GARCH模型和风险溢出指数方法对中国2005年7月22日—2021年4月2日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黄金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及其非对称性做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市场间具有广泛而显著的双向风险溢出效应和非对称溢出效应,负向冲击引起的波动大于正向冲击;样本期间金融市场平均风险溢出指数为25.5%,风险溢出方向具有非对称性,房地产市场、商品市场和股票市场是风险的净溢出者,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是风险的净接受者;金融市场风险溢出指数具有时变性、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国内外重要政策颁布和风险事件爆发期间金融市场风险溢出效应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8.
美国次贷危机等近些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充分揭示了单个金融机构运营存在一定的外部性,即系统性风险溢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委员会及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等国内外金融监管组织相继提出了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强化监管的宏观审慎政策思路。这些政策思路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之一是评估单个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溢出程度。鉴于此,以十二家上市银行作为样本,基于条件风险价值法对这些机构的系统性风险溢出程度进行了测量,研究发现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等机构是我国系统性风险溢出程度较高的银行。为此,监管机构要深化前瞻性监管工具的应用,强化对这些银行的日常监管,形成风险事前预防机制,严格控制其债务资本工具,提升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完善这些银行的退出机制和自救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建立GARCH-in-Mean模型,首次将增长速度和风险强度同时纳入分析框架,考察了“房改”20年来房地产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风险传染效应,并探究了其中的金融传导机制,发现:(1)房地产投资增长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2)但房地产投资风险增加会通过放大金融风险来抑制实体经济发展,而实体经济风险增加会同时提高金融增长速度和放大金融风险使资金流向房地产;(3)短期,实体经济的增长更能带动房地产投资的增长,而房地产投资风险会更显著地提高实体经济风险;(4)长期,两部门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占主要地位,且溢出效应随房地产政策调整而成周期性变化。本文认为房地产投资的风险对实体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实体经济的风险则会促进金融和房地产泡沫。在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时若盲目追求速度力度反而会抑制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大整体风险。 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构建GPD-Copula-CoVaR模型,考察了2000年1月至2017年6月中国房地产与银行业的动态相关性与风险溢出性,并通过Monte Carlo方法拟合VaR,检验了模型样本外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房地产与银行的相关性与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及政策调控密切相关,但严厉的政策调控只能暂时降低两个行业的相关性,并不是长效机制;样本外预测显示GPD-BB1Copula模型对实际风险损失的覆盖率更高,模型预测效果更好;此外,房地产与银行存在双向风险溢出效应,其中房地产对银行的风险溢出更强,约为40%。研究对相关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金融流动性风险中的银企博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金融的逐渐展开,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也在逐年增大,并且其逐渐演化为影响金融机构的各种风险的综合性结果。银行与房地产企业的博弈过程影响着银行机构的流动性,其博弈结果影响着银行机构的流动性风险水平。文章通过建立银行与房地产开发商之间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了银行与房地产企业之间的博弈过程,阐释了银行与房地产企业在不同条件下的选择模式,并提出对策,以防范化解银行机构的流动性风险,从而保障房地产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现状分析及改革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调查研究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现状的基础上,对其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建立以执业律师为主体的第三方金融市场制约机制,实现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政策性抵押贷款保险机构,规范房地产贷款合同,合理补偿金融机构管理费,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建立房地产金融市场服务网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土地政策与金融政策是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最主要工具,基于土地政策与金融政策的最优调控模型以及实证研究其调控效果表明:土地政策与金融政策调控工具对房地产的供给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利用土地与金融调控房地产业建设规模具有滞后性;房地产业的发展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调控;土地政策应保持系统性、连续性和稳定性;政府应通过提高非房地产部门的效率,从根本上改变银行信贷与地方政府的“房地产偏好”。  相似文献   

14.
后危机时代,对房地产业的扶持政策被限购令等调控政策取代,也引发了人们对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忧虑。交易量萎缩、房价下跌、房地产股票下跌、房地产信托违约风险提高等使房地产市场的风险突显。房地产业对消费、投资及其他产业的影响使得房地产市场成为一个政府和金融资本深度介入的市场。政府的政策导向自然成为决定房地产市场风险趋势的重要因素。政府对房地产业的调控意在推动市场整合,以城镇化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使房地产市场的商品性需求仍旧强劲,房价受通货膨胀支撑等因素使得中短期内房地产市场不存在系统性风险。然而,从长期看,应警惕汇率波动对房地产市场的冲击,警惕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房地产金融迅速崛起。部分居民在满足住房刚需后,转向对房产的投资,刺激了房地产市场,使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失衡,房地产金融风险也随之增长。基于供需理论视角构建房地产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运用功效系数法,以重庆市为例测算2000—2020年的综合预警值,提供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防范对策。结果表明,所构建的预警指标具有较好的预警能力,重庆市2013年的房地产金融风险处于警戒值以下,但近三年房地产金融风险有明显增大倾向,存在潜在风险的可能,需引起必要的重视。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需要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强房地产业监管、引导行业有效投资;房企要去杠杆降负债、探索投资发展新模式;居民家庭需制定长期购房规划、强化多元投资意识;金融机构需有序开展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加强房企资信评估与管理。  相似文献   

16.
财务危机是威胁企业持续经营的根本性危机,财务预警作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企业经营的警示灯,在全球金融危机后其重要性更加凸显。现金是企业的血液,现金流量信息作为企业实体资源和财务状况最直接的反映,对企业财务危机具有较强的财务判别和预警能力。本文以现金流量指标对房地产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建立房地产业的现金流财务预警模型并检验其预测财务危机能力,为房地产企业提供可操作的规避财务风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业是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充裕的资金筹备是保证企业正常运作的前提。随着国家对房地产业的历次宏观调控,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的筹资困难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解决房地产开发中的融资问题,开拓新的融资渠道,成为每个房地产开发企业亟需考虑的关键问题。对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融资渠道的比较分析可知,要想从根本上实现房地产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不仅仅需要房地产开发企业结合自身条件选择最佳的融资途径,更需要管理层从整个金融体系和制度方面加强建设,为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金融经纪人利用世界特有的IT金融、已购订单诊断系统,以客户的经济实力、需求导向为根本定位;从多家实力强的金融公司,相当优秀的金融方案中,为您挑选满足您及您家人的保障、盈利需求、并且性价比最优的金融方案。集保险、存款、基金、债券、投资、股票、房产于一体的全方位经济决策,为客户家庭规避风险、精诚理财,实现财富增值。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公司绩效实证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对2004至2008年度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绩效与融资结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绩效与长期银行信用融资率和财政融资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公司绩效与股权融资率呈负相关关系.另外,7个自变量对因变量(总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财政融资率,长期银行信用融资率,股权融资率,商业信用融资率,短期银行信用融资率,内部融资率和债券融资率.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证券化是我国房地产业与金融业发展的一种有机结合 ,它对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房地产和资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我国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分配、稳定证券市场 ;它可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 ,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分散风险。房地产证券化具有扩大资本市场、增强不动产市场流动性、保持不动产市场稳定性和提高投资者效益性等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