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注文,一向为治史者所重视。它的注文除了李焘原注之外,还有后人附益和清人增注,以补充原注之缺,亦具有一定的资料价值,可资参考。而其中不可避免的也有失实,讹误之处。例如:对李继迁临死之前的遗嘱,《长编》卷56中一段注文考证有误,现摘抄如下: 李继迁兵败被伤,自度孤危且死,  相似文献   

2.
试论《长编》西夏史料的价值杜建录西夏史料由汉文史料、西夏文文献以及文物考古资料3部分组成,而在汉文史料中,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本文简称《长编》)的有关记述最为翔实。据笔者粗略统计,今存7朝《长编》中有关党项、西夏史料竟多达200余万字。但《长...  相似文献   

3.
一、底本和参校范围 用北平图书馆影印本徐松所辑《宋会要》原稿为底本。除本校外,参校前人批语及下列诸书: 1、《续资治通鉴长编》(简称《长编》); 2、《宋史》; 3、《文献通考》; 4、《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简  相似文献   

4.
司马光及其助手撰写《资治通鉴》,先作丛目,再制长编,最后删修定稿,程序井然,给后世留下一种极有参考价值的历史编纂法。南宋李焘踵司马光之后,续司马光之书,成北宋九朝编年巨著《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它是司马光长编法影响下的第一部史籍。迄今为止,人们对《通鉴》及其编纂法有过许多重要研究成果,但对司马光长编法的专题论述,似乎尚可进行深入探讨。今以《司马光长编法与李焘〈长编〉》为题,说些极不成熟的意见,以期得到同志指教。  相似文献   

5.
宋代笔记吐蕃文献在李焘编纂《续资治通鉴长编》吐蕃文献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李焘不仅在编纂《续资治通鉴长编》正文时大量取材于宋代笔记吐蕃文献,而且在注文中用宋代笔记吐蕃文献对正文予以补充,同时李焘还充分利用宋代笔记吐蕃文献对官修史书予以校勘,从而确保《续资治通鉴长编》史实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6.
论“收其精兵”王育济,孔德灵《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2(建隆二年秋七月条》载:“上(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A公,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如何?’昔日:‘陛下...  相似文献   

7.
《宋史·司马光传》基本记述了司马光一生的主要经历、事迹。但受修书时间、体例、宗旨以及史臣才具、观点等等局限,不免出现行文失实、挂漏舛讹、事序颠倒等诸多不足。因此有必要对本传进行考订。(文中所引《司马温公行状》、《司马温公神道碑》、《司马温公文集》、《司马温公年谱》、《东都事略》卷87《司马光传》、《续资治通鉴长编》,简称《行状》、《神道碑》、《文集》、《年谱》、《东都事略》本传、《长编》)  相似文献   

8.
李焘撰修《续资治通鉴长编》过程中,遵循的一项原则是:“宁失于繁,无失于略。”①他主取官书,同时又广搜博采,对与正史、实录不合的各家闻见异词,亦兼收並蓄,两存其说。所以书中不仅有以正文形式出现的详实,细密的记载,而且还存在着以注文形式出现的浩博、丰富的史料。这些注文与正文紧密相关,不可或缺,从而构成了该书重要的组成部分,历来为史家所注目。但流传至今,《长编》书中羼入了不少后人附益的内容,其附益部分,均以“注文”形式保留于现存的《长编》之中,因此,使用《长编》时,正确区分李焘原注与后人增益的注文,便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竹林七贤"不见载于曹魏文献,不是因为政治残酷、文献缺失,而是因其在当时不被关注以及士风使然。西晋元康时期,由于贵游子弟的追慕、仿效,他们被士林关注、推崇,于是有"竹林七贤"之称,阴澹《魏纪》所载就是标志。东晋时期,随着士林热衷于"贤人"品藻话题,林下之风遂起,人们逐渐意识到他们的精神文化特征,将他们七人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以"竹林诸人"、"竹林名士"、"竹林七贤"称之,从而完成了这一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0.
刘同舜教授,1930年生于浙江镇海,1952年毕业于沪江大学外文系.现任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关系室主任,上海国际关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刘先生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战后国际关系.主要著作有《战后世界历史长编》(1-8册)和《"冷战"、"遏制"和大西洋联盟》.《战后世界历史长编》(简称《长编》)是一部多卷本的战后国际关系史丛书,它按照年代顺序分专题撰写战后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事件.叙述1953年重大国际关系事件的第8册即将于  相似文献   

11.
关于林纾的《韩柳文研究法》,学界至今未给予足够重视,学者也多只在论及林纾的古文理论或赏析韩柳文艺术时加以引用论证。事实上,《韩柳文研究法》虽残留有传统古文评点的痕迹,却深受近代学术思想的影响。该书以韩柳文并重,是对自宋迄清争论不休的韩柳优劣论的反驳,同时也标志着林纾对桐城派古文理论的修正,更是其毕生"力延古文之一线"主张的具体实践之一。更重要的是,它是第一部独以韩柳文为整体加以研究的理论著作,其研究视角与命名方式的独创,在韩柳文研究史上具有道夫先路的学术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汉魏六朝书信体文章中,与《答苏武书》文风相似的作品在汉末魏晋时期才较多涌现,作为一个在《汉书》本传记载中仅能撰作质朴楚歌歌辞的武士,李陵不可能写出情采并茂的书信。《答苏武书》当系汉末魏晋人拟托之作。六朝人论文、选文大力标榜“情采”,自汉至梁同情李陵的声音绵绵不绝,是《答苏武书》在六朝及后世受到注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北齐书》问世不久,刘知儿就从体例、论赞、史法、李百药对魏收及其《魏书》的述评等方面予以评论,论中不乏微词。认真分析刘知儿的言论,可以发现:刘知几所论虽有中肯之处,但因主观意识较强,“词复有激,诋诃太甚”,故有失公允、客观。  相似文献   

14.
~~宋均生平著述考论@李梅训$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014~~~~~~~~  相似文献   

15.
三国分魏、蜀、吴,其中魏、吴是国号,但蜀不是国号,而是地域号。《三国志》陈寿开始正式用地域名称"蜀"代称刘备建立政权的国号"汉",以与建都长安的西汉王朝以及建都洛阳的东汉王朝区别,但在行文中仍然保留不少反映蜀汉政权国号"汉"的记载。裴松之的注、《三国演义》也保留一定数量的记载,后人对"汉"作为蜀汉政权国号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6.
在蜀汉后期的四个重要人物中刘禅虽然平庸,却安于君位,与历史上形形色色的昏君、暴君相比,表现不算太差,堪称“庸主”的典型;蒋琬、费祎是诸葛亮选定的接班人,对稳定蜀汉政权起了重要作用。《三国演义》对他们执政时期一笔带过,是一个明显的缺陷;姜维虽力图继承诸葛亮遗志,但国势衰微,无力回天,只能成为一个令人同情的悲剧英雄。  相似文献   

17.
林榕杰 《东方论坛》2012,(1):114-120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已经提出刘备跨有荆益后北伐的目的是"成霸业"、"兴汉室"。后来法正建议刘备北伐汉中时提到了包括"尊奖王室"、"蚕食雍、凉"在内的三重目的,这对诸葛亮应会有影响。诸葛亮秉政期间北伐的目的应有三大层次:兴复汉室、推进统一为第一层次;扩大占领区、联络氐羌、搜罗人才、疲敝魏国等为第二层次;以弱示强、以攻为守、凝聚内部等为第三层次。就北伐的成效看,第一层次的目的远未实现,第二层次的目的或多或少有所实现,第三层次的目的大致实现。诸葛亮的北伐就目的来说,与孙权的北伐有明显区别;就后果而言,与姜维的北伐也有重要差异。  相似文献   

18.
钱谦益和柳如是是近年学术界颇为热门的研究对象,但有待解决的具体问题也还很多,其中比较明显的有五个方面的问题:(一)钱谦益《牧斋集》版本问题.当代《传世藏书》所收的《牧斋集》底本最差,校勘也最粗疏,说是"传世藏书",实际上却是最坏的一个版本.(二)钱谦益《牧斋有学集》诗歌编年问题.关于《牧斋有学集》中诗歌的写作时间,卷首总目中的记载与具体作品的记载存在着许多出入,读者阅读时需引起注意.(三)钱谦益《方生行,送方尔止还金陵》系年问题.这首诗歌在《牧斋有学集》中定为1662年作,但事实上却是1663年作,应予纠正.(四)柳如是《剑术行》与《长歌行》问题.陈寅恪《柳如是别传》想引用柳如是的《剑术行》,结果却引用了柳如是的《长歌行》,可能是一个疏忽.(五)柳如是《庚辰仲冬访牧翁于半野堂,奉赠长句》用李梦阳诗问题.这首诗化用明代诗人李梦阳的诗歌,并且内容有些不健康,但研究者都没有指出.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中描述诸葛亮和刘蜀集团的文字约占六成 ,而描述曹魏、孙吴和其他集团的文字仅占四成。这种艺术剪裁的“六四开”其实暗含着“黄金分割”法则 ,表现为选材的非对等性。这种非对等性的根源 ,一是作家“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二是人物形象塑造所反映出的美感取向  相似文献   

20.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由东汉班固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汉书·艺文志》将《易》置于群经之首,《六艺略》置于十志之首,又将"儒家"置于《诸子略》之首,可见班固对儒家的重视,也充分体现出他的尊儒思想。本文从《汉书·艺文志》的诞生背景、所列儒家著作的编排次序逐一分析其中的尊儒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