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指出,学校思想品德课“要重点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根据当代中国政治和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变化以及学生的特点,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内容体系,编写出相对稳定、具有规范性的教材。”据此,本文拟对高校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思考,并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2.
思想品德课是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思想品德课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重要作用。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素质。我院制定的《关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施意见》作了明确要求: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解决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挥思想品德课在德育中的主要阵地和主要渠道的作用。我们要达到这一要求,应该着重做好几项工作: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由于思想品德课存在的实际问题和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  相似文献   

3.
八十年代初期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的出现,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强化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所出现的一个新的、行之有效的形式。它标志着高校思想工作走上了系统化、正规化教育轨道。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不仅要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人生观的教育,而且还要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研究学生的思想和品德形成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在高校学习的学生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接受系统教育的最后时期,这个时期能否使学生的思想达到社会对青年学生的要求,关键在于教育者能否将其培养成一名合格的社  相似文献   

4.
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井使其做到知行统一,是高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根本目标,也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目前高校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诸如领导不够重视,思想品德课教师重“教”不重“育”,缺乏情感辅助等问题。对此必须认真学习和领会“以德治国”思想,统一和提高对思想品德课的认识,重视学生的道德实践,重视对学生道德修养能力的培养,并努力探索和尝试符合德育学科特点的成绩评定办法。  相似文献   

5.
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井使其做到知行统一,是高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根本目标,也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目前高校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诸如领导不够重视,思想品德课教师重“教”不重“育”,缺乏情感辅助等问题。对此必须认真学习和领会“以德治国”思想,统一和提高对思想品德课的认识,重视学生的道德实践,重视对学生道德修养能力的培养,并努力探索和尝试符合德育学科特点的成绩评定办法。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意义重大而深远.而目前我们要用科学的评估导向、激励高校思想品德课的教与学,即观照现状,用科学的态度进行评估;研究特点,用科学的精神进行评估;构建体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7.
高校开设思想品德课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四有”新人,事实证明,自高校开设思想品德课十多年来,高校德育课教师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人,从而培养出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他们已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但随着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对思想政治领域的冲击所产生的负效应,加之青年学生思想认识的多元化趋向,导致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越来越差。探其原因,笔者认为,不在于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足,所花的时间不多,而在于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脱离学生实际,不符合青年学生的特点。要使我们的思想品…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多年来高校思想品德课改革的经验及做法,提出思想品德课要受学生欢迎,要成为最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从而进行一个主渠道、二个密切结合、三个有力支撑的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做法和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等院校的任何一门课程都要有一定的知识理论体系,都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其实践性和针对性。对于思想品德课,加强针对性更为必要,更为迫切。 首先,这是由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它同马列主义理论课、形势任务课和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构成高校德育的有机整体。马列主义理论课要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但它主要是通过讲授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形势任务课也要联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开设思想品德课已有八、九年的时间,在这短短的几年里,我们由于始终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育人,从而使一大批学生在政治品质、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此其可喜一面。但随着国内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思想政治领域的冲击,青年大学生思想认识的多元化趋向,致使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愈来愈吸引不住学生了,严重存在着吸引力不足的问题。如何改变这  相似文献   

11.
考核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评的重要内容,也是该课程目标实现与否的重要判定依据。解决好"基础"课考评直观性与学生思想品德隐蔽性之间的矛盾问题,是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实现既能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又能考核出学生实际思想品德状况的考评目标以及增强课程考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生德育评价改革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学生德育评价现状存在着评价偏离德育内容、德育评价体系的不科学与不完善、终结性评价导致德育评价功利化、表面化等突出问题。进行德育评价的改革已迫在眉睫。根据时代要求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应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重视、改进德育工作;积极转变传统的德育评价观念,努力构建一个科学、高效的德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新机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完善和发展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构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机制。构建一个包括学校教育机制、家庭培养机制、社会管理机制、实践体验机制、评价机制等5个方面的,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思想道德教育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将原有的"思想道德修养"课与"法律基础"课进行整合,是一门崭新的课程。本文对该课程的核心概念——思想道德和法律、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行界定,并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是促进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关键,德育课程体系是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鲜有系统研究构建中高职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因而对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背景下构建德育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基本思路以及基本内容和评价模式进行系统研究,能为构建中高职衔接德育课程体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高等院校开设的思想品德课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文章就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七个方面提出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荣辱观是人们关于荣誉和耻辱及其相互关系的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在道德体系中属于道德评价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道德情感,体现着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一直以来都是道德观中的重要内容。荣辱观对社会道德的实现,个人道德的形成,乃至个体人生价值的实现都有重要意义,充分认识荣辱观在道德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巨大的社会价值,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出发,探讨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内涵及其要求。围绕实践活动对大学生道德判断结构转换方面作用的核心观点,对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生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要构建以实践活动为主导的德育课程体系来培养主体性道德人格,并对实践性德育课程的目标、模式、途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在内容上具有思想性和政治导向性;在结论上具有不同层次的一元性:在形式上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其教学环节包括教师选定案例、学生研读案例、学生总结案例、教师点评案例。案例选择应坚持思想性、方向性、感染力三个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案例自身的说服力和呈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制约案例教学效果的因素。体现先进的“研究型教学”理念、创建网络案例教学平台、完善教学综合考评体系是提高案例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西方180余年的狄更斯研究涌现了多种多样的批评方法,但道德批评一直绵延不断,形成了薪火相传的道德批评传统。一是沿着柏拉图的道德理想主义传统,从善恶二元论来研究狄更斯世界的道德内涵。另一脉络是从保罗·埃尔默·摩尔到利维斯再到威廉斯的与人生相联系的泛道德主义批评传统。回瞻180余年的狄更斯道德研究史,考辨其得失,无论对于狄更斯研究还是对于我国当下社会的道德伦理建设都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