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其对生产方式的变革远胜于以往其他任何技术。由于各国国情及传统文化不同,使各国在对待转基因食品的态度上也有所差异,这些差异对各国制定不同的转基因食品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概述了不同国家传统文化下的转基因食品发展,并基于此做出转基因食品政策的跨文化分析。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看似理论依据充分,实际上,这些理论依据都只是对市面上转基因食品存在的合理性进行的事后证成。这些理论依据掩盖了转基因食品问题的争论焦点,因为人们对于转基因食品争论的根本焦点并不在于转基因食品的标识问题,而在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能否食用的问题。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前,公权力机关的干预应该秉持精于研究、慎于应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转基因食品标识目录过于狭窄,标识制度的执行和监管以及食品标签内容存在欠缺;在转基因食品的信息传播方面,有些媒体在传播有关信息时存在偏差,加上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能力较差,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普遍存在恐惧感。这些都影响了公众在转基因食品上做出自由的、理性的选择。在转基因食品销售中,为保障和实现公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要严格执行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改进标识方式和内容;专家、科普工作者和媒体要站在客观立场上向公众传播转基因食品技术和知识,要注重双向互动和沟通交流,并根据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进行有针对性地传播。  相似文献   

4.
采用西安市区消费者的调研数据,分析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感知风险的认知程度,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影响感知风险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人口特征在转基因食品感知风险上存在显著差异,消费者对转基因技术的态度、转基因食品知识、社会信任与感知风险呈显著负向关系,对健康的关心与感知风险呈显著正向关系。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焦点小组讨论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基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中国访问学者对转基因作物及食品的认知与态度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受访高知群体没有主动了解有关转基因信息的行为与习惯,虽然他们对转基因作物及食品了解程度的自我评价不高,但对转基因技术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普遍较高,同时,对转基因作物及食品的安全性也表现出担忧。对于转基因作物及食品的态度,受访高知群体总体趋于负面,支持国家发展和推广转基因作物及食品的人不多。  相似文献   

6.
欧盟的宗教传统认为转基因食品对传统食品的改造不可接受,“政教合一”的模式使得其宗教信仰成为公共政策得以表现;欧盟的伦理价值观使得欧洲国家宁可忍受国家失业率的增长,也不对转基因技术放宽限制;欧盟的大陆法系的法律传统导致欧洲国家关于转基因食品的规定存在较大漏洞;出于经济利益的角度,欧洲国家也往往通过对转基因食品的管制设置贸易技术壁垒。因此,一直以来,欧盟基于其宗教、伦理、法律传统和经济等多方面原因,对于转基因食品采取严格的法律制度进行管制。  相似文献   

7.
根据山东省城市居民入户调查数据,辅之以访谈的方式,对转基因食品信息传播渠道的可信度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信息的需求度较高;渠道接触和渠道依赖之间具有强烈的一致性,但是,渠道依赖并不等于渠道信赖;受众对大众传播渠道可信度评价整体偏低;整体上受众的人口学变量对渠道可信度评价影响不大;个人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与信息传播渠道对转基因食品的总体态度的判断基本是一致的;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信息传播渠道的满意度一般。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作物/食品的伦理问题和公共政策作为当代科技伦理与生命伦理学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而受到政府、学者和公众的密切关注。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学技术层面,而在社会学、管理学尤其是哲学/伦理学层面则相对薄弱。毛新志教授的新著《转基因食品的伦理问题与公共政策》从哲学/伦理学层面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与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从哲学社会科学的视角研究转基因作物/食品提供了研究基础和方法借鉴。作者从事转基因食品的伦理问题与公共政策的  相似文献   

9.
根据山东省城市居民入户调查数据,辅之以访谈的方式,对转基因食品信息传播渠道的可信度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信息的需求度较高;渠道接触和渠道依赖之间具有强烈的一致性,但是,渠道依赖并不等于渠道信赖;受众对大众传播渠道可信度评价整体偏低;整体上受众的人口学变量对渠道可信度评价影响不大;个人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与信息传播渠道对转基因食品的总体态度的判断基本是一致的;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信息传播渠道的满意度一般.  相似文献   

10.
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囿于缺乏统一立法,地方立法监管无序,标识制度难以落实。基于立法体制特征与立法文本呈现,审视转基因食品标识立法体系,转基因食品标识中央立法分散、相互交叉冲突;转基因食品标识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规定和立法精神相违背。转基因食品标识立法矛盾丛生的主要根源在于转基因食品标识立法理念不一,立法权限划分模糊,地方立法保护主义滥用,国家立法监督制度缺位,制约了立法效果的实现。借鉴美国统一标识制度安排及其协调立法冲突的经验,进而立足本土需求,消解我国标识立法冲突之虞,中央立法应尽快制定统一的转基因食品具体标识规则,完善立法监督制度;地方立法应坚持“不抵触原则”,提升立法质量,实现保障食品安全、保护市场主体权益的立法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全人类关心的问题。介绍了欧美及我国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制度,并阐述了各国对转基因食品采用不同评价制度的原因,还对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制度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美欧日转基因食品管理理念、管理机构、标签制度和立法情况的对比研究,以及对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现状的分析,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要借鉴美欧日的经验,完善国家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促成《转基因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全面细致的规范;优化管理机构的设置,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逐步与国际上通行的标准和做法接轨.  相似文献   

13.
由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不确定,整个世界有关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管理受到全社会的伦理审视和极度重视,各国制定极为严格的监管政策对转基因食品的研发、生产、流通与国际贸易等环节进行规制和管理.通过对国际上和中国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对比认识,提出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思路,有助于国家制定既能保障食品安全,同时又能促进转基因技术创新发展的安全管理制度,为中国转基因技术的突破及转基因产品的商业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霍夫兰关于态度改变的信息学习法,对信息性质(单面信息或双面信息)对公众转基因食品态度的影响进行了控制实验。结果表明:信息性质对公众关于转基因食品态度影响显著,但不同信息性质的影响不同;肯定信息作用下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态度偏向积极,否定信息作用下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态度偏向消极;否定信息对公众态度影响效果比肯定信息更加显著,双面信息作用下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态度偏向于消极。基于此,提出构建转基因生物风险信息沟通平台时,应充分发挥专家、政府和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有效整合传播渠道,科学选择传播信息,以助于公众形成对转基因食品的理性态度。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立法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涉及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两方面,对其研究的目的在于建立有效的法律制度以最大限度发挥转基因食品优势,减少转基因食品带给人类和环境的负面影响.本文介绍了美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法律规范制度,并分析我国现行的转基因生物安全制度,对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法律制度的建立提出了制订专门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法规、制订统一的转基因食品检测标准以及建立转基因食品专利权制度等立法建议,以期从法律层面促进转基因食品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社会评价的态度是我国政府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基于湖北省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我国公众对转基因技术/食品相关概念和基本知识的认知与判断,探讨了我国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风险评价、购买意愿、商业化及其各种效益的看法。主要结论: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知识的认知程度不高,性别和成长环境对其认知程度影响不大,而不同文化程度和职业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与风险评价不是对等的;公众对转基因食品商业化的支持态度略大于反对的态度,职业对商业化的态度影响较大;公众更关注转基因食品的健康效益和生态效益,公众文化程度对效益的选择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关于转基因食品相关法律问题也日益显现,实践要求对其进行立法完善。国外立法相继对转基因食品问题进行规制,预防潜在的危险,对此,笔者也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进行《刑法》完善方面的思考,《刑法》作为保护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的最后保障,亟需完善,通过《刑法》内容的完善,打击转基因食品的犯罪行为并有效预防犯罪。  相似文献   

18.
全球转基因食品研究最新进展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作为食品应用的转基因生物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推广应用情况,纵观全球转基因食品的发展态势及各国政府对发展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对我省应当如何开展转基因技术研究和发展转基因食品产业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对转基因食品的科学评价及社会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 ,通过基因转移定向地改造生物的某个或某些性状的技术已渐成熟 ,由此产生的转基因食品正在进入百姓生活。在转基因食品迅速普及和发展的同时 ,出现了对转基因食品的不同评价和反应。  相似文献   

20.
食品法典委员会是国际上影响最大的食品标准化组织,自1993年开始讨论转基因食品标识的议题,直到2012年初仍未形成得到普遍认同的国际标准。通过对其食品标识分委员会形成的7个文本草案进行比较,发现在强制标识上存在致敏性和实质不等同的相同,存在是否强制标识、阀值、豁免和执行的不同;食品法典委员会不能形成国际标准的内部原因是在转基因食品上科学无定论、利益集团分歧严重,外部原因是食品法典委员会与WTO过于紧密的联系。提出食品法典标准关于转基因食品标识国际标准的发展方向:转基因食品标识标准应是原则性的和宽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