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运用国际金融危机理论,对金融危机对中国产业发展产生冲击效应的途径与机理进行分析;结合中国产业发展的实际,分析认为此次金融危机虽然对中国的产业发展形成了严重冲击.但也同时为中国加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契机;最后提出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及应该采取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辽宁省吸收利用FDI以及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辽宁省FDI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行实证探究。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分析得出结论:从对各个产业建立的计量模型上看,FDI对辽宁省三次产业结构影响的方向和程度不同;从建立的滞后回归模型上看,FDI对辽宁省三次产业的影响程度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FDI有助于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且效果显著;辽宁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应由“二三一”转向“三二一”。据此,提出促进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旨为辽宁省产业发展提供借鉴意见。  相似文献   

3.
太原市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了产业集聚,发挥了省会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并经过产业辐射和转移,推进了各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协调发展。本文对太原的产业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太原产业结构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战略,即巩固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以及大力发展 第三产业,还对三次产业内部各行业的调整战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均衡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之一。根据我国1978-2004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对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验证我国三次产业之间的均衡关系,以及三次产业之间的互动效应,并提出我国“十一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中国产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凸显,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一类新型投融资工具,被寄予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厚望。现有文献对产业投资基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机制分析相对匮乏,且视角多停留在定性层面,鲜有相应的实证研究。产业投资基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机理与路径,需通过将微观效应和宏观效应纳入整体的研究框架进行探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首先,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已发挥促进作用;其次,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微观效应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传导路径被证实,产业投资基金在微观层面对价值创造和研发投入有正影响,进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最后,产业投资基金宏观效应的传导路径不显著,产业投资基金虽然在宏观层面上对就业增长有正影响,但通过宏观效应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作用仍未完全释放。  相似文献   

7.
论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竞争力的再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围绕提高核心竞争力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举全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本文全面论述了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基本特点 ,指出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一个典型特征是二元性 ;讨论了西部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和成本优势 ,分析了产业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 ;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认为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要坚持 :正确处理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关系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作用 ;产业结构的调整要与所有制结构调整相结合 ,与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相结合 ;产业结构调整要突出区域特色 ,形成区域竞争优势 ;正确处理产业进入和退出的关系 ,既要重视消除“退出市场”障碍 ,也要重视解决“进入市场”困难 ;资源开发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最后提出了基于这些原则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财政分权下政府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博弈,从理论模型分析了政府产业引导与产业自身调整间的非合作博弈的发生、造成产业结构调整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上的异质化效应,并应用2004—2017年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门槛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环境污染程度较低时,财政分权的施行将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当环境污染程度较高时,财政分权的施行将不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财政分权主要通过税收竞争与财政环境补贴和支出双重路径影响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借此,对在区域财政分权背景下动态调整区域财政体制与产业绿色发展转型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环境视角分析了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表现为第二产业发展迅速,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丧失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环境效应,造成了经济和环境的不协调发展;以相关统计年鉴的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环境效应实证分析模型,量化了相关模型的指标,对影响环境问题的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效应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合理投入环境费用、增加科技在污染减排方面应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经济、科技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我国的产业发展将面临国际、国内的严峻考验.在此形势下,人们提出了有别于适应性调整的产业结构战略调整改革思路.本文对影响产业结构战略调整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辽宁省产业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辽宁省产业关联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基于产业关联视角,指出辽宁省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三次产业之间关联度低,工业的发展不能有效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提出提高产业关联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区域资源整合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析了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形成的历史原因,即深受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指出在制度与产业技术的双重约束下,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具有高度刚性.提出了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思路,即尊重市场和产业演进的一般规律,将原有的资源性产业、相关的供给结构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要考虑区际分工,尊重市场对产业的选择.最后探讨了资源性产业的两条退出途径,增量型退出和存量型退出;概述了新兴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模式,包括新型产业对原有产业的替代模式,产业链扩展与延伸模式和多元复合模式.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升级是转变安徽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经济由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动力需求.文章在阐述产业结构升级对促进安徽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基础上,首先对三大产业的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做初步分析,然后选取测度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发展指标,用综合评价法构建一套科学的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框架,最后以产业结构升级为视角对安徽省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兴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阐述新兴产业的内涵和特征,揭示中国新兴产业在市场结构、产能、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集群规模小、集聚度不足、低端产业比重偏大等。分析上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规划、优化布局、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等旨在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3—2014年安徽渔业经济总产值、增加值及三次产业子产业相关数据,对安徽渔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安徽渔业第二、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增加,第一产业对渔业经济贡献度虽然最高,但是贡献程度却呈下降趋势;水产养殖对第一产业的贡献度依旧最高,但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水产品加工和水产运输为第二、第三产业中对渔业经济贡献程度最大的两个产业;Moore结构变化值和年均变动值均反映渔业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产业结构超前系数显示第二、第三产业均超前发展,且第二产业超前程度远强于第三产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论述产业结构和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的关联关系,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在总量和结构方面的影响;计算交通运输业油品消耗相对于三次产业的弹性,分析三次产业对交通运输业油品消耗的影响程度,进而提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促进改善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的对策建议:加紧开发交通工具新能源、加快推广高新技术、改善交通运输业用能结构、不断降低能耗强度等。  相似文献   

18.
运用"三轴图"法对2000年至2012年山东半岛蓝区海洋产业结构演进过程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2013年至2020年蓝区海洋产业结构演进进行预测。2000年至2020年蓝区海洋产业结构演进基本遵循右旋式演进模式。2000年至2012年蓝区海洋产业呈现出"二三一"结构,产业结构演进处于中级阶段;2013年至2020年蓝区海洋产业呈现出"三二一"结构,产业结构演进进入高级发展阶段。根据现阶段蓝区海洋产业演进状况,提出鼓励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海洋新兴产业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丹东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正在成为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通过对丹东市2005年-2009年的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阐述丹东市"十二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发展环境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定位、发展重点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产业区域转移现象由来己久,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都有所涉及.但理论界对这种现象直接深入的研究比较少见,尤其对于产业区际转移的研究更少.而产业地区转移在现实经济发展中却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正是基于此作者从影响区域产业转移的根本经济要素差异入手,分析区域产业转移的本质动因.据此提出区域间比较优势差异是区域产业转移的根本动力,并从区际产业转移的动力角度提出区际产业转移的定量衡量指标.以我国各省三大产业发展状况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