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日益突显,国内已经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对辅导员职业倦怠概念、职业倦怠的表现、职业倦怠的成因以及职业倦怠的干预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研究存在的不足及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情况,测定辅导员职业倦怠程度,面向全国高校辅导员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对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情况展开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校辅导员存在中度职业倦怠感,分析职业倦怠的原因,从辅导员自我修复的角度,即分别从职业发展、工作理念、职业情感、生活方式、管理方法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路,以期缓解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感,不断提升自我修复的能力,促进辅导员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从“职业倦怠”谈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职业倦怠是助人行业中的常见问题,而高校辅导员因职业特点,故此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如何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是关系学生教育、学校发展的大事.本文应用马氏工作倦怠量表,对上海市6所高校124位辅导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表现为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与无力感三个方面,其产生的主要原因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性造成辅导员角色定位与角色期望不一致引发的.应对职业倦怠,除了高校辅导员自身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高校也应改变观念,为辅导员创造轻松、快乐的工作环境,最大程度上化解辅导员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4.
以贵州高校为例,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进行调查研究。调查表明,高校辅导员具有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但总体不严重。性别、年龄、月收入、职称等变量对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文章针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由于工作超负荷、角色冲突、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等原因,高校辅导员存在职业倦怠问题.通过加强辅导员自我调节能力,重视其自我发展及心理健康,明确职责、引入竞争机制等方法,能够较好的解决辅导员职业倦怠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前高校辅导员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独立学院与普通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在具体表现和产生的消极影响等方面比较相似,但形成原因却有一定差异。对此,辅导员自身需要进行主动的自我调节,独立学院则应当从这些差异入手,创新思路,科学规划,完善机制,改善职业倦怠对辅导员工作状态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构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面临着工作强度大、收入待遇底、身分认同差的“职业尴尬”,要消除辅导员的“职业尴尬”,克服辅导员的“职业倦怠”,需要形成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基本平台。文章论述了从课堂教学平台、理论研究平台、专业培训平台、工作支撑平台四个方面整体构建辅导员职业化平台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8.
以高校辅导员为研究主体,从职业倦怠的内涵入手,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探讨了消除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认为积极消解网络压力,打造多元发展平台,推进辅导员知识结构的现代化,建立有效的激励和代偿机制等是现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保持健康心态、完善人格、旺盛工作热情及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奄力措施,  相似文献   

9.
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与其工作年限呈倒U形曲线关系,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产生与其工作特征和个人人格特征密不可分,二者相互结合形成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合力机制.  相似文献   

10.
对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进行研究,阐述该现象产生危害并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提 高辅导员工作待遇、为其建立良好职业前景、实行科学的工作考核办法、加强培训以提升其自身素质等方面提出有效的应对策 略,以避免职业倦怠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工作倦怠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大多数研究是以专职教师为研究对象的,而对高校辅导员的研究较少。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工作具体而琐碎,更容易产生工作倦怠。对高校辅导员_Y-作倦怠的成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应对策略,有助于辅导员发挥工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探讨大学生道德学习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行动研究的视角设计探索改善大学生道德学习倦怠的有效路径,并验证了以合作学习为主导的教学改革效果。最后,就教学行动研究的实验得出结论,提出了几点关于实验的反思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四部分回顾了国外关于大学教师工作枯竭的相关研究,第一部分是工作枯竭及其维度;第二部分是工作枯竭测量的发展过程,并介绍了几种研究工作枯竭的工具,包括MBI(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GS(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General Survey)和BM(Bornout Measure)量表;第三部分是大学教师工作枯竭及其成因;最后,对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并提出今后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4.
定性和定量研究发现,除行业知识缺失感维度略显严重外,“双师”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情况,总体不太严重,依次为:行业知识缺失感、低成就感、情感衰竭和去个性化。高职英语教改、教学工作、人际关系、下厂实习、科研、学生评教等六个压力源与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线性正相关,其中前三个压力源对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预测几乎都达到极其显著水平。研究结果对高职英语教师“双师”素质培养,缓解其职业倦怠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世纪80年代职业倦怠的研究开始延伸到教学领域起,直至90年代中期以来,倦怠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领域的突出问题。本文试图从教师职业倦怠概念的界定、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影响因素、产生的原因、缓解的对策等方面对以往研究进行整理,并对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我国服装企业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状况和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服装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压力程度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工作倦怠总体状况不太严重。通过对比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关系,发现工作压力对工作倦怠的不同维度都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工作压力维度对工作倦怠影响程度不同。为了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企业应该重视工作压力管理,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防止工作倦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以X市Y区公务员为例,研究了工作压力因素对职业倦怠的影响问题,得出以下结论:职业倦怠是工作负性压力长期积累的反应,包含负性态度的发展;职业倦怠在人口统计学的年龄、学历两个指标上有显著差异;工作负荷、角色压力、组织局限性压力都可以显著地预测职业倦怠;工作压力各维度对职业倦怠各维度起到不同程度的预测作用等,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工作倦怠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回顾了工作倦怠近三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与进展,包括工作倦怠的概念与主要影响因素、资源保存理论、工作需求———资源模型。从工作倦怠的维度构建和测量工具的改进、跨文化研究、过程机制、方法论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法调查全国15所高校1655名教师,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考察工作倦怠与人格特质、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校教师工作倦怠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龄段差异;(2)工作满意度与倦怠总分及各因子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人格特质中的内外向与倦怠总分及各因子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而神经质和精神质与倦怠总分及各因子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3)工作倦怠在内外向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工作倦怠在神经质与工作满意度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以全国15所普通高校的1656位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高校教师的组织承诺、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第一,组织承诺与工作满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工作倦怠总分及其各因子与工作满意度均存在显著负相关;第二,组织承诺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工作满意度,工作倦怠总分及其中的组织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情绪枯竭三个因子对工作满意度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第三,工作倦怠在组织承诺与工作满意度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