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大放的小说<魇梦>取自川西偏远的山区农村,绝无灯红酒绿车马喧闹的城市风情,然而小说以其清新凝重的风格,让人回到1958年那个不平静且近于疯狂的岁月里:小说选取中国当代社会的一段扭曲的历史来描写"人性的扭曲",使小说在人性的正直、正义与邪恶、阴暗的较量中具有了披露人性与揭示丑恶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中的生态思想表明了作者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和社会中人与人关系认识的逐步深入。从最初对自然环境和女性地位的关注,转向对生态正义和社会正义的关注,阿特伍德指出,只有抛弃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与其他物种和谐共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承担"共同而有差别的生态责任",才能从根源上缓解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3.
著名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在小说《法律之争》中通过更改时间设置,让法官对一桩本来很容易判决的诈骗案变得非常无措,最后不得不判处犯罪嫌疑人无罪。这一符合程序正义的判决在英美案例法体系中,等于为日后类似判决出台了一部结果并不正义的新法,也相当于提出了一个科技进步与司法伦理和社会治理方面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4.
金庸小说的人物为"侠",主旨则为"义"."义"在现代化设计中是"正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诚信",在传统道德中是"侠义".读金庸小说,心里藏着"侠者"之梦,从自己开始,将它用于利国利民之中,而不是好勇斗狠.  相似文献   

5.
叶公通过正直的儿子证实父亲偷羊的案例,把孝道置于正义的对立面.孔子的回答是,“直者”不仅是父与子的正义观,也是父子那个社会的正义观,因此,“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直”是社会正义自身的要求.“隐”是父子同样享有的权利,既不是孝道专属,也不是孝道强加给社会正义的非分要求.叶公追求的无限正义无视社会伦理的客观存在,是对正义的扭曲.“亲亲相隐”符合正义的诉求,是正义赋予的正当权利.  相似文献   

6.
金庸小说中存在着大量的山洞意象。对于金庸小说,山洞首先具有一种叙事意义,并通过小说主人公侠客的生命和武功两个重要方面得以具体呈现。山洞的第二重意义是对小说读者的娱乐意义,它是构成审美快感的常用叙事元素。在深层次上,山洞其实是一种道德隐喻,借助小说中作为正义化身的侠客传达出善有善报的道德训诫。在更深层次上,山洞作为道家文化的典型象征符号,是为了解决儒家道德精神对侠客身心的双重伤害而广泛存在于小说文本的。  相似文献   

7.
正义的内涵、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和人的主要美德,是人类社会一直追求的理想目标和境界.通过梳理西方思想家们对正义的不同解释,依据客观事实,可以概括出正义的内涵:正义是一种在实现人自身具体目的的过程中,对这种目的和达到这种目的的方式的肯定性评价.正义起源于人类社会生存的主客观条件及自身需要,正义在其内涵、对象、类型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正义的内涵、起源和发展问题,是理解正义、维护正义、实现正义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卢卡奇认为史诗的特性产生于史诗时代,不管保持这种总体性的史诗时代是否真正存在过,但它是人们对久远年代的理想化,也是一种乌托邦式的追溯.中国革命小说的史诗性诉求正好契合了卢卡奇的这一说法.从茅盾到赵树理再到梁斌,中国革命小说在很大程度上主动契合了革命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表达了意识形态的神圣和正义,具有一定的史诗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与苏格拉底正义思想的比较,分析柏拉图正义理论的基本性质,揭示其把人性升华与建构合法制度相结合的本质.柏拉图在苏格拉底道德哲学"至善"概念的基础上扩大了正义的论域,使"正义"超越了个人道德行为的范畴,从而成为政治哲学的本质与政治合法性的根据.通过人性与制度的功能互补,柏拉图的正义理论建构了一个在社会系统中各不同等级和谐相处的制度化的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探讨作为一种艺术现象的艺术正义,而社会正义、宗教正义和艺术正义的异同和关系只是笔者为达此目的而设定的一个研究语境.<理想国>曾把这三种正义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论述,笔者希望以自觉的学术追求批判地继承柏拉图学术的这一特色.通过回答与此有关的七个问题,本文试图揭示艺术正义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