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监察制度是政治体制中的重要环节,而对监察官员管理的成功与否,则对监察制度的运行优劣至关重要.清代的行政管理制度集历代之大成,单从技术角度讲,其对监察官员的管理制度是十分严密和科学的,对清代监察机制乃至整个政治体制的运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唐中后期,监察制度遭到破坏,监察权力被削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监察机构的授权主体由皇帝逐步转向宰相.宰相利用制度监督监察机构,利用职权打击监察官员,并通过争夺监察官员的任免权,控制监察机构.从而削弱了监察机构的权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萌芽于先秦 ,尤其是西周的监察制度为中国封建监察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依据。监察立法的尝试、专职监察官员的设置、监察的措施与方式、监察官员的法律惩治功能等构成了西周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监察制度是清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统治者重视监察机关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对监察官员的选用作了严格的规定,颁布了严肃的监察纪律和较为完善的监察法规,从而加强对监察机关的管理.本文对这些制度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证和研究,以期起到"察古知今"、"鉴往知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在这一时期达到完备。作者希望通过对这一 时期监察官员选任、管理制度的探讨,对当前的监察制度建设有所借鉴。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清代的 监察官员的选任、管理制度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作者借鉴历史对当今的监察制度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认为应 保持监察系统的独立性,加强监察立法,严格对监察干部的选任、管理等等。  相似文献   

6.
清代监察官员的选任、升转与考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察制度是清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监察制度能否有效发挥其监察功能,与监察官员素质有很大关系。清代统治者对此认识较深,从其选任、升转与考核等方面作了一系列的规定,形成了对监察官员的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体制。本文以大量的文献材料,对这些制度进行了考证与研究,以期对当前我国监察制度的建设与完善起到“察古知今”、“鉴往知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唐代的监察机构已经扩大化、完备化、独立化,监察官员的地位提高,监察活动法律化,对后来的封建政权的监察制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辽朝建立后,即采用唐制,又保留了本民族的特点。表现在监察机构的建立,监察准则沿用“六条问事”制度,进一步扩大监察官员的职责与权限,包括治吏、治狱、治监、治民,形成了较为有特色的监察制度,这对提高统治效能,巩固皇权,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起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唐代职官考核与监察制度的历史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在总结历代职官考核监察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体系完善、严密,具有封建王朝鼎盛时期特点的职官考核制度。考核在于检验官员任职期间治民治政的实绩,监察在于监察官员在履行职责中的非法之举,考核与监察两者并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套制度的贯彻执行,对巩固唐朝政权和促进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宗藩体制的崩溃是西势东渐和周边国家近代民族主义发展的结果,但是也可以从宗藩体制自身的演变中寻找其轨迹.清韩宗藩关系虽然一直比较稳定,但是受"尊周大义论"、"北伐论"的影响,朝鲜对清朝的态度始终在现实需要与理念追求中纠葛.从制度层面来说,朝贡制度的弊端日益明显,甚至连下马宴、上马宴这样的礼仪活动已经变得很不严肃.然而,也正是在这种变化中,朝鲜使行人员与中国文人和官员的交往日益扩大,为近代中朝关系的新变化开辟了有限的途径和可能.  相似文献   

10.
致仕制度(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官员年老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官员致仕制度多袭明制,但仍有其独特的变化和规定.尤其在晚清时期,统治危机急剧加深,对于年老官员的致仕问题,清朝最高掌权者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致仕年龄的无定制和灵活性,以及致仕待遇的优厚性这两大特色在此时期表现的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明代封建统治体制中有一套严密的监察制度,其特点是:严密布网有效监督;监察渠道,畅通迅捷;监督考核,奖惩分明;以卑临高,动态监察。曾经在明朝初期“纠察官邪、整顿吏治、严肃法纪、惩贪防腐”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成为我国一项宝贵的政治文化遗产。总结明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进行历史的思考,有助于我们对当代监察工作和反腐败斗争中的一些现实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秦代开创的监察制度成为中央集权制度的重大特色,对后世影响深远,但由于秦制的价值取向是效益最大化,其于终极价值领域的悬空为后代监察制度的德治取向留下了成长空间。西汉以降,监察制度的运行,除了遵从“政”之原则,还有兼具“教”的意义。宋代监察对隋唐体制有了重大突破,实行台谏合一,台谏制度成了党争的催化剂;明代以六科为代表的监察官员位卑而权重,在“癸巳京察”事件中出现的重大政治风波显示出明代监察体制“政”与“教”的失衡;清代的监察制度一度陷入以密折专奏为核心的异化监督,其根源在于君主极权的单线治理格局。“政”与“教”成为中国传统监察制度价值取向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传统监察制度之流变亦映射出二者间极为微妙而又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唐王朝的监察制度既继承以往历朝的旧制,又有自己的变革和特点。统治者之重视,机构编制之健全,制度职责之明晰,官吏选任之严格,对宋、元、明、清均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作为监察制度的主体,监察官素质的高低优劣直接影响到监察的效果。明朝监察制度的性质和监察对象、内容和范围,决定了监察官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个人品质、文化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等。唯有如此,才能担当起上匡失策、下纠奸邪的监察职责,保证国家机器稳固而高效的运转。  相似文献   

15.
明朝灭亡之后,北京的官绅已经出来拥护大顺政权了。但清朝进入北京后,人们不愿意接受满洲这个异民族的统治,而希望在南京建立以朱家皇室后裔为皇帝的新政权。清朝刚入北京即颁行带有民族歧视和民族侮辱的“剃发令”,遭到人民的反抗,抗清斗争风起云涌,分别拥立明朝藩王以号召民众,这种斗争需要一个新政权来组织领导。李自成的无暇南顾,使河北、山东以及苏北的大顺政权被明朝官军和地主武装所摧垮,这对建立新政权极为有利。清兵占领北京之后,汉族官绅不愿出仕清朝,纷纷南下,把希望寄托在即将建立的新政权上。大量的商人和市民也纷纷南来,使新政权具备了人心条件。拥兵自重的明朝将官等待观望,坐视清兵长驱直入,甚至攻城掠地,祸国殃民,此时正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组织军队,重整河山。弘光政权一经建立,豫、鲁、苏、皖和江北地区原明朝官员和地主武装起而应之。弘光政权的建立确实符合了明朝大多数官绅和民众的愿望。  相似文献   

16.
我国历代都极为重视官吏选任和监察。从春秋战国的军功爵制到秦汉时期选官察举征辟制度,从《唐六典》、宋《庆元条法事类》到《大明律》和《大清律》,我国古代对选官条件、标准、权限和程序都作了严格法律规制。最早开始于西汉的官吏选任回避制度,是为防止官员徇私而设。我国古代官吏监督制度分布在古代政令法令中,贯穿于官吏行政的各个环节,《周礼》、《秦律》、《唐律》、《大明律》和《大清律》等都对官吏监察进行了严格法律规制。对我国古代官吏选任和监察法律规制进行流变考证,对我国'-3前公务员法律规制和西方文官选任和监察制度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清季俸制变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清季十年改革中,俸制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正俸中出现了外交官新俸制,养廉也发生了一定变化,此外还出现了公费、津贴、薪水等制度。综而观之,这十年的俸制变化有两个特点:一是多元混杂,二是名不副实。从这两点看来,清季十年的俸制改革是不成功的,而且对清廷的覆亡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试论唐地方监察权力的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前期地方监察效率较高,确保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但唐中后期,巡使地方使臣演变为常住地方使臣,并进而变为地方主官,集行政权和监察权于一身,侵夺了监察机构对地方行政的监察权.其根本原因是唐监察机构的独立组织建制和独立行使职权的机制被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