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化工业”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在新的社会条件下采取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控制形式 ,它使艺术丧失了对现实的批判和超越功能。文化工业是资本主义社会语境的产物 ,中国当代通俗文化不同于文化工业。对这一理论不能机械搬用。  相似文献   

2.
马尔库塞在其文化批判中,把社会批判和意识形态批判深入到文化评价,形成了特定的高雅文化观,认为高雅文化具有否定性、超越性的特征,因而是真正革命性的文化,是判断各种 社会文化的重要标准.从高雅文化的标准来看,资本主义流行文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文化体现,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降低并消解人们的主体性、批判性来达到维护资本主义的目的,在根本上是一种辩护性的非文化.在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中借鉴马尔库塞的文化批判理论可获得两个启示,一是在推动文化大众化的同时必须防止文化的过度市场化和庸俗化,特别是要防止通俗文化对高雅文化的吞噬;二是在同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应当自觉意识到西方流行文化的资本主义本质并防止其文化意识形态的渗透.  相似文献   

3.
马尔库塞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文化艺术的批判是其社会批判的最后归宿.他力图揭示资本主义的现代文化在其合理性的进化过程的表象之下的反文明实质,提出了消除对爱欲的压抑、唤醒人的主体意识、发挥人的"新感受力"的文化艺术革命的途径.当然,马尔库塞的批判锋芒并没有指向社会制度本身,他把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极权性归结为文化对大众意识的操纵."文化--意识形态-艺术理性"成为马尔库塞批判发达资本主义文化艺术的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4.
技术文化批判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论题,同时也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一个新的批判维度.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尔库塞有着丰富的技术文化批判理论,他指出,资本主义社会虽然技术发展水平很高,但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又存在技术文化缺失、技术文化沦为消费文化和“肯定的文化”等诸多问题.我们的追求目标应当是建立一种与肯定文化相对的社会秩序.针对技术文化批判,马尔库塞从前技术文化和后技术文化分期的角度相应地作出评论和回答,指出当今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可能存在这种希望,希望寄存于技术的前后两个分期之中.研究马尔库塞的技术文化批判的思想,为我们进一步解读国外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深度和广度.同时,从技术文化批判的角度进行研究,对当代我国的技术文化建设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湘莲、梁建新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报》2005年第3期上撰文指出,新自由主义的理论逻辑与其全球实践之间形成的悖论使之遭到了众多的批判,西方左翼从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发展历程、当代霸权及其与全球化、第三条道路的关系提出了尖锐的批判,并探讨了超越新自由主义的相关路径。西方学者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视角众多,辞锋犀利,但是,我们应清醒地看到,他们研究和批判的着眼点仍然是出于对资本主义前途与命运的关注,是以批判性话语为资本主义克服危机出谋划策,而且其中还夹杂着不少民族与国家利益的考虑,打上了其自身的阶级、经历的烙印。因…  相似文献   

6.
王岳川的学术工作包括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一是对西方前沿文艺理论、文化理论的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一是面向"全球中的本土"的思想创新与文化重建。在全球性的后现代语境中,他始终坚持批判文化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价值立场,但同时又主张真正的普遍性的达致必定以多元文化的平等对话为媒介和形式,这使其学术实践具有一种内在的自反性,即对不同层面的文化本体的建构总是伴随着对各种中心叙事和权力话语的质疑。  相似文献   

7.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发生了一系列范式转换与理论变迁。阶级意识视城中的文化阐释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初始阶段,它对革命情势的放逐暗示了文化批判阶段的到来。文化批判范式所蕴含的绝对否定性催生了文化研究的又一个理论维度即文化的微观政治学研究,同时,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加以守护的政治立场被彻底置换。在反思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范式当代理论遭遇的基础上,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研究在新的理论语境中拓宽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从哲学、经济、文化意识形态展开对资本主义文化的深刻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文化本质是维护资产者利益的阶级文化。从哲学层面看,资本主义文化的革命性为新社会形态的实现提供可能,但真实意图是实现文化霸权。从经济层面看,资本主义文化以资本的全球扩张实现资本增值和文化渗透,彰显了资本文明的逐利性和剥削性;从文化意识形态层面看,西方国家以"平等""民主""博爱"的"普世价值"只是欺骗劳动者口号。时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国家的治理危机验证了资本主义文化难以解决世界问题,甚至会对社会造成威胁。然而,中华文化的制度优越性和深厚的历史积淀超越资本文明的弊端,既彰显文化自信又推动多元文化达成价值共识。因此,马克思文化批判理论穿越时空展现历史的穿透力和现实的阐释力,有助于认清西方"普世价值"的话语陷阱,为新时期中国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提供理论资源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9.
在文化研究中,"失语症"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之所以"失语",并不是由于西方的新方法、新观念的引入使我们原有的话语失落,不是我们原有的文化理论的丧失,而是我们无法用原有的话语来解释当前的文化问题;文化研究引入的备受推崇的诸如后现代主义、后殖民理论、后结构理论等,并不是西方文化中的主流话语,西方主流文化的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实用主义等所传递的价值观并没有征服中国;我们之所以面对西方学术"失语",主要是我们仅仅满足于操作这些学术术语本身,而对现实中存在的文化现象很少涉及,"文化失语"是我们对新的文化现象、社会问题缺少新话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本雅明在辨析浪漫主义、弥赛亚主义、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对艺术生产理论进行深入解读,回到马克思哲学语境中,将唯物主义思想引向了社会文化批判,以此揭示艺术生产的逻辑、主体以及功能问题。本雅明的艺术社会学批判以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为方法论原则,试图阐释艺术革新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理论根源,从而为“图像-视觉”的艺术社会学理论建构提供哲学基础。从视觉文化批判的角度看,本雅明的这一理论既具有阐释社会存在的意义,又重新建构了社会生活与艺术现象的内在关联,并以此为目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现象展开深入的批判,因而体现了一种基于艺术社会学批判的视觉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11.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社会意图非常明确,就是旨在揭露当代资本主义的权力是怎样通过意识形态运作的。这种批判倾向对中国学者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在具体运用中有可能产生意识形态泛化的倾向,把所有的审美文化活动都从隐藏的意识形态编码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把一种相对于其他文化处于更优势地位的文化现象简单归结为意识形态的“霸权”,把商业对艺术文化生产的影响简单地等同于标准化和平庸化,有可能混淆传统的或普适的需要与当代资本主义特定的政治需要之间的差别,忽视商业文化的演变,从而造成对文化现象内在性质的误解。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虽然对我们认识商业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有一定价值,但时代不同、语境不同,促使我们必须很小心地审视这些理论的真正价值以及在中国语境中的意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文化研究和文艺美学研究具有现实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在新自由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文化逐渐摆脱了对经济的依附,与经济同时作用于社会阶层的分化。文化的分层化正逐步被对文化资本的追逐所主导。这种文化分层化具有跨地域、跨语言的特征,同时也具有体制化特征。分层化之后的文化使跨文化交际出现一些新形式和新特征,文化语境日益交融,语言障碍被一再跨越。这些变化和新特征也对跨文化交际传统理论的适应性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如"第三条道路"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全球化思潮等传播着西方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冲击着我国的文化安全,并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冲击,如:崇尚西方文化,贬斥中国本土文化;理想信念淡化,功利色彩浓厚;热衷批判时政,虚无主义思想盛行;个性张扬独特,自由主义思想泛滥;等等。因此,我们必须从文化安全的视角,通过加强理论教育、重视舆论引导、增强环境感染、强化实践体验等措施,对高校大学生加以正确引导,积极应对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赵文 《南都学坛》2012,32(4):93-97
列宁主张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利用西方先进设备、科学管理技术来发展现代工业。列宁"利用资本主义文化"思想的现实依据是俄国落后的国情,理论依据是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根本目的是为了战胜资本主义,建设共产主义。当前,我们要在正确认清资本主义文化实质的前提下,按照"吸收与批判并举,更重批判"的基本原则来利用资本主义文化;要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之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5.
文化能为我们提供民族凝聚力和精神动力 ,在民族复兴中发挥着先导与灵魂的作用 ;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注定要被人奴役 ;即使在经济发展方面 ,文化也会在制度和精神层面施加影响。因此 ,加强文化建设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要建设的文化 ,不是一般文化 ,而是先进文化。建设先进文化 ,首先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其次要逐步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 ,使之成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再次 ,应通过普遍的文化交往 ,批判地汲取资本主义的文化经验 ,借以发展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世界文化的全球化,全球文化的商业化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文化大趋势。文化交流在现代传播技术的支持下,不但可以快速交流,还可以轻易地克服诸如政治、经济、宗教和地域等障碍实现更大范围的交流。而文化内容的去严肃性、通俗化、时尚性又加速了文化的全球化交流。全球化文化传播和交流无疑伴随着无尽的商业利益,与此同时,当然也隐藏着阴谋、掠夺、强权和垄断等有害因素。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文化的商业化,特别是全球范围内的文化商业化潮流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和危害,以及人类文化交流所面临的困境等均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19、20世纪之交,原本一直扮演着启蒙者角色的俄国知识分子,非但没有为发展资本主义制造舆论,培育出健康的资产阶级文化,促进俄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反而使自身被发展中的资本主义社会抛进了尴尬境地.契诃夫面对知识分子的这种失职,在作品中展开了文化批判,指出知识分子已被庸俗生活腐蚀、陷入意识形态的痴迷和信仰匮乏的焦虑之中,被信仰危机所困扰.这一批判消解了百余年来俄国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精英的神话.契诃夫认为:知识分子只有积极参与“小事论”社会运动,重新建构新的文化理想,才能实现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西方思想界“文化转向”以后,西方学者对文化全球化问题给予了广泛关注。其中英国约翰.汤林森博士的《文化帝国主义》从媒介帝国主义、民族国家的话语、批判全球资本主义的话语以及对现代性的批判四个层次来剖析文化帝国主义,在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颇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末文化学术思潮颇为活跃 ,新儒学主义、新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成为文化争论的“热点”。当代中国的文化有主流与支流之分。不拒细流 ,方成长江大河 ;不清除支流中的污染 ,主流中的生命活力就会受侵害。三代领导人的文化思想是我国主流文化的指导思想。江泽民提出要坚持主流文化的指导地位 ,认真对待支流 ,这一创新提法体现了战略远谋与现实针对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0.
新启蒙运动发生于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的历史时期,基于抗战、救亡的目的,知识界对之前的五四启蒙运动及中西文化进行了反思与重估,彰显了一定的理性精神与文化自觉。新启蒙运动之"新",主要体现在对五四的继承与超越、对传统文化的重估以及新文化综合观三方面。虽然新启蒙运动持续的时间比较短暂,但是由于在运动中知识界积极倡导文化的民族性、启蒙的大众化与文化的综合观,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一定贡献。而且,在新启蒙运动中所确立起来的对待中西文化的立场、态度及理念,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