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文化自信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阐明了文化自信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坚定文化自信,仍"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要回答和解决好这个问题,应正确处理"义与利""新与旧""内与外""同与异""前与后"等五对关系,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决抵制西方错误思潮的侵蚀和影响,不断增强国际话语权;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赓续中华文化发展连续性;以史为鉴、继往开来,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显现了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单单为过去国家的发展和人民大众的精神生活问题提供了独到的解决方式,而且对当代国家和国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只有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转化和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鲜和灵动的要素,才更能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不断造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实践凝结起来的智慧结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育人资源,其中的廉洁思想也尤为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廉洁教育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与自信以及提高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廉洁教育可以借力于课堂教学、实践教育、自主学习、文化场域、网络传播而展开。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医药文化生命力的高度认同,对中医药文化价值的坚定信念,对中医药文化发展前途的坚定信心。中医药文化自信是中医药道路、理论与临床自信的基础。中医药文化自信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源于中医药辉煌的历史成就与顽强的生命力、源于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源于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不可或缺、源于中医药文化是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先锋、源于党和政府对中医药发展的高度重视。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要通过增强文化自觉,提高国人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与认同;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中医药文化创新中实现文化自强;通过落实开放发展理念,在中西医文化交流互鉴中提升中医药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文化思想、经典理论、精神风尚仍继续发扬传承,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代中华儿女。邓小平自幼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因此对本民族文化有着高度的自信。文章从文化自信的基本概念入手,提炼出邓小平文化自信思想的主要内容,继而分析了邓小平文化自信思想形成的原因,并指出在当前面临多元文化的冲突和西方腐朽文化的"入侵"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形势下,研究邓小平文化自信思想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现代转化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键。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基本内涵、必然逻辑、实现路径,是把握这一关键的首要环节和重中之重,也是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点。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内涵,从一般的理论层面看,尤其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它不是文化的单体行进,而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具体的操作层面看,是建立纵向传承模式和横向创新模式相统一的双向转化机制。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必然逻辑,体现为外在客观实践的需要和内在文化发展规律的必然。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实现路径,应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统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系、外来思想文化与传统主体文化的关系、文化之精神价值与实践意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优秀传统文化可谓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饱含国人崇高的精神追求与思想情怀,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当代国人共同理想与价值倾向的凝集,不但可视为是对迫切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的有效回应,还是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契合。本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及两者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多元文化现象日趋明显。多元文化的发展一方面充实、丰富了主流文化,一方面也给我国社会生活带来了挑战,导致了"文化不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是多元文化的必然要求,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引领多元文化,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才能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下使中华民族的文化永远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相融汇的必然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契合中华文化、适应中国发展并引领未来前进的奠基性成果。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全面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化身份,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和延续的文化本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习近平文化思想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习近平文化思想将传统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发展观的核心实质提炼升华,在推动文化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为传统理念注入了新的精神能量。  相似文献   

10.
在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背景中,一些人极易迷失文化方向,不要错误地认为外来文化是优秀文化,其实,历经千百年发展,拥有博大精深的底蕴和海纳百川特点的中华文化,才更能彰显优秀文化的本色。因此,当务之急是需要树立文化自信意识。鉴于此,本文从社会个体生成论的角度探讨践行文化自信应从社会个体着手。让社会个体在与社会维度、文化维度构成的生成过程中,增加其社会认知,提高其人生境界,增强文化自信意识,并通过与其他社会个体的互动,带动全社会形成文化自信的共识。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文化转型实质是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目前所谓的传统文化包含着三个基本方面:即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国近代文化和传统观念下的社会主义文化。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文化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了由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向新民主主义文化进而向社会主义文化的过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代中国的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就成为了一次由包含诸多文化形态因子的传统社会主义文化形态向现代社会主义文化形态的转换。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目标是现代社会主义文化形态,它是以个体自我文化意识为前提和依据的。因此,可以认为自我文化意识的确立是文化转型以及文化现代化的根本标志。当代中国文化转型总体发展趋势,是在此基础上的多元文化因子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同时,旧式农民的文化传统,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也逐渐随之消解,开始向现代转型。与此相应,农民的文化诉求,如与现代农业生产相适应的科技文化、与当代文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文化、贴近农民生活需求的大众休闲文化、保障农民权益与农村稳定的制度文化等也出现了多方面、多格局和高层次等趋势。有鉴于此,正确引导农民文化选择的自觉性,以先进的主旋律文化引导农民文化诉求的方向,以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增强农民文化诉求的底蕴,以最新的科技文化提升农民文化诉求的层次,不仅是农民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而且是农村社会协调发展的紧迫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以当代美国文化为中心的西方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多维影响。西方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解西方文化的负面影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抵御西方文化的侵略;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弱化西方文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化自信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部分,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重要意义,对文化自信的深层内涵以及增强文化自信的基本途径进行讨论。研究认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其中包括文化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要求文化自信,文化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对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要求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立场要求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革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能力成为当代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力量的根本价值;要加强文化自信,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强化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地位,要倍加珍惜和弘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的革命文化,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主动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对外来文化要在辩证取舍后消化再造,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服务于中国人民的生产生活,还应科学地把握中国文化的发展走势,把握文化发展的有利机遇,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不断推进文化的创造,要充分利用科技革命新成就,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建设网络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5.
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文化自信教育是推进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重要切入点。文化自信与“纲要”课教学有其内在关联性,文化自信是“纲要”课教学的重要目的,而中国近现代史是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载体。“纲要”课中加强文化自信教育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可以使大学生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体性。在教学中,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体认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这不仅有助于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而且有利于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6.
论潮汕近代民居建筑的海洋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潮汕侨乡是广东侨乡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侨投资极大地推动了近代潮汕侨乡的建筑发展。近代潮汕侨乡建筑审美文化特征的主要表现是展现了中西建筑文化从接触碰撞到融会创新的历史过程,突出体现了开放性、兼容性、创新性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特征。海洋文化对潮汕近代文化的影响是一个客现存在的事实,近代潮汕民居建筑文化是中国近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它给国际建筑思潮影响下的当代新地域性建筑的生存与发展以启迪。  相似文献   

17.
大众文化的席卷全球,使文化成了一种资本。面对文化全球化潮流,我国文化发展也出现了多重矛盾,这些矛盾涉及不同的价值观体系之间的冲突,因此,解决这些矛盾是我国文化发展的当务之急。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完善文化市场配置机制、加快文化立法步伐、强调东西结合与古今结合以创新文化体制等是发展我国文化事业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乡村社会秩序体现的是一种文化秩序。同理,拯救乡村秩序的必要前提就是要重建乡村文化。由于以城市取向为中心的外来文化的冲击,各种思想和价值观念良莠并存,相互激荡,使道德领域出现了矛盾和冲突;乡村教育处于精神荒芜的境地,乡村文化越来越失去自信,而最终土崩瓦解。试图从乡村找到一种不受现代影响的,自足的、理想的文化只是一种乡愿,而坚持确保多元文化格局下的乡村文化的个性化和现代化发展的新的文化自觉的思想才是当今乡村文化秩序危机的拯救与价值重建中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主流电影是一个内涵丰富、驳杂的术语,也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务实、折中但又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理想电影形态。它在中国电影语境中的萌芽、显形、发展的复杂过程,是在多元文化语境下由多种意识形态诉求共谋的结果。在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环境中,商业电影、主旋律电影、艺术电影都在各自的场域中,呈现出不同路径的主流化趋势:主旋律电影商业化、商业电影主流化、艺术电影商业化。而它们的共同实质则是大众化趋势。主流影片是丰富多元的文化共生与融合的结果,其中有主导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冲突与调和,也有历时性与共时性的传统文化、青年文化、香港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突与流变。这些文化资源的主流化或大众化,营造了多元化的主流电影文化格局,并呈现出一系列主流性的艺术、美学及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交锋变得更为直接、迅猛.身处多元价值的冲击之下,保持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是进行独立思考与理性判断的基本前提.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开放、包容、博大精深的特征,正确的价值引导与合理的价值融合,是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传统的民族文化教育范式需要适应社会大变迁的类型转换,引导文化自省,推动文化实践,深化文化自觉,推进文化拓展,在民族文化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创新中实现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