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五年制高等师范学校要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小学教师专业化的需要,发挥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和小学教育研究的三大功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进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做到与时俱进、适应3个需要,更新观念、实现3个转变,正确定位、处理3个关系,提升层次、加强3个建设,确保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本科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改革对小学教师提出了严峻挑战,培养高质量的本科小学师资是小学教师教育的目标和必然趋势。通过中外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分析比较,针对我国现行教师培养模式存在的缺陷,提出试行“分离式”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职前职后一体化是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职前职后课程体系相互独立,互不关照,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阶段的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人们的教育观念、教师教育各阶段的培养培训目标的确定、教育教学管理机制与实施机构等多种因素有关。我们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来规划教师教育的职前职后培训,合理确定各个阶段的培养培训目标,进行课程体系设计,使得教师教育各阶段的课程设置,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照,形成科学合理、体系连贯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教育性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不是教师范生如何简单、机械地掌握一些小学教师需要的教育教学知识,而是需要教师范生能真正按照小学教师作为一名"教师"的角度去思考教育教学问题。教育性小学全科教师能够真正从事教育性教学活动、能按照教师的思维方式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能真正践行教书育人理念,其主要具有教育性、合伦理性、综合性、卓越性和特殊性等特征。教育性小学全科教师培养途径主要涉及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两个方面:职前培养主要可通过思想引领、课程重建、转识成智、实践指向等思路进行改革和创新;职后培训主要可通过外部给予式、外部诱发式和自主内发式等培训方式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英语师范生的培养模式制约着师范生自身的职业发展.在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师范性特点不突出、课程设置缺乏协调性和渗透性、职业理想培养不重视等问题.因此,应结合我国地方高校的特点和师范生自身特征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6.
国外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师的职前培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从世界发展趋势来看,教师的职前培养模式逐渐趋向于开放化、多元化.西方发达国家近几十年来实行的3+1、3+2、4+1、4+2等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各具特色:3+1模式培养周期短,注重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3+2模式重视大学与高等师范院校的合作,教育实习特色鲜明;4+1、4+2模式中,教师专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并重,适应了社会对高水平师资的要求.这些培养模式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有如下几点启示,即:应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建立开放式教师教育体系;增加教育课程比重,强化教育实践训练;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四川省不同地区的不同高校对于“小学全科教师”及其培养模式有着不同的理解,而这些都几乎体现在其课程设置上。选择西昌学院和成都师范学院的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进行比较,发现两所高校在课程目标中都体现出其对于卓越小学全科教师的诠释。西昌学院在理论学习基础之上,更注重实践课程的学习,课程安排上更是将“语、数、英、音、美等”都作为必修课程的学习,这充分体现“卓越小学全科教师”的“全”,但又缺乏一定的实际操作性;成都师范学院则是以“一专多能”为培养目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更好地保障“一专”的效果,但其“全科”的体现不够具体、明确。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深入探讨卓越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及其培养的标准;通过调整各类理论实践课程的比例,注重对于实践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的改革来完善四川省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简要分析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等师范院校在教师培养中的社会责任和国际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阐述了当代意义下的通才教育理念,并着重介绍了基于通才教育理念下科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5+3"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教师专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型"教师的培养从职前开始的观念基本确立,但职前教师教育仍在传统的技术型教师培养模式下运行,因此,构建可行的"研究型"教师职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本文就"研究型"教师职前培养的理论基础、培养目标、实践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推动教师教育模式改革,适应教师专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需要,提高教师培养质量,促进教师群体由技术型向研究型转变。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小学教师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提出了新的要求,师范院校要积极应对,通过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构建新型的培养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努力构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培养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倡导"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新时代,安全素质已然成为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安全素质水平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校内安全教育的低效与共性化、职后安全培训的不足以及自主学习途径的缺乏。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安全素质培养路径的优化和培养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在职前修订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标准,重建教师专业素质结构,同时调整安全教育的课程设置,协同第二课堂提升教师安全素质;其次,在职后扩大教师安全培训对象,建立"分层进阶"新模式,对安全考试合格者发放教师安全培训合格证书,调整和完善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第三,在日常工作期间,逐步改善教师自主学习条件,积极开展安全专题类校本课程研究。  相似文献   

12.
教师职前教育的理念创新与战略实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大学生和师范大学生的就业与学习动机呈现出多元化,这些动机有许多方面不利于他们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师职前教育类课程的设置对教师专业发展也显得不够充分.面对这些问题,教师职前教育应该以"尊重的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和注重教育实践的理念为导向,在教师入口、实践环节、教育层次和教师资格认证等层面创新教师职前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现代小学教育要求小学教师必须具有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学位,这既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享受优质教育的期待,也符合世界小学教育发展的潮流。我国现在专科生的生源质量大幅度降低和培养方式陈旧,其毕业生难以胜任现代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创新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科学构建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科学设置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扩大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招生数量,把好入口关,保证新补充的小学教师都是合格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同时,加强对现有小学教师的培训,逐步提高其学历水平。建立有序退出机制,增强小学教师队伍活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规划的提出等因素,迫切地需要对小学科学教师的需求进行预测。从在校生人口数量、班级规模、课程周课时、教师周课时等方面入手,构建了小学科学教师需求预测模型。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依据,对2018-2030年小学科学教师的需求量和盈缺情况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从2018-2030年,我国小学科学教师缺口量大;“全面二孩”政策对小学科学教师需求的影响从2022年开始显现,2027年达到高峰;当前小学科学教师的补充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对小学科学教师的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站在培养我国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战略高度,做好小学科学教师师资配置的中长期规划;多渠道地补充小学科学教师人员数量;实施“U-G-S”教师教育协同培养模式,保障小学科学教师在需求、培养、就业及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5.
英格兰政府针对国内中小学数学和物理等学科专业教师紧缺、学生数理成绩较差的现状,推出了"未来教学学者"(Future Teaching Scholars)精英教师培养计划。这一专项教师培养计划旨在通过严格的选拔标准、系统的培养方案、丰厚的奖学金与助学金以及明确的教师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吸引高质量的本科生积极参与,从而提高英格兰数理学科教师的专业水平及学生的数理学科成绩。英格兰政府为改善特定科目和偏远地区学校教师质量而开展的专项教师培养项目为我国相关教师的培养工作提供了积极借鉴: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地方师范院校的主体作用,保障特定地区教师供应;提高师范生选拔标准,促进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6.
随着职业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增强,美国与德国在职业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了解和认识,两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和经验也不断被其他国家所学习和借鉴,尤其是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更是成为国际职业教育比较研究的重点。对美国与德国职业学校师资培养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深入分析两国运用专业性、职业性和教育性“三性”融合原则在职业学校师资职前培养、准入机制和资格认证制度、职后培训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结果发现,两国职业学校在教师职前职后侧重阶段、准入机制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法律体系保障、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师资准入机制、“三性”融合原则的运用、师资队伍专业化等方面又存在一定的共性。据此,从培养模式、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建设、职后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提供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进行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以培养教师为主要任务的师范院校,它的办学必须与基础教育的发展相匹配,但当前很多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课程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师范院校必须通过整合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加强与中小学合作等措施改革教师教育,从而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职前教师培养的新模式:教师成长协作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逐渐转向实践-反思取向,而我国的师范教育一直秉承理智主义取向,固守着远离实践的封闭式培养模式.我们应该顺应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潮流,坚持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理念,构建新的职前教师培养模式.教师成长协作团就是这样一种适时所需的职前教师培养平台,它以认知学徒制为基本形式,以大学教师、小学教师与大学生合作互动为内在机制,为职前教师获取实践性知识提供了习得途径,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职前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9.
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定位于培养能理解数学的基础理论,能用高等数学观点分析小学数学教材的未来师资.而在现行的数学教学中,体现了课程设置与教学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了课程设置的构想以及基于新课程下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