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统编高中课本《语文》第三册《张衡传》,节选自南北朝时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范晔的《后汉书·张衡传》。《张衡传》全文,全面记叙张衡在文学上、政治上、科学上的成就,并以较多的篇幅收录他的文学创作,最后还对他有所评论。节选的《张衡传》是其中的一部分,就节选的这一部分说,是一篇科学家传记。 传记是记载人物一生事迹的文章,包括姓名、籍贯、行为、品质以及各方面的事迹  相似文献   

2.
唐朝著名历史学家杜佑编著的《通典》一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综论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制度的史学专著。由于杜佑《通典》的出现,开创了中国古代史籍中专门论述历代典章制度的《政书》这种体裁,于是《三通》、《九通》以及会要之类,巨著长编,相继出现,蔚为大观。所以杜佑《通典》在我国古代历史编纂学上据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表现在《通典》中的杜佑的政治思想和史学观点的进步成分,对当时以至后代政治和史学的发展。对当时以至后代政治和史学的发展,都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尤其是杜佑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制度,详述其沿革损益,议论其是非得失,并不是为了“好古”,而是为了“经世致用”,“将施有政”,“度其古”而“行于今”。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古为今用”,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以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参考。这种历史研究为政治服务,与现实密切结合的精神,至今仍是值得批判地予以继承的。  相似文献   

3.
结合诸家意见来看,杜佑《通典》与刘秩《政典》的关系并非如传统看法那样密切,但也不能忽视《政典》对《通典》的影响, 《通典》仍旧是在《政典》基础上扩充和整编的政书。两书的渊源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杜佑《通典》参酌正史书志,变更了《政典》的六部分类法,将类目扩充为九门;第二,《通典》继承了《政典》的记言特点,拓展了收录“当时群士论议得失”的范围;第三, 《通典》内《兵典》《选举典》的部分内容可能直接取自《政典》。需要说明的是,《通典》并非是对《政典》的简单扩充,《政典》尚处于典制体史书的雏形阶段,可能只是分门别类,以记言为主的一部典制资料汇编,而《通典》则是一部以记叙制度沿革为要义,在内容、体例和旨趣上与《政典》迥然有别的全新史著,它的问世标志着典制体史书体裁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4.
《全宋文》失收曾公亮致范仲淹之《与范文正》一文,失收曾从龙《乞容纳言官疏》一文,同时误曾惰与曾怀为两人,一人文章分收两处。本文据相关史料予以订补。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两汉是一个不大光彩的时代。四百年间,除司马迁等有限的几位文学巨子以及呻吟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敢于喊出自己的心声外,绝大多数文士所致力创作的都是专一趋奉帝王的大赋。尤其自武帝加紧思想文化统治以后,“王、杨、枚马之徒,词赋竟爽,而吟咏靡闻”。不仅皇帝的文学侍从“朝夕论思,日月纳献”,就是公卿大夫也苦心撰述,“时时间进”。班固在《两都赋》的序里说:“故孝成之世,论而录之,盖奏御者千有余篇。”张衡在《贡举疏》里讲: 夫书画辞赋,才之小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与《文选》都非常重视论体文。刘勰看到了玄学论文是魏晋论体文创作的主流,但《文选》显未反映这一事实。其中原因主要在于:一则《文选》所重在文辞富赡之作,《文心雕龙》则更重论体文的"理"性特质;二则萧统选文重视浸濡了儒家思想的篇章,所选论体文都有关国家政治、世道民心,刘勰一向重视各种学术思潮,自然包括玄学思潮对文学的影响,突出了论体文与魏晋学术的深刻关联。  相似文献   

7.
在检阅四库本《唐会要》卷七十四《选部上.论选事》和中华本《唐会要》卷七十六《贡举中.进士》时,发现二书或整段内容此有彼无,或史事时间序次歧互淆乱,或人名和官名互有出入,或文字衍脱讹误,凡此类可拾掇的问题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了鲁迅先生的《文化偏至论》、《破恶声论》和李大钊先生的《风俗》、《民彝与政治》四篇文言政论文作早期思想的比较,他们在明确的启蒙意义的认同上,在学习西方的民主思想的同时又不排斥民族的传统精神上是一致的。然而由于他们为文的出发点和社会定位的不同,鲁迅表现的是批判性和文化启蒙,李大钊则表现了建设性和政治启蒙。  相似文献   

9.
从《通典·食货典》看杜佑富国安民的经济思想徐大英杜佑编撰的《通典》,详细记述了历代与治国密切相关的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典制法令,各种评论,以及作者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博取五经群史及汉魏六朝人文集奏疏之有稗得失者,每事以类...  相似文献   

10.
<正> 一《虞初新志》是三百年前的一个短篇小说选集,其中也采进一些其他体裁的作品,不过数量较少。虞初,本是汉武帝时的一个方士,经常采集民间的奇事逸闻,据《汉书·艺文志》载,凡九百四十三篇;张衡也在《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