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广州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FD I)倾向于分布在金融、科技、社会服务领域。根源在于,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规模经济与产品差异是针对东道国市场的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动因。而服务行业部门的独资企业比重、标准化程度、对外开放度、知识技术密集度则是影响广州服务业FD I行业领域分布的直接因素。此结论对于有关部门优化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分布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就对外开放对服务业GV C分工地位提升的作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并通过构建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利用2005—2015年60个样本国家/地区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外商直接投资开放水平对服务业GV C分工地位影响显著为正,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开放的作用为负且大于其正向影响,因此对外开放对样本国家服务业GV C分工地位提升的整体作用显著为负;第二,经济对外开放对服务业GV C分工地位具有非线性影响.制造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度及制度质量是对外开放能否促进服务业GV C分工地位提升的重要影响要素,两者均存在显著的单门槛效应,在控制其他影响要素的条件下,当制造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度与制度质量分别跨过门槛值时,扩大对外开放显著促进服务业GV C分工地位的提升.因此要不断鼓励加大和深化对外开放,重视和完善对外开放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并关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由于其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割性、异质性和易腐性等特征,服务业企业在国际扩张的动因及进入模式等方面都表现出与制造业企业的显著差异.基于内、外部动因的视角对服务业企业国际化进行研究发现,创业导向和社会资本分别作为内部和外部动因推动着服务业企业国际化的发展,而组织柔性、人力资本和服务产品特征作为约束条件,在上述关系中起着权变作用.  相似文献   

4.
    
理论和经验分析表明,经济发展过程在三次产业结构上收敛于以服务业为主的结构.服务业发展总体上呈现出从制造业和服务业平行发展的第一阶段向制造业占比下降而服务业占比持续上升的第二阶段过渡的特征.服务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来自于技术进步和收入需求弹性这两大因素,即技术革命引发各大产业部门内部各个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出现差异,从而诱致劳动力在各部门间转移和再配置的同时,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又进一步引发了更多层次的服务需求.各国制度和政策差异导致的劳动力部门间配置成本的差异会造成相同技术进步下的产业结构的异质性.服务业发展需要鼓励竞争的市场环境,自由进入、退出的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制度,以及更加开放的服务贸易和投资.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价值链整合和服务业全球转移的背景下,东亚服务生产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在经济上对该地区贸易投资体系产生了深刻变化.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融合互动,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全球转移和东亚区域内经济体自身产业结构调整的诉求,逐步形成富有东亚地区特色的服务生产网络.通过研究全球价值链的深度整合,分析和反映东亚服务生产网络的具体特征,同时对其未来可能对东亚区域服务贸易发展与经济一体化治理机制进行分析和研究,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而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则是推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有效手段。基于2004—2014年的行业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并结合工具变量法,从整体和细分行业角度考察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整体来看,以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和服务贸易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对外开放有助于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融合;从分行业来看,运输和通信服务对外开放对提高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的影响最为明显,金融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对外开放也有利于促进产业融合,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对外开放对产业融合的影响并不显著。要通过进一步降低服务业外资准入门槛、简化投资审批流程、提供良好投资环境等综合措施,积极吸引优质外资流向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推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盟国家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的发展,双方产业间互补优势的产品所占双方贸易额的比重不断下降,双方产业内贸易的比重不断上升,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逐步从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中国-东盟国家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动因:外国直接投资是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的推动因素;制造业的规模经济是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产业基础;各国人均GDP的持续提高及消费结构的逐步优化是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拉动因素;地缘优势是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在研讨国内外有关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国内环境变化趋势与特点,提出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的一系列假设,并根据87份有效问卷的数据对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重要的驱动因素,中国企业具有明显的向外寻求发展和寻求生存动机,主要体现为公司实施扩展的动因、寻求市场动因、寻求创造性资产动因、利用专属优势动因、寻求自然资源动因和克服贸易壁垒动因,网络联系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中具有带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产业政策评估是产业政策管理的必要环节。应该在对区域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政策评估动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区域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政策评估的目的、标准、内容等要素进行理论分析。区域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政策评估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政策评估的实现要依靠市场、政府、企业对政策的协调配合,从而为区域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政策的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资源和环境的硬约束条件下,发展服务经济是摆脱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跨国公司开始加速进入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产业融合和全球直接投资不仅成为跨国公司进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动因,而且也为跨国公司进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打开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区域特色鲜明的国情以及吸引FD I多年来居发展中国家首位的现实,为跨国公司采用服务外包模式、集聚区模式和外资拉动模式进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契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归纳总结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市场规模以及在远程教育、学生流动、国际项目、对外投资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研究发现,当前的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相关利益者有着复杂的利益考量,分歧仍然巨大,教育服务的质量保证和认证体系还有待完善,文化多样性带来的文化适应问题也应更加重视,这使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未来的发展面临很大挑战。面对当前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我国应当充分利用规则,加强教育监管,完善教育体系,加强立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江苏省制造业2000--2006年的面板数据,从行业角度分析FDI对于江苏省制造业平均工资以及国有企业工资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资企业的进入可以通过提高整体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从而间接提高整体平均工资水平;劳动力工资与加工贸易的开放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与行业规模大小呈负相关.外资对于国有企业劳动力工资存在正的工资溢出,但是国内资本对于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影响与外商直接投资相比相差不大,甚至可以超过外商直接投资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运用改进后的G-L指数测度中国与金砖国家产业内贸易水平,并与不同发展水平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进行对比分析,表明金砖国家产业内贸易水平显著低于发达国家,同时发展水平不同不是限制两国产业内贸易的绝对因素;测度SITC(Rev.4)分类下的中国与金砖国家0-8类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显示金砖国家内部不同国家、不同种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出影响因素与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关联度,得出市场规模差异、人均收入差异、市场开放度差异、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内贸易影响程度较大。因此,应开展文化交流、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创新能力以及有侧重地根据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进行针对性调整,以提升中国与其他金砖四国产业内贸易水平。  相似文献   

14.
出口复杂度反映一国或地区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体现其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地位与竞争力。近年来,中国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了制造业升级,工业品的出口复杂度得到了提升。采用剔除加工贸易数额后数据测算出近十年辽宁工业品出口复杂度水平,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计算各相关因素与辽宁工业品出口复杂度的相关程度。得出结论:信息化水平、人力资本以及经济增长对辽宁省工业品出口复杂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及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辽宁省工业品出口复杂度的作用小一些。因此,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提高辽宁省工业品出口复杂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研究开放经济下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以及国际贸易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具有十分 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可以减少我国的碳排放,对外直接投资也有助 于降低国内的碳排放量,而出口贸易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国内碳排放量的增长。但开放经济对碳排放 量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区和行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地区间碳排放差异显著,与当地的经济发达程度和主 导产业相关,另外行业特性也决定了碳排放量的高低。因此,政府应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标准,监督企业遵 照执行,改善国内生态环境,还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对高排放类行业实施严格的环境管理政策,促 使企业改进生产技术,减少排放。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农产品贸易在其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采用一般竞争力系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3个指标比较了湖南、山东两省农产品的贸易竞争力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湖南省农产品的对外贸易竞争力及其演进趋势,提出了扩大湖南农产品出口的建议:(1)根据自身资源禀赋条件,调整湖南省农产品生产结构;(2)以比较优势为基础,优化湖南省农产品进出口结构;(3)重视产业内贸易发展,增强湖南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4)依靠技术进步,提升湖南省农产品的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财政分权与政治集权的紧密结合是中国式财政分权的核心内涵.文章从中国式财政分权视角对环境污染问题给出解释,探索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的影响及其后果,以此揭示环境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经济根源.采用199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构造环境污染指标,同时引入财政分权指标、地方政府竞争指标和产业结构、外贸依存度、外商直接投资等控制变量建立计量模型分析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显示,中国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中国式财政分权改革及其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扭曲导致了环境污染的加重,并且污染程度会随着分权度的提高和地方政府竞争的加剧进一步恶化;同时,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东部和中西部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环境群体性事件产生频率也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8.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运用计量模型的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FDI)与我国对外贸易总量紧密相关,并且,FDI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大于进口贸易;不仅如此,FDI对促进我国出口总量增长及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起了极重要的作用,其中外商投资企业的贡献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湖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文化贸易出口还存在较大的逆差,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资金实力薄弱;文化产品层次较低;不能准确地进行市场定位等等。针对这些不足,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来增强资金实力;加强文化企业与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以提升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准确把握好市场定位,进而提高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通过国际文化产品代理和中介服务,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等,从而促进湖南省文化贸易出口的发展,增强其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对外贸易与利用国外的直接投资之间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相互促进关系,而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线性关系不十分明显。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对外贸易具有替代效应,但总体表现为显著的互补效应和相互促进关系,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表现为正效应。今后,随着经济自由化、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将从互相促进的关系演变为一种相互融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