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弱势群体家庭的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群体,由于他们出生在弱势群体家庭,在经济生活、综合素质和人际交往方面处于劣势,而产生了自卑封闭、极度敏感和价值观有偏差等负面人格特征,造成这些负面人格特征的原因有弱势群体家庭的经济状况、家长的教育方法、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以及与学校配合等,最后本文还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如何解决弱势群体家庭的研究生负面人格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生“弱势群体”是指在高等教育教学和生活中处于弱势的学生群体,这里的弱势是一个比较和相对的概念,包括能力弱势、心理弱势、经济弱势等,本文着重探讨了对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辅助的基本原则和良好途径与方法,以帮助高校弱势学生群体向“强势”转化。  相似文献   

3.
社会支持是与弱势群体的存在相伴随的社会行为。目前我国青年弱势群体在其生存发展中遭遇程序和类型不同的“社会排斥”,心态堪忧。青年群体现有的精神支持网呈现规模小、高趋同性、低异质性的特点。政府层面的社会支持还存在观念误区、“缺位”等问题,必须加大对弱势青年的社会支持,塑造现代性的新型精神支持网,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弱势群体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弱势群体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社会阶层,如果从经济上划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穷的群体应当都属於弱势群体记者:这次政协会议上总理提出的“对弱势群体采取特殊的就业援助”受到国内外舆论界广泛关注,现在很多人首先想知道“弱势群体”是否就是贫困群体,能否用一条收入线来对“弱势群体”的范围做出明确地界定?蔡继明:“弱势群体”是对一个社会阶层的描述。我想对社会分层有二个依据,一是时机是否已经成熟,是否已经有了稳定的阶层;二是这种划分是否能反映社会发展的真实趋势,利於社会的稳定,从而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无论以什麽…  相似文献   

5.
“杀马特”群体是社会转型和代际变迁双重因素作用的产物,他们既是社会竞争的边缘人群,也是劳动力市场的社会弱势群体。不过,“杀马特”群体通过个体的微观行动,建立了一种基于城市而不落脚城市的消费模式并实现了个体的低端城市化;同时借助符号消费和虚拟空间建构了一种不同于政府主导的“亚”社会转型模式。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杀马特”群体的阶层地位、社会身份、消费方式、价值观念等跟主流社会日益疏离,但却形塑出他们共享的个体符号和群体认同,完成了他们所追求的城市化或“主流化”。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农村扶贫工作的多年实践中,贫困农村社区的弱势群体是最重要的目标人群和受益对象,组织人类学的观点探索以何种原则与视角识别农村弱势群体,有利于在扶贫工作中提升该群体的生存主体性与发展的积极性。农村发展实践进入行政村和基层社区层面的微观操作时,不仅要识别个体层面的弱势者,还需要识别组织层面的“弱势社区”/“弱势自然村”。相应地,开发具有操作性的弱势群体指标体系,应该是一种立体综合的、开放性的、工具箱式的指标体系,并以地方应用为导向,主要应用于中观层次(县域内)或微观层次(乡镇之内、行政村内)的弱势群体识别。  相似文献   

7.
以“信息断裂”与弱势群体的边缘化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揭示出在我国以大众传播为核心的社会性信息传播活动中,弱势群体由于得不到应有的信息传播资源和条件,丧失了在社会发展中的基本话语权,因而同社会主流阶层之间形成了明显的“信息断裂”。分析认为,弱势群体因此遭遇不同形式的社会排斥,在社会发展的大小问题上缺乏甚至完全没有他们的声音,因而他们被不断地边缘化,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信息断裂”与弱势群体的边缘化是社会发展难以回避的问题,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从土地征收看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博弈均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是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利益博弈是其焦点,运用博弈理论分析征地过程中政府、开发商和农民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利益博弈中所处的地位,在这三方博弈的过程中农民是最大的牺牲者,他们处于劣势地位,属于弱势群体;土地开发商与地方政府形成了一种利益联盟关系,他们在博弈中处于优势地位,属于强势群体.农民处于弱势的原因是由于制度缺乏理性,据此从制度理性出发对失地农民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老年妇女存在三重劣势,即地域劣势、性别劣势和年龄劣势。这三重劣势叠加使我国农村老年妇女日益边缘化,在某种程度上说,农村老年妇女处于社会底层的底层,是“弱势中的弱势群体”,其经济生活水平、家庭社会地位、基本权益保护、身心健康等都十分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指应届大学毕业生中通过毕业生“双向选择”而不能被社会用人单位接纳认可的学生群体。我们的教育应该使每一个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因此 ,重视弱势群体 ,了解其特点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解决他们当中存在的问题 ,已成为高等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一个重要前提 ,也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用之才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1.
论经济法视野中的弱势群体——以消费者等为对象的考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弱势群体能否被纳入以及如何被纳入经济法视野是一个复杂问题,这需要从私法和经济法层面进行探究。在实践中,一种新的弱势群体的形成可能不会对原适用的私法规范产生影响,也可能导致新的私法规范产生;即使对公权干预产生需求,也并非必然可由经济法规范对需求予以满足。我们的经济法实践应重视弱势群体内部存在的多种维度的差异,并考虑是否应通过主体细分以实行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的小康社会还是一个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这种状况的集中表现就是我国弱势群体尚未达到小康或者还处于小康的低水平,他们经济上收入过低、政治上缺少民主权利、所受教育水平低下,容易引发社会危机导致社会不稳定.因此,要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最重要的是建设弱势群体的全面小康,这就需要从政府、社区以及弱势群体自身三大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弱势群体的构成范围不断扩大,保护需求日益强烈,已经成为困扰和阻碍我国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个社会问题。保护弱势群体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现代法治精神、法律自身的功能及弱势群体的特殊性上来看,法律当属保护弱势群体的治本之策。因此,从法律的角度保障弱势群体权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弱势群体犯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弱势群体是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特殊人群集合体。其所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有的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犯罪问题。因此在分析弱势群体的特点、犯罪原因的基础上,对犯罪现象由消极处理转变为积极预防,并寻求控制弱势群体犯罪的主要路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浅议高校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群体的指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种类以及就业困难群体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高校应对就业困难群体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并探讨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势群体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弱势群体提供法律保护,既是人道主义和法律正义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在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建立和完善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性法律制度、发展性法律制度以及行使权利法律制度,是改善我国弱势群体保护现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特殊情况下弱势群体住房问题的法律救失与出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殊情况是弱势群体的特殊情况,弱势群体是特殊情况的弱势群体,这两个概念之间往往难解难分,"结伴"而行。住房问题既是弱势群体非常现实而重要的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鉴于此,本文在对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拟从法律救失,尤其是出入机制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建立与完善的方面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利益实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弱势群体利益实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当前,弱势群体在社会资源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及时有效实现合理的利益要求,甚至出现弱势群体代际恶性循环倾向,严重影响和谐社会建设。为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优化执政党利益整合机制、畅通利益表达机制、规范利益分配机制、健全利益补偿机制,将是满足弱势群体利益诉求,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9.
在结构性改革和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劳动力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现状下,出现了一部分易受劳动力市场排斥、就业前景有限的弱势群体。发展正规就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非正规就业,对于这些弱势群体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生存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今天社会大变革、政府大转型之时,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对稳定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详实地分析了重庆市弱势群体的类型,以及市政府采取的及时有效的救援措施,并提出了一些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