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婚姻习惯法是拉祜族习惯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拉祜族婚姻习惯法体现在恋爱、订婚、结婚、离婚、再婚、财产继承及不正当两性关系等诸多方面.拉祜族婚姻习惯法的大部分与我国婚姻法相一致,但仍存在一定的冲突.只有主动地与婚姻法进行调适,才能更好地发挥传统婚姻习惯法在拉祜族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美国人从结识到踏上红地毯,一般要经过订婚,婚礼和蜜月三个步骤。美国人对于婚礼仪式都很注重。结婚前的准备是先到书店买几本结婚杂志参考,这类杂志除了结婚礼服外,还介绍宴会的摆设,新房的布置,结婚的蛋糕,首饰,鞋子,菜色,新娘应知常识,交通知识以便缩短去教堂或聚会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父权制社会下,华中地区的婚姻仪式繁琐,婚姻花费巨大。农民婚姻场合的支出是新家庭成立的物质基础,是为了维持稳定的夫妻关系和抚养子女的需要,也是为了加强亲戚间的联系和经济互助。华中革命根据地简化婚姻程序,提倡节俭文明的婚礼,使乡村社会的婚姻仪式发生了一定地变化。但是,根据地改革婚姻仪式的做法也受到了传统习俗地制约。  相似文献   

4.
美国居住着来自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各种肤色的人,所以婚礼也是千差万别。有热闹庄重的教堂婚礼;有在山顶上举行的婚礼,客人们光着脚陪伴登高:也有在海底举行的婚礼,客人们戴着氧气罐跟着入水。但婚礼无论在哪儿举行或怎样举行,总有某些传统的风俗。在中国,普通人结婚动辄就能请上几百人办上几十桌酒席,美国人的流动性很大,结婚能请到几十个亲朋好友就不错  相似文献   

5.
“不落夫家”是流行于我国桂西一带的少数民族婚俗。它的表现形式是:男女青年结婚,新娘不立即到婆家与丈夫居住,共同生活。而是回娘家居住,直至怀孕或生第一个孩子后,才到婆家长住。一般是婚礼之后,新娘已算男家的成员,每年大的节日,男家派出自家的女性,如母亲、奴隶姊妹或近亲到妻家激妻子回来,欢度节日,与丈夫同居,节日过后,妻子又回娘家住。此外春插秋收农忙也接妻子回来帮忙,农忙过后,妻子仍回娘家。妻子在“不落夫家”期间,社交活动仍与未嫁时一样,与男子对唱山歌,赶歌圩,行动仍是自由的。但也有些地区在参加公开社…  相似文献   

6.
环球博览     
国外婚姻轶闻 △有缘老了也结合 美国人沙尔和吉尔玛在20年代订婚,但不久沙尔在大街上看见吉尔玛和一不相识男子手挽手走在一起。沙尔不加解释地就此与吉尔玛断绝关系。时光飞逝,过去了60多年。1990年沙尔84岁,吉尔玛85岁,俩人又意外地见面,说起青年时的那段恋情。原来那位惹起不幸的男子是吉尔玛童年的同学。误会消除,他  相似文献   

7.
《21世纪》2008,(9):35-35
"走进婚姻的殿堂",如此说法一定来自欧洲,或者说西方世界。德国也像其他信奉基督教的国家一样,婚姻典礼一般都是在教堂里举行,应该说"走进婚姻的教堂"。不论是在维尔茨堡还是德国其他的地方,几次在教堂里遇到了新人们举行婚礼。没有主人的邀请,不便打扰他  相似文献   

8.
现代婚姻家庭普遍存在夫权占优的婚姻习俗,即丈夫享有比妻子更多的婚姻资源支配权.主要包含:婚姻主导权、优先发展权、家产控制权、家务豁免权、家庭符号权、子女冠姓权.部分丈夫还巧取了优先出轨权、强行施暴权等。妻子群体在婚姻家庭中普遍不平等的地位决定了女性个体在父母家庭、职场与社会领域中的不平等待遏。它的存在有历史、现实和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要建立夫妻平权的婚姻家庭文化,应当从“男娶女嫁”的婚礼走向平等结婚,从“子女随父姓”走向夫妻平等分享子女冠姓权,从“男主外,女主内”走向平等承担家务,并营造平等的社会性别语境,完善相关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9.
论结婚道德     
结婚亦称婚姻的建立或婚姻的缔结。是指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行为。这是一种发生在没有配偶的男女两性之间,根据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建立婚姻关系,产生夫妻间权利和义务的一种法律行为。凡是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又进行了结婚登记的婚姻为合法婚姻;凡是欠缺结婚的法定条件,或没有进行结婚登记的婚姻为不合法婚姻,  相似文献   

10.
在民国时期新兴的回族报刊中,回族婚姻问题是当时回族知识阶层热烈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回族知识分子就回族社会中存在的早婚、奢侈婚姻和不遵从伊斯兰教义的诸多婚姻陋俗展开批判,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改革措施,即适龄结婚、简朴婚礼和向伊斯兰教义回归。这些讨论和重建措施实质上折射了民国时期回族婚姻中“变”与“不变”的特征:产生一定变化的是婚姻仪式与观念,不变的是共同的伊斯兰宗教信仰以及相关联的民族认同感,以维护族群边界。  相似文献   

11.
婚姻伴随人类的发展而变化,从伦理关系演变为法律关系,婚姻在现代社会仍然是重要的法律关系。研究婚姻问题需要从婚姻法律学涵义入手,厘清学界一些争议,明确法律婚姻的几个要素:两性结合,自愿前提,夫妻身份的公示性,合法结合的社会性。婚姻在法律社会需要法律规范和法律保障,这对于维护婚姻的稳定性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性的自然属性(差异)并未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性别,女性主义者称之为社会性别则是一个具有心理学和文化属性的概念,为一种社会标签,表现为男尊女卑、男外女内,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因而也是可以改变的。婚姻是以社会性别为基础的社会构建,因婚姻而组成家庭,各女性主义流派创立了不同的理论,中心论题主要是家庭与夫权制的关系。公私领域的划分与性别分工也产生了同样的结果,即当公领域与丈夫联系起来,私领域和妻子联系起来,等级就应运而生。因此,社会性别视野下中国夫妻关系平等的新要求是实现起点平等与结果平等的统一、法律制定的去性别化及家事法公法化。  相似文献   

13.
中美婚姻伦理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两国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使两国的婚姻伦理存在差异。在婚姻的选择上中国家庭注重整体利益,美国家庭则注重个人情感。这体现在中美两国不同的婚姻前提条件和婚姻决定权上。婚后,夫妻关系成为婚姻伦理的主要部分,中国夫妻的关系较为密切,而美国夫妻即使关系再亲密双方也会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这与两国夫妻不同的家庭地位和相处模式密切相关。中美两国的离婚率和离婚原因反映出当婚姻出现问题时,中国家庭会本着"从一而终"的观念尽力挽回,而美国家庭则是用"顺其自然"的态度面对。  相似文献   

14.
论古代戏曲中的婚姻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男女婚姻是古代戏曲中常见的题材,由于剧作家的身份及创作意图的不同,古代戏曲所描写的婚姻也有功利型、情性型、伦理型、政治型等不同的类型.功利型婚姻描写了男女双方借助联姻以跻身上流社会,两者是"才"与"财"的结合;情性型婚姻描写的重点是男女双方的情与性,凸现了婚姻本身的特性;伦理型婚姻则通过对男女婚姻的描写,宣扬了传统的伦理道德;政治型婚姻描写了男女双方的婚姻建立在相同的政治倾向之上,政治重于婚姻本身.  相似文献   

15.
婚内强迫性交行为指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丈夫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违背妻子意志,强迫妻子性交的行为,包括婚内一般强迫性交行为和婚内严重强迫性交行为。婚内强迫性交行为不等同于婚内强迫性行为和婚内强奸。婚内一般强迫性交行为由婚姻法和伦理道德调整;对婚内严重强迫性交行为,刑法可以明确规定为犯罪,罪名可确定为婚内强奸罪,并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适用不同的法定刑。  相似文献   

16.
阿哲主摩奢香夫人与水西彝族文化调查探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初贵州宣慰使奢香是中华民族杰出的女政治家。她出生于四川永宁宣抚使门第,与贵州宣慰使水西安氏世代姻亲,她从出嫁水西,佐夫理政,代夫袭职,教子成名直至英年逝世。在她短暂的三十多年的人生道路上,对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对开设驿道发展民族经济,对其后的贵州地区建省奠定了有利的基础,对水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奢香是出身川南彝中的大姓,彝名“扯勒”是川南彝族中的统治家族。奢香属于扯勒家族的后裔,家氏至今仍分布在赤水河两岸的川黔境内。这里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些年来在赤水河两岸的叙永、古蔺、毕节、大方、黔西、金沙、仁怀、赤水、习水等县境内也发现不少历史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7.
婚姻是关系到人类繁衍和社会延续的大事。湖南是多民族大省 ,民族地区的婚俗丰富而复杂。探讨其抢婚、不落夫家和舅霸姑婚 (还骨种婚 )三种婚姻形态的原始性特征 ,对发扬民族地区传统婚姻中的良风美俗和革除其中的陋习 ,建立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婚俗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8.
婚姻和家庭生活是人生的主要内容.因此,有关婚姻家庭的素材,一向被文学家和记者所垂青.唯其如此,文学和新闻传播有意无意中便与调整、规范婚姻家庭的法律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心心相印".回顾我国婚姻法的立法和修改过程,我们总是可以在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作品中寻觅到它的印痕.  相似文献   

19.
一、夫妻忠实的含义及立法背景夫妻忠实,主要指夫妻性忠实,在性生活上互守贞操,保持专一,不为婚姻外性生活。“如果将夫妻忠实作广义的解释,也包含夫妻不得恶意遗弃配偶他方,以及不得为第三人利益牺牲、损害配偶他方利益”[1]。笔者在涉及夫妻忠实概念时,使用的是它的狭义,而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